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案例背景:金融科技助力绿色信贷提质扩面
在开展绿色金融过程中,商业银行存在绿色信贷分类难、环境效益测算难、数据动态掌握难等问题。
为了能够从可持续发展及全流程管理的角度提升绿色信贷业务管理能力,解决能力不足、识别不准、核查困难的问题,银行采用金融科技手段,创建以人工智能为依托的绿色信贷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绿色信贷和环境社会风险识别、环境效益测算、贷后风险预警处置等场景,有效破解了绿色信贷管理瓶颈。
第二节案例引入:兴业银行“点绿成金”系统上线新功能
2022年8月17日,兴业银行自主研发的绿色金融科技系统——“点绿成金”系统上线重点用能企业绿色信贷评估模块新功能。新功能创新性使用前沿数据分析技术,强化金融与非金融数据的融合应用,支持重点用能企业能耗表现智能化评估。
兴业银行“点绿成金”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将该行历史结算数据以及来源合法合规的企业工商信息、生产经营情况、用能情况等维度的数据作为输入项,经过专业统计规则分析,输出企业能耗智能评估结果,以便后期给予能耗表现好的企业更多信贷资源倾斜,解决企业额外的资金压力,有效保障企业在严格落实用能权交易制度的前提下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引导企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近年来,兴业银行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不断探索前沿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可行道路,持续擦亮“绿色银行”名片。截至2022年6月末,该行已累计为46950家企业提供绿色金融融资41875亿元,融资余额15253亿元。
第三节案例解析:兴业银行“点绿成金”系统
(一)兴业银行“点绿成金”系统要素分析
(二)兴业银行“点绿成金”系统
2017年7月,“点绿成金”系统一期项目于上线运行,将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业务需求相融合,通过在信用审核、业务属性认定、风险控制、支付清算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大大提升了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对企业的服务效率,同时降低了管理成本,适应了绿色金融业务集团化、规模化发展。
2020年8月,兴业银行自主研发的绿色金融业务“点绿成金”系统二期项目成功上线。该系统是国内首个由金融机构自主研发的绿色金融IT支持平台,也是目前国内金融机构领先的绿色金融专业系统。升级后的“点绿成金”系统包括绿色客户管理、绿色业务识别、环境效益测算、绿色资产管理、赤道原则评审等功能模块,自主研发环境效益测算模型40套,覆盖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几十个行业,并增设绿色资产管理模块,对标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绿色信贷、绿色金融债等,进行资产集中管理,还首次引入人工智能AI模型,开发地理信息系统(GIS)模块,大量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绿色金融项目识别、客户服务效率和营销精准度。
(三)同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管理系统实践
第四节案例延伸:金融科技助力绿色金融发展
(一)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背景
近年来,绿色金融对绿色事业、绿色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金融行业大力开展对绿色金融的研究与实践。作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双碳”目标自提出后迅速上升为我国重大战略之一。作为绿色金融及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绿色金融科技应运而生。
1、政策支持利用金融科技发展绿色金融
我国加快环境保护大数据建设,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鼓励市场主体探索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自2017年开始,国家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绿色金融、互联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为绿色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并提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和技术创新活力,为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
2022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探索利用金融科技发展绿色金融。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在绿色金融中的运用前景非常大。
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工作电视会议把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以及提升金融科技应用和管理水平作为重点工作之一。
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创新和科技赋能,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促进科技创新的各种金融服务,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信托;提高协同监管能力和科技运用能力。
2021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定不移地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
综上可见,绿色金融在国内经济金融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正深刻改变着国家的经济金融体系。而伴随科技发展浪潮,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也越发依赖金融科技工具及手段。
2、国内巨大市场前景为金融科技应用创造空间
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我国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发展迅速。根据公开披露数据,截至2021年三季度,我国本外币绿色信贷余额14.78万亿元,同比增长28%,前三季度增加2.74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万亿元;二者均居世界前列。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还创新推出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鼓励发行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等金融产品,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双碳”战略实践。
同时,全国碳金融市场建设不断推进,未来碳金融发展空间也将随之渐进打开。随着国内绿色金融支持体系不断完善及其规模持续扩大,对绿色金融科技的需求也将日益增长,尤其是创新性碳金融产品设计和绿色金融交易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二)科技助力绿色金融领域的作用及应用案例
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尝试与探索,金融科技在国内绿色金融领域运用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从应用场景看,金融科技在环境风险管理、ESG评估、环境效益测算和绿色信贷等方面运用较为广泛。
绿色金融科技可在推动标准化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和提高绿色金融服务质量效率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已覆盖到绿色金融监管、绿色企业认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管理和运营环境气候风险分析、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等细分领域,逐步在我国更多地区复制推广。金融科技作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将在支持绿色金融更加高效服务于实体经济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
1、助力监管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
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在绿色金融领域,不仅能为金融机构带来成本、效率、安全和数据真实性等方面的改善,也可为金融监管在标准推广、统计、审计与反洗钱等方面,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
对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而言,金融科技可用于建立绿色金融与绿色项目对接平台、绿色信用评价体系、绿色金融信息统计平台。
案例一湖州市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
自2019年8月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以来,人民银行湖州市中心支行实现了绿色信贷数据的全量、实时逐笔报送,实现了对辖区内所有银行的精准信息统计、全面信息管理和业绩评价。2020年,该系统对已接入的所有银行进行了绿色信贷数据报送接口改造升级。目前,浙江省下辖各地市人民银行已开始推广使用该系统。未来有望在“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广泛应用推广。
案例二衢州市绿色贷款专项统计信息管理系统
衢州市绿色贷款专项统计信息管理系统,是由人民银行衢州市中心支行会同衢州市金融办、银保监局共同开发建设。2018年12月,衢州市绿色贷款专项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开发,进入试运行阶段。衢州市辖内32家报数机构绿色贷款明细数据导入后,可自动汇总形成相关绿色贷款统计报表。
系统的应用减轻了人工劳动,统一了数据口径,并进一步拓展了数据应用。商业银行在系统中可实现贷款调查与信息录入等,有效地提高了全流程工作效率。人民银行在系统中可有效甄别金融机构数据报送不完整的情况,从而提供了修正数据报送的便捷渠道。同时,系统还具有对历史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分类出表的功能,更加有效地提高了数据利用率。
2、助力地方发展绿色金融产业
目前,国内绿色金融市场主要在大中型企业与金融机构间开展合作,小微企业的参与依然较为有限。近年来,以地方政府主导的绿色融资平台、绿色融资担保平台以及绿色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等相继建立。
此类平台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发挥增信作用,降低绿色优质项目的融资成本。如部分绿色中小微企业较难满足银行贷款条件,而社会融资成本较高,基于此类问题,可以依托该类平台作为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等融资方式的有效补充。
此外,这类平台为投资者提供了大量投资机会,通过绿色金融科技对用户历史交易数据的收集,进行用户画像,为投资者高效地匹配合适的绿色项目,有效降低了投资风险和专业性门槛,有利于优化资产配置。
案例湖州市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2018年末该平台上线,该平台依托大数据、云服务等金融技术手段,通过搭建“绿贷通”“绿融通”“绿信通”三大服务系统,为小微企业提供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绿色评价等金融服务。
截至2020年末,该平台累计注册中小微企业近3万余家,帮助2万余家绿色小微企业获得银行授信超过2000亿元,2020年同比增加了25%;为近90个项目和投资机构对接融资86.44亿元,2020年同比增加了30%。2020年,该平台还新增了信用担保和司法保障功能,并对企业ESG评级进行功能升级,并在国内其他地区成功复制推广。
3、助力银行绿色信贷智能化管理
近年来,国内绿色信贷发展较快,但绿色信贷余额只占全国信贷余额10%左右,仍有较大拓展空间。若欲进一步提升发展潜力,须克服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对称、监管成本高、难以向小微企业延伸等问题。绿色信贷管理系统便是金融科技助力绿色金融发展的一个典型探索。
绿色金融业务管理系统可助力银行机构管理绿色信贷业务,如对外绿色金融业务属性认定、环境效益测算、客户管理等业务;对内考核评价、业绩计量、团队管理、资源配置、报表统计、信息文档等管理事务。同时,可智能化地完成对银行客户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识别、评估、管理和缓释等,实现授信业务全流程动态管理,为银行及时提供预警信息,实现绿色金融授信业务办理、贷后管理、风险监测等管理功能。目前,农业银行、兴业银行、苏州农商行、湖州银行、九江银行、安吉农商银行、衢州农信联社等商业银行,均已上线绿色信贷业务管理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案例一湖州银行绿色信贷管理系统
湖州银行绿色信贷管理系统利用金融科技技术手段,解决了商业银行面临的绿色项目信息获取的可靠性、可信性和安全性问题,有效提升了绿色信贷识别能力。
该系统自2019年3月上线以来,截至2020年末,累计对约4万笔信贷业务进行了绿色智能识别和全流程贴标,推动信贷规模优先支持环境效益表现优良的绿色项目,并至少压缩了三分之二的数据报送时间周期。依靠大数据自动生成预警提示以强化贷后管理,帮助湖州银行有效提升环境风险管理水平。2020年,该系统在绿色识别效率、环境效益测算及ESG评价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升级,并在国内其他中小银行得以复制推广。
案例二苏农银行绿色信贷智能化系统
面对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苏农银行积极开发绿色信贷系统,支持区域绿色产业发展。苏农银行绿色信贷系统将绿色信贷业务功能完全融入现有信贷系统中,实现绿色信贷业务的全方位、可视化管理,成为国内首家实现绿色信贷业务的用户、客户、权限、报表、任务中心统一管理及移动端便捷化审批的农商银行。
绿色项目智能识别以及绿色贷款用途复核校验的业务流程系统化安排,有力保障了贷款绿色属性的真实性,确保信贷资金真正投向绿色产业领域。
案例三农发行绿色信贷节能环境效益评价系统
2018年12月,经升级改造后的农发行绿色信贷节能环境效益评价系统成功上线,实现从用途、行业、质量等维度进行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分析的功能,及时满足了人民银行等外部监管部门的数据报送要求,进一步减少了业务“手工报表”,为农发行经营管理和监管报送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支撑。
通过优化升级,实现约300个绿色贷款类指标的数据抽取、自动计算和分析展现,从用途、行业、质量等多维度反映农发行各层级机构对绿色信贷事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发行信贷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综上,在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进程中,金融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全面赋能监管、金融机构和企业创新发展;借力金融科技升级打造的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绿色信贷业务管理系统等,有利于金融机构更好、更高效、更安全地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助力绿色金融生态圈的构建与延展。同时必须看到,当前金融科技在助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方面仍有待进一步丰富与提升,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发展进程中,面临着对绿色贷款智能识别、环境效益测算和环境风险管理能力不足、成本较高等诸多问题,有赖于金融科技手段的进一步赋能与优化升级,从而更好地助力绿色金融行稳致远。
第五节案例指引:银行运用金融科技助力绿色金融发展建议
银行要分阶段开展应用路径,持续扩大应用范围。第一阶段,推动银行业务流程纳入信贷客户的ESG评价通用准;第二阶段,帮助银行建立分行业分企业规模的针对性ESG评价框架,例如针对数据源较少的小微企业和个人主体建立更符合实际的应用模型。同时,建立绿色金融业务部门与金融科技部门联动机制。绿色金融业务部门与金融科技部门可针对特定绿色金融业务与产品开发项目成立联合工作组,并建立日常沟通交流机制。绿色金融部梳理现有绿色金品与业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由金融科技部门对具体绿色金融场景的技术实现可能性进行评估;金融科技部门也要主动反馈业务难点与开发实现难点,对绿色金融业务提升、系统改进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