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兴业银行(601166)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世经研究】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研究——以兴业银行为例

http://www.chaguwang.cn  2022-04-07  兴业银行内幕信息

来源 :世经未来2022-04-07

  

  

  一、案例背景: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需发挥绿色金融力量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推进农光互补、“光伏+设施农业”、“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低碳农业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固碳增效;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提升生态农业碳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结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县城和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涉农金融机构必须加快绿色转型步伐,不断提高绿色信贷占比。

  2021年8月,农业农村部、发改委等六部委专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2035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目标任务,即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产地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农业生态系统明显改善、绿色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减排固碳能力明显增强。《规划》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一项艰巨任务,需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任务落实。要目标同向,聚焦农业绿色发展重点任务,列出清单,细化措施,逐项落实。资源同聚,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要向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聚集,发挥集合效应,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力量同汇,创新推进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格局。

  2019年4月,农业农村部印发《2019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要求各级部门与涉农主体充分发挥绿色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绿色是“三农”的底色,要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绿色治理、农民绿色增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

  201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围绕“三农”绿色金融,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融资需求。

  2017年9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首次全面提出了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目标。

  绿色金融强调经济与生态的动态平衡,发展绿色金融是中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乡村振兴语境下的绿色金融,特指农村绿色金融。指金融部门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围绕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方针,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优先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要,以此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长期任务还是短期目标,要顺利实现,都离不开金融支持。实现农业农村碳中和,必然要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必然会带来农村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等一系列的深刻变革。而这些变革的实现,离不开绿色信贷的助力和引导。因此,发展农村绿色金融,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与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案例引入:兴业银行绿色金融描绘乡村共富新画卷

  2021年12月2日,兴业银行青岛分行创新设计以企业所拥有的林权为抵押的融资解决方案,通过乡村振兴业务绿色通道为青岛沃林蓝莓果业有限公司发放贷款1000万元,帮助蓝莓越冬丰收。作为国内绿色金融先行者,兴业银行提出探索“绿色+普惠”模式,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助力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同时积极推进乡村地区生态治理,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以绿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坚定不移走绿色兴农之路,兴业银行持续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探索更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围绕全国碳市场建设,加强配套的碳金融产品开发,在福建等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积极推动林业碳汇交易;创新“绿创贷”“环保贷”“节水贷”等特色产品,为乡村地区普惠小微企业提供绿色金融服务;积极探索乡村环境要素类质押融资,研究创设基于牧权、水权、排放权等为抵质押品或增信措施的融资产品,破解乡村绿色产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

  三、案例解析:兴业银行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

  (一)兴业银行乡村绿色金融内容

  在兴业银行看来,乡村绿色金融的内涵不仅仅是支持乡村生态、低碳、循环经济,加强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保护乡村自身环境和生态自然也是发展中的要义。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兴业银行积极将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和绿色金融相互融合,践行绿色理念,倡导绿色办公、绿色生活,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企业运营管理中,自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二)兴业银行乡村绿色金融形式

  目前,兴业银行已在全行范围内开办节能减排业务。节能减排贷款旨在支持中国境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节能设备的应用、减少主要污染物(主要包括温室气体、二氧化硫、工业和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排放等项目。主要包括能效、循环能源以及自然资源、低碳排放、水污染治理、有害气体排放、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领域,项目主要覆盖电力产业、化工产业、钢铁产业、水泥产业、交通行业、水务行业、环保行业以及国家的十大环保重点工程。

  (三)兴业银行乡村绿色金融发展的阶段性成效

  2015年初,兴业银行制定了明确的集团绿色金融战略与规划,即在集团层面,实现绿色金融业务的协同联动、快速发展,不断提升绿色金融业务在集团业务的占比,打造成为全市场领先的“绿色金融集团”。在市场上,以银行绿色信贷为基础,综合运用集团多元化产品,不断扩展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投资等新的绿色金融业务领域,成为一流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提供商”。

  2017年兴业银行发挥集团化经营优势,持续创新,形成了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实践的“样板”。在绿色债券领域,发行国内首单绿色金融债,落地国内银行间及交易所市场首单融资租赁绿色债券(PPN),承销绿色债券份额位列市场第一,并联合中债公司推出“中债-兴业绿债指数”;在资产管理领域,推出了市场首单绿色理财产品和绿债指数理财产品,已滚动发行超过200亿元;在绿色消费领域,为个人客户提供低碳信用卡、绿色按揭贷、绿色消费贷等产品与服务,引导鼓励个人客户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等。

  随着兴业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业务的成熟,截止到2017年6月份,兴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已经达到5670亿元,累计余额达到12000亿元,累计服务客户超过10000人次,绿色信贷余额占到银行整体信贷业务余额14%以上。除此之外,兴业银行绿色信贷不良贷款的占比仅为0.38%,这项数据远远低于兴业银行所有信贷业务不良贷款1.65%的水平。自从兴业银行创建绿色金融服务项目至今,通过业务开展带来的绿色资金已经突破了8000亿人民币,到2017年年底,融到的资金已经突破3200亿人民币,同比去年增加了1000亿人民币。绿色金融产业的服务对象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现今已经超过了6000人,同比去年增加了2700人。随着社会生活不断发展,绿色金融产业也在不断进步,在兴业基金、兴业信贷、兴业租赁、金融行业等方面都已经实现了资金结构的完善。与此同时,在绿色金融产品方面也推出了各种创新产品,其中在煤炭生产领域,兴业银行已经居于重要位置,国内总共7家碳排放企业中有6家已经与兴业银行促成了合作;在处理污染方面,国内总计11家企业中有10家已经与兴业银行签署长期合作战略协议。

  截至2020年9月末,兴业银行已累计为全国29250家企业提供绿色金融融资27033亿元,融资余额11490亿元,提前完成2016定下的“两个一万”的中期发展目标。

  四、案例拓展: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体系、瓶颈及实现路径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绿色金融体系构建

  1、绿色金融的概念发展

  绿色金融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指的是在支持环境改善、有效利用资源、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活动中,提供金融服务。在绿色金融下,利用多元化政策安排引导,将资金引向绿色产业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同时对金融市场基本的运作规律加以遵循。利用基金、证券、信贷及相关的衍生工具,推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融合与协调,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投入更大的资金支持。目前,在自然资源产权交易、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领域,绿色金融服务已相对趋于完善。

  2、绿色金融体系的内容

  绿色金融体系的内容包括了很多方面,要着重推进绿色信贷,通过金融折扣等方式提供支持。强化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对绿色股票指数加以建立,推动银行绿色公司债券和绿色金融债券的发展,实现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转变。为绿色发展基金建立提供支持,逐步引导向市场化运作。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强制披露制度加以建立,完善生态环保、低碳节能项目的保障措施,提升风险补偿力度,在高风险地区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等。

  (二)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意义

  1、发展绿色金融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迫切需要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产业振兴的重点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我国离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农业生产能力基础依然薄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简单粗放,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不完整,农业规模效益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发展相对滞后。发展绿色金融,建立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标准,有利于依托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加大绿色信贷和绿色基金等的投入,积极满足循环农业技术、绿色种养殖业、绿色加工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多样化融资需求,发挥绿色金融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要素引导和杠杆撬动作用。

  2、发展绿色金融有利于实现乡村绿色发展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中央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条基本原则,强调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据有关研究,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和退化问题依然不容忽视,70%以上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被重金属污染的耕地有上亿亩。要扭转环境污染局面,必须优化投资结构,引导投资进入环境综合整治等领域。在这方面,绿色金融具有明显优势,可以通过倡导绿色金融标准、发行绿色债券、建立生态产品购买、森林碳汇市场化补偿制度等措施,有效抑制污染性投资,同时为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等农村生态产品和服务提供稳定资金支持,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

  3、发展绿色金融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中具有独特作用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创新创业、大展才华。近年来,我国返乡创业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新型业态、乡村生态旅游的劳动力逐年增多,这一群体的绿色金融意识不断增强,绿色金融需求日益旺盛。绿色金融可以通过加大对乡村人才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为愿意留在乡村的人才提供更为优质的金融服务;通过支持乡村专业技术教育,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人才获得创业资金的可得性和便利性;通过为乡村人才提供事业发展的良好平台,做好“筑巢引凤”工作,打造乡村人才良性循环的“孵化器”,提升人才到乡村落地生根的意愿。

  (三)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瓶颈分析

  1、绿色金融矛盾供需突出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三农”问题是其中的根本性问题和关键环节。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金融的力量和基础性作用不可或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国家鼓励发展绿色金融,并以此作为推动金融“脱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绿色生态导向,要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绿色金融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筹乡村绿色产业发展、强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运营机制与业务模式,可以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补足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金融服务短板,提高金融支持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致富的精准度,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可持续的创新力和新动能。

  然而,现阶段我国绿色金融的供给与乡村振兴对绿色金融的需求不相匹配。从供给端来看,一方面,绿色金融在我国起步较晚,尽管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发展过程中既面临着外部性、期限错配、信息不对称、绿色定义缺失和缺乏分析能力等现实障碍,又面临着缺乏清晰和持续的政策信号、方法论和相关数据缺失、金融机构能力不足、投资条款和绩效激励不足等诸多问题,同时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较为突出。因此,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绿色金融供给体系任重而道远。目前,“国字号”大型商业银行对农村绿色金融供给极为有限,而本应作为农村绿色金融供给主力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其发展绿色金融的自觉意识不强、内生动力不足,很大程度上是迫于上级考核压力和政治要求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市场参与能力薄弱,商业可持续性欠缺,结果导致其提供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缺乏专业性和创新性,难以满足乡村振兴过程中旺盛的绿色金融需求。另一方面,绿色金融的本质属性是金融,具有金融与生俱来的两大特点,即逐利性和风险厌恶性。然而,现阶段涉农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会使其经营成本大幅增加,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短期有限且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加之业务开展过程中所带来的较高的产品研发风险和经营风险,这都和金融机构与生俱来的的逐利性和风险厌恶性本质相矛盾,风险与收益不相匹配,政策和市场尚未成熟等各种不确定因素很容易造成绿色金融供给排斥。

  从需求端来看,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循环绿色农业的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据相关部门估算,近年来我国农村每年绿色金融需求大约1万亿元,而政府财政出资仅能满足其中的20%,农村绿色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缺口巨大。然而,由于乡村绿色项目本身普遍存在规模小、区位分散、投资周期长、收益不确定、主体信用信息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可能会导致市场调节机制在乡村绿色金融资源配置中“作用失灵”,使得绿色金融的需求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充实和满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乡村发展中的绿色金融供需矛盾。

  2、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配套机制不健全

  虽然国家出台了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但是大部分绿色金融支持农村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或者产能过剩项目的信贷服务,对推动乡村绿色产业的发展支持比较少。2019年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财政部以及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方式,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融资需求。该意见也是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的纲领性文件,但是意见并没有涉及到绿色金融如何促进乡村振兴,以及详细的操作方式。由此可见,在绿色金融引流方面缺乏相关政策,虽然国家做好了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但是还需要完善相应的细则,才能为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指导。其次,在绿色发展理念下,绿色金融服务对象不仅仅是绿色产业融资,还要满足农业循环发展的资金需求。比如农业生产过程对秸秆的回收处理、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农业污染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这些项目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但是存在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收益不确定性等实际经营问题,在缺乏配套收益保障、风险补偿和风险共担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处于经营风险控制方面的考虑,不愿意参与此类项目。因此,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引导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完善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公益项目的财政支持、税收减免、投资补助等政策,建立风险补偿、风险共担机制,才能降低乡村振兴金融风险。

  3、绿色金融业务单一,缺乏绿色金融人才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缺乏相对完善的发展机制,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绿色金融业务属于高风险低收益的产品,影响到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因此,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产品比较单一,主要以绿色信贷为主,绿色信贷产品覆盖范围比较狭窄,绿色保险、绿色发展资金、绿色债券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绿色金融业务体系,各个绿色金融产品整合性不足、协同性比较弱。其次,缺乏绿色金融人才。绿色金融人才不仅需要具备金融知识,而且还需要绿色环保产业方面的知识。我国绿色金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缺乏专业性的绿色金融人才,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对乡村振兴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4、绿色农产品认证及环保信息披露和共享机制不健全

  一是绿色农产品和绿色项目认证体系不完善。我国绿色农产品认证标准不统一,认证和标识种类繁多,社会认知及采信程度低。绿色项目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在机构资质、人员素质能力、专业经验等方面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评估认证机构只注重发行前认证,不重视以绿色项目进展与环境效益为主要内容的存续期认证。二是缺乏环境信息强制披露制度。发展乡村绿色金融,一个重要基础是金融机构能够高效便捷地识别农村绿色产业、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但目前,我国对企业和项目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污水、废弃物等方面的环境信息指标还没有强制披露要求和制度,特别是农村成为环境监测和执法的相对薄弱环节,金融机构无法准确了解企业和项目是否属于绿色企业以及绿色程度的高低。三是政银环保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从对部分省市了解的情况看,目前相关系统对企业环境违法违规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及时,缺乏企业或项目最初的环评情况等信息,部分受环保整治影响限产停产企业信息也没有录入系统。各级环保部门掌握的企业环评、环保违规等信息没有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各银行主要通过从上级行获取客户环保信息、安排分支机构逐户走访、互联网渠道了解或银行主动与环保部门沟通等方式获取企业环保情况,耗费大量精力。

  (四)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在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绿色金融被赋予了更高的使命和更丰富的内涵。绿色金融切入乡村振兴战略时,应立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定位于支持兼具商业价值和生态价值潜力但遭遇资金瓶颈的乡村绿色发展项目,具体实现路径和着力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绿色信贷

  基于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绿色信贷是我国绿色金融的基础和核心,是绿色金融间接融资的主渠道。2017年我国绿色信贷余额约占各类绿色融资余额的95%以上。梳理近年来我国绿色信贷的投向可以发现,大部分信贷资金流向了绿色能源、绿色交通、节能节水等市场规模和经济效益兼具的重点项目领域。而对于绿色循环农业、农村垃圾处理、农村污染防治等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的绿色项目,则普遍存在规模小、风险高、投资周期长、收益不确定、担保不充分等问题,即便预期会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仍然不属于绿色信贷的重点支持范围。

  2、绿色债券

  2016年以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迅猛,绿色债券发行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近两年的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均保持在2000亿元左右,在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尽管如此,我国绿色债券年发行规模仅占我国债券市场总体存量规模的0.3%左右,且目前发行的绿色债券以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为主,其它类型的绿色非金融债券如公司债、企业债、资产支持证券等所占比重较低,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因此,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绿色债券产品具有较大的创新空间。另外,央行颁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明确了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的主要投向,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污染防治、清洁交通、清洁能源、生态保护等领域,这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的绿色项目高度契合,属于央行绿色债券项目目录重点支持的对象范围。

  3、绿色基金

  近年来颁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都明确提出了支持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在政府政策指引下,我国绿色基金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其吸收放大社会资本的能力不断增强。国家层面,中央财政整合节能环保等专项资金设立了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地方层面,联合地方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投资主体共同发起成立了区域性绿色发展基金。这种绿色基金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形成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之间的协同效应,有利于产业实体与金融工具的深度融合。与其它绿色金融工具相比,绿色基金集合了各投资方在政策、资金、资源、技术、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参与企业绿色项目的经营运作,投资之初就已提前规划好后期项目的退出方式,因而具备更完善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发展潜力。可以预测,绿色基金未来将成为支持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和驱动力量。

  4、绿色保险

  在我国,绿色保险通常是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虽然于2007年就启动了该保险的试点工作,但因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推广手段单一、保险赔付率低、生态环保意识不强等一系列原因,企业的投保意愿不高,绿色保险发展受阻。2013年,环保部联合保监会启动了强制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试点,在相关部门的强力推动下,绿色保险市场艰难起步,投保量不断攀升,但仍旧与我国动辄万亿的保费市场规模不相匹配。近年来,随着中央环保督察工作的开展以及号称“史上最严”新环保法的实施,绿色保险的重要性和市场地位逐渐凸显,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作为绿色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保险具有资本存量大、存续期长、现金流稳定的特点,是支持绿色循环农业、绿色产业园区等融资需求大、投资周期长的乡村振兴绿色项目的理想金融工具。

  5、碳金融

  碳金融是基于碳配额和项目减排量等基础碳资产发展起来的金融化工具,本世纪初于欧盟国家兴起,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和推广,以碳债券、碳基金、碳质押等低碳融资形式最为常见。与欧美发达国家碳金融市场产品种类丰富、融资方式灵活多样相比,我国的碳金融产品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和丰富。近年来,我国在多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其中诸多项目涉及乡村绿色可持续发展。例如2016年四川碳市场上线的CCER产品,开始首日完成10笔交易,总量为363000吨,其中成交的光伏发电和沼气利用等清洁能源项目就属于乡村绿色发展中的重点项目。另外,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中,林业碳汇首发上线的福建顺昌县国有林场、德化县林业局率先获得产品上线证书,共挂牌成交21.75万吨,成交金额391.56万元,实现了碳金融与乡村绿色经济的深度融合。尽管我国的碳市场发展迅速,但我国在碳市场的标准制定、碳配额分配的管理机制、碳排放权交易所的准入和退出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现实障碍。

  五、案例指引: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指引

  (一)制定绿色金融服务战略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绿色金融正在不断崛起,绿色金融市场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绿色金融服务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将信贷风险大大降低。在当前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去产能发展的基础上,高能耗、高污染行业风险大量积聚,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降低信贷风险和优化信贷结构的主要手段。商业银行应当给予绿色金融服务发展更高的重视,对绿色金融服务战略尽早建立,在银行传统业务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将绿色金融服务于战略作为主要的方向,对绿色金融服务发展高度统筹。例如,可对绿色金融服务建立专门的事业部,对绿色金融服务开展统一领导,使思想得到统一,在信贷业务当中,对绿色信贷业务增长大力推进,形成绿色金融服务科学的评估体系。

  (二)振兴绿色金融现有资源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对绿色金融政策优势充分利用,大力振兴绿色金融现有资源。由于当前市场环境的特点是竞争白热化、金融脱媒化、利率市场化,因而商业银行存款和贷款业务之间的利差受到了较大的压缩,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利润空间减小,传统金融产品也面临着监管和盈利的压力冲突。近年来,我国在绿色金融政策方面不断优化和健全,商业银行应当对相关部门的绿色金融服务政策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深入研究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业务,把握好有利的市场政策机遇。对现有存量客户的绿色金融业务需求展开分析,通过将存量客户资源盘活,推动绿色金融服务的开展。基于客户财务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可采取交叉营销的方式,对合格企业绿色金融融资需求加以满足。在绿色债券发行业务上应不断摸索前进,通过顾问咨询业务、权益融资业务、债券承销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水平,利用绿色债券试点发行置换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等。

  (三)提高绿色金融服务质量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商业银行要对绿色金融服务规模不断加大,促使服务质量稳步提升。根据自身资产规模,面向服务对象,对绿色金融服务边界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使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在经营目标上,建立严格的量化标准与考核指标,促使绿色金融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提升,并在资源配置中,以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绿色金融业务投入的项目,普遍具有前期投入大、项目周期长、投资回报慢等特点,短期内难以获取可观的收益。对此,需要将业务营销费用适当加大,保证银行营销人员及信贷资金能够为绿色信贷项目提供优先支持,提升信贷规模。在业务营销、研发产品、拓展客户等方面,可给予地方分支机构更大的自主权限,从而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中,对全员的能力和动力加以调动。

  (四)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创新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当不断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创新。对信贷支持机制进行优化,以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目标为指导,使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的政策措施、发展目标、主要问题等充分明确,对企业进入绿色产业的准入门槛准确把握。以此为基础,对相关环境及信息披露机制加以完善,针对不同的绿色项目,采取差异化信贷支持标准,对扶持力度适当增加。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方面,不断加快速度,对本地区“三农”工作中的迫切金融需求有效掌控,以本地区绿色农业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对可行性方案展开研究,进而不断推广、细化、优化绿色金融产品。对各种金融工具,包括金融租赁、信贷、基金等要灵活运用,在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中,提供更多有特色的金融服务。以政府绿色金融政策为依托,不断发展绿色金融业务范围,在农村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证券等领域加深合作,使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得到创新。

  (五)深化绿色金融外部合作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对外部合作进一步深化,如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战略合作关系,加强与农业农村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沟通汇报,与政府各部门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对相关的绿色金融政策及时全面地了解。对于国家层面上的涉农绿色发展项目规划中应当积极参与,在源头出发,对营销战略合理制定。与地方政府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发展前景良好和广阔的重点绿色项目,可采取优先投资,并对信贷投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和周边地市及外省市友好互助帮扶单位等组织积极深化合作,在农业绿色项目开发当中积极参与,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提升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信贷服务水平,将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金融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

  (六)强化绿色金融人才培养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商业银行应注重对绿色金融人才的大力培养,同时不断加大绿色金融产品的研发力度。对绿色金融服务人才培养的加强,有利于创造更大的人才竞争优势。在绿色金融服务产品中,对于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素质要求,在碳金融、排污权交易、专业行业等绿色金融服务产品方面,对于金融服务人员都有着很高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求。对此,商业银行应当以绿色金融业务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绿色金融服务专业人才重点培养,进而在绿色金融同业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地位。以充足的优秀人才为基础,加强绿色金融产品的研发,对绿色金融服务进行创新。可以借鉴国内外绿色金融服务开展成功的银行案例,参考其相关经验,深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研发符合商业银行自身特点的绿色金融服务产品,进而使绿色金融业务得到积极的拓展。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