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浪财经2023-03-24
▌解放军优良基因,逐步成长为综合建设集团
公司前身系解放军铁道兵,曾深耕铁路公路建设领域,于2008年先后在上海、香港挂牌上市,现逐步成长为综合建设产业集团。公司作为大型建筑央企,连续多年稳居ENR“全球250家最大承包商”前三名,核心优势显著:1)技术储备深厚,公司是行业内拥有最多、最全资质的企业之一,在地下水下工程建设、磁悬浮工程建设等领域的技术水平行业领先,牵头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项,国家级科研课题32项,累计拥有专利24896项。2)一体化布局领先,公司现已成功打造涵盖科研、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维护、运营和投融资等完整的行业产业链,涵盖领域广泛,可为不同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3)融资渠道多元,21年6月,分拆子公司铁建重工于科创板上市,系央企首例;22年6月国金中国铁建REIT成功发布,主动拥抱资本市场有助于强化公司融资能力,促进基建投资良性循环。
公司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984.2亿元,位居八大建筑央企第三,同比增长8.6%;归母净利润187.47亿元,同比增长4.9%,盈利能力稳定;经营性现金净流出11.68亿,较去年同期少流出470.63亿,系应收款项稳定回流及税收返还有所增加所致。2022H1当期收现比67.11%,较21年同期提升18.10pcts,现金流有所改善。▌一主多元,协同发展公司工程承包业务以总承包EPC模式为主,在各业务板块中占据主导地位,连续五年营收占比超85%,2021年工程承包业务营收8938.2亿元,同比增长9.90%,占总营收87.63%。
2022年工程承包业务新签合同额18,625.9亿元,同比增长11.2%。传统及核心业务稳健,储备项目充足,短期内可为公司业绩稳定增长提供强支撑。
2021H1房地产、工业制造、勘察设计及咨询分别营收213.83/108.03/91.08亿元,分别占比3.96%/2.00%/1.69%,
毛利率分别为:16.18%/25.31%/36.24%。勘察设计、工业制造等业务毛利相对较高,在协同核心业务完成项目建设的同时,可有效带动公司利润率提升。
▌内外共振,贝塔可期内侧:23年我国基建行业仍为“稳增长,扩内需”的重要支柱。1)政府投资力度较高。2023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额度为3.8万亿元,发行节奏前置或将延续,可为基建项目提供保障。2)年初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达53577亿元,同比增加5.5%,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0%,可印证基建回暖逻辑。3)未来增量空间较大,据“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9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30.2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10000公里左右。我们认为,2023年国内基建投资增速仍将保持高位,需求保持稳定,将保障公司工程承包业务稳定增长。
外侧: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拟于下半年举行,沿线国家基建投资力度有望继续加码。以沙特为例,2021年,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发布了五年投资计划,提出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沙特计划未来五年建设总长为6400公里的高速公路,将4.9万公里单线公路改造升级为复线公路,平整14.4万公里的土路,并继续推进全长2000多公里的大陆桥铁路网项目。2022年公司新签海外订单额3060.5亿元,同比增长18.95%,增速超过境内新签合同额,且规模为八大建筑央企之首。公司在“一带一路”国家重点布局,承包建设中老铁路、卡塔尔卢赛尔体育场、莫斯科地铁等重大项目,在“一带一路”国家业务收入占比达公司海外营业收入40%+。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峰会或将加速国际工程复苏,叠加国内基建投资绝对量的提升,行业整体贝塔提振有望带动公司业绩提升。
▌ PB仅为0.60,具备价值重估高弹性2022年11月21日,“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被首次提出。目前,国内对于企业的估值标准较单一,对央国企估值较低,目前需要增加多重因素到估值体系中,对不同行业建立对应估值标准。2023年国资委央企指标考核体系从“两利四率”调整到“一利五率”,剔除了净利润、营业收入利润率,新加入了净资产收益率ROE和营业现金比率。在考核指标的引导下,公司有望不断提升资本回报质量和经营质量,实现估值修复。我们认为,公司作为优质央企,目前PB仅为0.60,若未剔除其他所有者权益为0.47,修复空间较大,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背景下,公司具备价值重估高弹性。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11453.43、12748.45、
14114.84亿元,EPS分别为2.04、2.28、2.5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8、4.3、3.9倍,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1)基建复苏不及预期;(2)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3)海外形势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