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马财经获悉,4月22日晚,北京银行(601169)发布重磅公告,称该行近日收到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应诉通知书,获悉该行涉及浙江中泰创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泰创赢”)以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对康得新提起诉讼,而北京银行是被告人之一。
自康得新曝出财务造假丑闻以来,身为其原合作方的北京银行麻烦不断——先是遭到银保监会点名,后被交易商协会暂停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相关业务,然后收到北京银保监局的4290万巨额罚单,如今新一轮风波再次出现。
今年3月16日,北京银行召开董事会,选举霍学文担任董事长。同时,同意张东宁辞去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
新帅霍学文曾任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局长等,属于地地道道的北京金融“老兵”,本以为他的到来会给北京银行带来新气象,可新帅刚上任满一个月,北京银行和康得新之间的那些“旧账”又被“苦主”摆了出来。
康得新案“沉疴”又起
4月22日晚公告显示,北京银行此次涉及诉讼事项中,原告为中泰创赢,而被告则一长串:包括北京银行、北京银行西单支行、康得新投资集团、钟玉、徐曙、联合信用评级公司等共计10位被告方。
该案的案由为“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原告方请求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令被告一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原告支付因其虚假陈述给原告造成的投资差额损失人民币 51.47亿元,投资差额损失部分的佣金为154.42万元,印花税为514.73万元。
显然,这桩诉讼的核心是此前震惊资本市场的“康得新案”,几位被告也曾处在整个事件的焦点位置。
胜马财经查阅公开信息了解到,整件事情的起点是在2019年1月15日,康得新两笔超短期融资融券出现违约,彼时,康得新账面货币余额有150亿元,其中122亿元存放在北京银行西单支行,但康得新却无法支付10亿元的短期债务。
更诡异的是,北京银行回应称,“该账户余额为0元”。
后来,在监管部门介入之下,真相浮出水面——原来是康得新控股股东康得投资集团与北京银行签订了《现金管理合作协议》,其账户余额按照零余额管理,即各自子账户的资金全额归集到康得投资集团账户,而为了掩人耳目,在上市公司的账户账面余额还是能显示得出,只是取不出来。
北京银行和康得新操作“玩得太花”,惩罚很快降临头顶——2020年初,北京银保监局表示,北京银行存在现金管理业务未区别对待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向会计师事务所针对康得新及其子公司账户询证函回函未反映账户实际余额为零等问题。
同年5月,北京银保监局对北京银行现金管理业务不审慎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采取监管措施,7月,交易商协会表示,作为康得新相关债务融资工具的主承销商,北京银行在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发行和后续管理期间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决定对北京银行予以警告,并暂停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相关业务6个月。
这还没完,在受到交易商协会处罚的半年后,北京银行及其下属西单支行又收到银保监会巨额罚单。据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披露,北京银行共因11项违规事实,领到了3940万元的天价罚款。
此外,北京银行下辖西单分行也收到了一张350万元罚单。该行多位相关负责人已受到行政处罚并被处以相应的罚款。
在监管连续大棒处罚之下,北京银行整体形象和行业威望严重受挫,事发至今一直在默默修复该事件对银行造成的影响。然而“命运的裁决”似乎有了续集,4月22日晚的这份涉诉公告,为北京银行的发展再度蒙上阴霾。
新董事长刚刚到任一个月
本来,2022年对于北京银行来说应该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今年3月16日,北京银行(601169.SH)迎来人事变动,董事会同意选举霍学文担任董事长,同意张东宁辞去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
胜马财经了解到,张东宁自1995年年底加入北京银行,2017年2月被选举为北京银行董事长,不算2022年,其在北京银行也足足工作了26年。
张东宁执掌期间,北京银行成为首家资产规模突破3万亿元的城商行。资产管理规模也由2017年年末的6039亿元增长至2021年9月末的8472亿元,位于上市城商行前列。
而接班人为现年57岁的霍学文,据了解,霍学文在金融领域扎根已久,当选北京银行董事长之前,其职务为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据悉,霍学文在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工作期间,在完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体系、支持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促进北京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建树颇多。
市场认为,新任董事长霍学文此前作为金融监管人员,对于金融机构业务的全局把握度亦会更强,对北京银行的影响是绝对正面的。
只是霍学文或许也没有想到,自己任职刚满一个月之际,一场“大考”就开始了。
“京医通停运”风波裹挟北京银行
摆在新帅面前的,不光是“康得新案”的旧账,随着北京银行步入2022年,旧的问题和新的麻烦都开始慢慢浮现。
4月18日,一则关于“京医通即将停运”的文件在网上流传,该文件落款为北京怡合春天科技有限公司。文件称,该公司为京医通线上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方,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京医通线上系统出资方,拒绝履行出资义务,该公司独自负担京医通项目数亿元成本长达七年,因无力承担高昂的运营成本,京医通线上系统将于2022年4月20日9时起正式停运。
一时间,北京银行再次站上了风口浪尖。
对此,北京市卫健委19日回应,北京怡合春天作为京医通线上系统的运营方,与出资建设方北京银行产生纠纷。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前期已关注到此事,并指导当事方积极解决纠纷。
4月19日,北京怡合春天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与北京银行将以理性的态度对京医通线上系统的历史投入和未来运营经费等相关问题进行协商,以推进所有问题的最终解决。双方协商期间,该公司将保障京医通线上系统的正常运行。
据了解,怡合春天与北京银行的合作起始于2015年,2015年4月29日,北京银行披露,该公司与腾讯公司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该行将向腾讯公司提供意向性授信100亿元,双方将在京医通项目、第三方支付、集团现金流量管理、零售金融等领域开展合作。
根据券商中国报道,上述协议指出,北京银行与腾讯公司将携手搭建“互联网+京医通”的创新金融产品,围绕京医通项目与微信支付开展合作,而参与建设京医通线上系统的第三方正是怡合春天。
虽然这次问题爆发的快,消失的也快,最终没有朝最坏的方向演变,但作为当事方之一的北京银行,其拒绝履约的行为,难免对其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掉队”的城商行老大哥
截至4月22日,A股共有42家上市银行,城商行中总资产超过万亿元的有6家,分别是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
资产规模方面,在2021年6月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达到3.0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48%,成为国内第一家表内资产规模超过3万亿元的城市商业银行,成为城商行的“领头羊”。
然而,这样一位城商行“老大哥”在公布最新成绩单时却有些“藏着掖着”,截至4月22日,北京银行的2021年度业绩快报、2021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却都未披露。
根据北京银行此前发布的2021年三季报,2021年1-9月,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3.24%;实现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9.73%。
3.24%的营收增长,似乎格外刺眼。
作为对比,我们拿出江苏银行2021年三季度的营收增速——该行这一数据为24.7%。江苏银行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为467.94亿元,仅次于北京银行的497.83亿元。
然而,根据江苏银行2021年年报,该行主营收入637.71亿元,同比上升22.58%;归母净利润196.94亿元,同比上升30.72%;
北京银行2021年年报尚未公布,但前三季度增速仅为个位,2021年全年的“收成”似乎也能够窥知一二了。
胜马财经认为,从数据角度,国内A股城商行“营收之王”的位置,北京银行似乎坐得不太稳了。这时候,总资产第一这原本华丽的头衔反而显得刺眼,毕竟总资产比人家高,但是营收却不及对方,这难免有些说不过去。
营收增速减缓,以及“京医通风波”带来的问题,加上“康得新案”延续而至的新一轮风波,成为北京银行在2022年遇到的连环考验。
26年前,在北京银行组建初期,原信用社时期的违法违规案件相继暴露,在挑战面前,北京银行明确提出“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在加快发展中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此后逐步化解核销了近百亿元的历史遗留不良资产,走出生存困境。
如今,2022年四月份已至尾声,在这个“多事之春”,北京银行能否克服种种困难,走出新一轮生存困境,要看全体银行人员的努力,更极大地考验着新一任董事长的智慧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