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银行企业来说,登顶往往并不是终点,巅峰之后要去向何方,成为大众期待的“新故事”。
近日,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披露的罚单内容,北京银行因小微企业划型不准确、收费政策执行及整改不到位、房地产类业务违规、地方政府融资管理不审慎等共计十四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监管责令改正,并处罚款合计4830万元。
此份罚单涉及个人及企业贷款、信用卡、理财业务等多个业务线合规问题。作为曾经的"城商行一哥",北京银行如今正在加速向综合性银行转型的路上前进,在北京银行增速放缓因素的影响下,北京银行因为其管理不足、服务不佳等带来的消费者投诉不断,面对挑战北京银行新掌门人霍学文能否带领北京银行成功转型,无疑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城商行一哥”的进击之路
27年前,北京银行诞生于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提到北京银行就会想到其首任行长闫冰竹。在接手北京银行时,该行处于“百病缠身”几度濒临内外交困的绝境。
彼时,国内银行的经营方式普遍比较粗放,“垒大户”“傍大款”现象盛行,而真正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却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对于刚成立、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的北京银行而言,追逐大型国企并无竞争优势。
闫冰竹决定用差异定位打开了市场空间、用特色服务构筑起竞争优势,带着北京银行走出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2003年,刚刚带领北京银行走上正轨的闫冰竹很快又迎来了新的挑战。
当时,为了顺应国家“市场化、股权结构多元化、区域化、资本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作为一家聚焦区域性业务的城商行来说,它需要银行从股权结构到公司体制、从战略布局到业务创新、甚至从国内走向国际市场等全方位的转变。
正是基于这种方式的转变,此后的几年间,闫冰竹带领北京银行相继实现了成功更名、引入外资、走出区域、发行上市、综合化发展等一系列战略突破。
在闫冰竹的掌舵下,北京银行已经走过20多个春秋,发展历程经历了多次转型:首先,是成立之初从分散独立的信用社向集约高效的商业银行转型。第二次转型,从传统商业银行向上市银行跨越,形成了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模式。
经过多次转型来,近年来,北京银行已经稳居国内城商行的头把交椅,但北京银行所面临的考验并未终结。
信用卡投诉量居高何解?
在供给侧改革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能产业成为未来重要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8.9%。作为银行业态,需要在数字化上与之接轨。
在此背景下,北京银行又站在金融改革的“十字路口”,闫冰竹已于2017年退休。2022年,张东宁辞任董事长后,北京银行迎来了出身于金融监管领域的新董事长霍学文。
霍学文生于1965年,有较为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地方监管部门从业经验。其2009年2月-2018年11月期间任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局长,2018年11月-2022年2月,任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工作期间,霍学文在完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体系、支持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促进北京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建树颇多。例如霍学文负责了北京市“监管沙盒”试点工作,先于2019年12月启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后又于2021年3月在中国证监会支持下开展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
据相关媒体报道,霍学文熟稔业务,雷厉风行,重要工作事必躬亲,创新意识强,首都金融工作在其带领下发展突飞猛进。
霍学文空降北京银行,能否带北京行成功转型。2022年霍学文曾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推动该行数字化转型成效达到同业领先水平。该行打造了“五大体系”,分别是全生态服务体系、新零售战略体系、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体系、智能化风险管理体系,以及数据治理体系。
对于新零售战略体系,霍学文表示,北京银行将加快朝着零售盈利贡献50%的目标迈进。众所周知,零售业务是各大城商银行业的重要收入支撑之一。可见新掌门对新零售体系还是比较重视,且看2022年北京银行零售方面的业务成色几何?
截至2022年末,北京银行零售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34.1%,零售利息净收入全行占比达40.12%。零售客户2752.5万户,较年初增长7.28%;储蓄存款增长21.7%。
而个人贷款规模达到6362.82亿元,较年初增长8.69%,北京地区个贷规模跃升至同业首位;消费贷和经营贷余额占比突破46.79%,同比提升6.42个百分点。
然而在该板块业务一切向好的背后,其零售转型三大业务板块之一的信用卡业务消费投诉呈高企态势,2022年,北京银行共受理消费投诉12068件,其中信用卡类投诉9284件,占比达76.93%。
成长的烦恼
北京银行的营收却出现乏力的迹象。
据北京银行2022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实现营业收入662.76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实现归母净利润247.6亿元,同比增长11.4%。据2023年一季报显示,北京银行营收已被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双双超越,且增速为-6.92%,同期,该行的归母净利润也被江苏银行超越,且同比增速仅1.9%。
在资产规模方面,今年一季度末,北京银行以3.5万亿元的资产规模位列城商行之首。不过,该数据与新晋"一哥"江苏银行差距,已由2022年底的4077亿元,缩小至3100亿元。
在众多银行企业都纷纷开始业务多元化转型之时,北京银行的利息收入依然是绝对主力。过度依赖利息收入,也是其商业模式过于单一的直接表现,因此也频繁遭到外界所诟病。
具体来看,北京银行利息净收入为514.58亿元,占比 77.64%,仅同比增幅0.12%;非利息净收入占比22.36%,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
北京银行2022年末资产规模、营收、净利润增速均垫底同梯队银行,且不良贷款率最高亦是少有的较上年正增长的银行,同时拨备覆盖率最低,业绩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
从资产质量来看,北京银行相关指标也不容乐观。2023年第一季度,北京银行拨贷比已经跌出3%关口,仅有2.96%。而2019-2022年,北京银行拨贷比分别为 3.38%、3.03%、3%,已经呈现连年走低态势。
而体现资产质量的另一指标:不良贷款率,北京银行也凸显窘境。一季度银行不良贷款258亿元,不良贷款率达到1.36%,两大指标均处于行业高位。其中,不良贷款规模位居行业第一;不良贷款率仅低于郑州银行、兰州银行和贵阳银行。
正在转型的北京银行不论是资产端还是负债端以及业务端都面临着挑战,但凡是战略性转型的业务,尤其是数字化为统领的银行需要用坚持长期主义来进行观察,很难用短时间的成果来妄下评价。
如何在各大银行日益激烈的新零售之战中拔得头筹脱颖而出……在经济波动、地产下行的当下,零售行业存在着诸多变数,后续情况并不明朗。想要真正重回并坐稳“城商行第一”,成为城商行在新金融时代的行业标杆,北京银行或许还要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