近日,我国四大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扎堆披露 2022 年半年度报告,在四家银行的半年报中,旗下基金公司上半年业绩也随之曝光。其中,农业银行却因为总资产突破 32 万亿元,盈利达 1289 亿,但是股价不足 3 元,而被网友吐槽为"白菜价"。
"当前银行的估值非常低,可能是因为市场对银行有误解。"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在业绩发布会上直言。那么,是什么导致农业银行的估值远远低于其净资产,而陷入在资本市场的尴尬局面?我们从农业银行的发展态势,以及投资者的角度来分析,或许可以窥见一斑。
根正苗红,缘何被投资者"嫌弃"?
据中国农业银行发布的 2022 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其营业收入 3871 亿元,同比增长 5.93%;拨备前利润 2619 亿元,同比增长 4.9%;净利润 1289 亿元,同比增长 5.45%。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农业银行总资产突破 32 万亿元;不良贷款率 1.4%,较年初下降 0.02 个百分点;逾期贷款率 1.00%,较年初下降 8 个基点;关注贷款率 1.46%,较年初下降 2 个基点。
通过各项数据足以看出,农业银行业绩仍然在保持稳定增长,而且回溯过去 5 年,农业银行也可谓名副其实的大盘超级蓝筹股。要知道,中国农业银行是由 1951 年的农业合作银行发展而来,是国家财政部控股的国有企业,2010 年 7 月,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更是国家副部级单位。背景实力之雄厚,不言而喻。
总资产超过 32 万亿人民币的体量,也让中国农业银行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并成为了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财富》杂志公布的 2022 年度世界 500 强企业中,中国农业银行排名 28 位;农业银行位列 2022 年全球"最赚钱的 50 家公司"前十位。农业银行员工人数也在全球位列第 16 名。
不过,即便如此根正苗红的国资单位,却因为股价一直处于低位,而在资本市场略显尴尬,但是,这并不影响中国农业银行的市值。要知道,中国农业银行的市值也高达 1841 亿美元,即使将对比范围放大至全球,也能排名全球第 5。
因此,对于 A 股的影响力,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整个银行板块市值超过上证指数 20%,农业银行的近万亿市值更是不可忽略的存在。据分析,这或许一方面与其盘子过大有关。据了解,农业银行总股本数量多达 3499.8 亿,A 股排名第二,仅次于工商银行。
另一方面,或许也与资本市场投资者投机者居多、赚快钱是主流有关。众所周知,A 股投资者在炒股过程中,都是趋利避害,通过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赚取二手交易差价。对于通过股票分红获得收益的方式,既不习惯也不以为意。
与此同时,在近年疫情的影响之下,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难以阻挡,资本市场更是长期低迷。投资者在这个时期,出手投资更是慎之又慎,难以放手一搏。
在这样多因素的影响下,投资者自然会更多地选择短期内即可看到收益的概念股,例如新冠疫苗相关的、数字化、人工智能相关的新型行业个股。而相对稳定、炒作空间不大的长线股票,对于投资者来说,显然欠缺吸引力。
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农业银行业绩发布会上坦言:似乎一提到货币政策的到逆周期管理和宏观审慎,市场就认为这与银行的经营理念相矛盾。"但如果银行简单地收缩贷款,往往宏观经济没有搞好,银行自身微观审慎也不会取得好结果。"
违规被罚现象不断,公信力存疑
与其它国有银行一样,中国农业银行的大蓝筹基本盘,是依靠全民的信任度支撑起来的。然而,中国农业银行却因为屡次被银保监部门行政处罚,而遭遇公信力危机。
据报道,近日,因为信贷违规等因素,多家国有大行遭遇千万元级别罚单。6 大银行年内的罚单逾 1.7 亿。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中国农业银行,罚单高达 92 张。
在上述罚单中,绝大多数机构的违法违规均与信贷业务有关,相关罚单共有 189 张,占比近六成。具体来看,信贷业务的违规包括信贷管理严重失职、贷前调查不尽职、违规发放贷款或贷款资金被挪用等,特别是贷款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领域或股市等。
除此以外,国有大行普遍存在的违规行为还包括向顾客违规收取各种费用,如手续费、管理顾问费、押品评估费等。而且,银行保险类业务,也是违规被罚的重灾区。例如,近日鸡西银保监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因保单客户信息不真实,对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虎林青山支行、庆丰支行罚款 24 万元。
作为国有四大行之一,银行的公信力是支撑其业务规模、市场价值的首要元素。不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银行也难以规避野蛮生长、到处埋雷的发展问题。通过各监管部门公开的信息,不难看出,农业银行并非独家涉嫌违规经营的银行,但是却是情况相对严重的银行之一。
因此,每逢有这样的事件发生,中国农业银行的客户自然也会在心里打嘀咕:国有银行真的就那么可信、可靠吗?
农行违规事件不断,一方面让农业银行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也会让农业银行的客户对于银行的诚信度、可信度越来越持有怀疑态度。长此以往,也必然影响其在资本市场的估值表现,更影响金融客户对于银行服务的忠诚度。毕竟,国有银行也为数不少,客户也并非别无选择。
尾大不掉,规模或成新时代发展掣肘
众所周知,当前是一个互联网化、数字化的时代,国有金融体系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因此,近年各大国有银行也纷纷拥抱互联网,研发上线了自家的 App、小程序,进行数字化转型。
但是,这类银行在国有体制之下的运营机制,以及因为欠缺相关经验、缺少核心的专业技术人才,转型速度相对其它行业,依然过于缓慢,成效并不明显。
仅以中国农业银行的 App、小程序的使用体验与用户端反馈,就可以对其这方面的不足窥见一斑。
例如,新浪财经手机银行评测栏目在年初爆料,中国农业银行 App 与上届评测时相比,中国农业银行 App 操作比较流畅,互动体验有所提升。
但在反复测试中,人工客服等待时间较长、动账通知可读性不强,交易明细、转账记录等功能也有待提升,仍需在细节之处下功夫。此外,App 首次登录激活策略并非同业惯用做法,很难实现切换用户登录。
图源:新浪财经
而在知乎等社交媒体上,吐槽中国农业银行线上、线下服务体验差的也大有人在。甚至有用户非常愤慨的表示:"农行真的是世界上最不智能的银行"。
图源:知乎
作为金融行业,银行的本质是服务至上的第三产业。因此,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分析观察,农行除了这些看得见的问题外,其潜在的发展问题也不容忽视。
其一,虽然客户体量庞大,但是却限于国内,境外客户依然存在群体单一、服务内容不够丰富的现状问题。据了解,近年受国家一带一路宏观政策的影响,境外业务也是国有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农业银行境外分支机构的客户大多为"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因此存在着客户结构单一,故而会限制其境外分支机构的发展空间,也为其经营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诚然,在目前可见时间内,农业银行依然会受我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中资企业出海等的积极因素影响,在境外客户的拓展上依然有巨大空间。但是,客户类型过于单一,必然会让其发展的稳定性无法得到有力保障。
其二,近 70 年的发展,让中国农业银行显得老成持重,在为其带来海量用户规模的同时,也让其"默守陈规",难以实现经营管理模式与产品类型创新,甚至因为国内金融管理制度的约束,以及金融行业的大环境影响,导致其与国际大银行汇丰、花旗等存在显著差距。
其三,限制农业银行向境外业务发展的,还有其国际型人才的储备不足。要知道,国际大行之所以能横扫全球,是因为其具备了国际化的管理型、复合型人才。
但是中国农业银行却在这方面,依然呈现不足,无论是海外管理经验的管理者,还是具备各国语言能力、专业素材的基层员工,都是中国农业银行持续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的障碍。
其四,中国农业银行至今依然依赖传统的信贷业务,依靠利益收入支撑企业大盘。据了解,利息收入占比,多年持续达到 80%。在疫情影响下,我国的银行利率水平难以处于稳定状态,国家的宏观调控将长期存在。这也意味着,净利差难以继续成为农业银行发展壮大的有力武器。而农业银行因收入来源过于单一潜藏的危机,也有一触即发的可能。
种种因素影响之下,农业银行想要实现内部管理体制变革、产品持续创新,显然有着很高的难度,也有诸多的限制。因此,在维持原有系统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也显得成熟稳重,难以短期实现质的飞跃。
结语
在外部环境一直不确定的时代,对于有一定用户规模及资产规模的中国农业银行来说,"维稳"也许是保持基本盘的明智之举。
但是在金融行业发展越来越开放之时,国际银行巨头给国有银行带来的压力也如山雨欲来。而与汇丰、花旗等巨头相比,农行无论是国际化水平,还是境外营收、净利润,都可谓依然处于探索期,未来更是任重道远。
在数字化革命时代来临之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已经成为基础应用。这些前沿科技如何为农商银行所用,才能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营效率,也将是摆在中国农业银行面前的难题。但愿作为我国四大行之一的中国农业银行,能抓住新的时代机遇,在国际国内新市场上,都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