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搜狐财经2021-12-01
12月1日,英国《银行家》杂志在伦敦公布“2021年度最佳银行”全球评选结果,兴业银行荣膺“2021中国年度银行”大奖。
受疫情影响,本次颁奖在线上举行。《银行家》杂志表示,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兴业银行2020年表现强劲,业绩优异,且展现了强大的业务创新力。特别在绿色金融领域,作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和首家采纳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立即实施气候中性”倡议的银行,兴业银行深耕绿色金融15年具备了强大的绿色创新基因,首发中国首单蓝色债券,并在中国股份制银行中发行首单海外蓝色债券。依托丰富的绿色金融专业经验和强大的专业团队,凝聚集团绿色金融合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了积极力量。
2021年是新一轮五年发展开局之年,兴业银行克服外部形势变化和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全力擦亮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名片”,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突破。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该行总资产8.5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64%;营业收入1640.47亿元,同比增长8.0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40.38亿元,同比增长23.45%;不良贷款率1.12%,较年初下降0.13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54 %,较年初上升0.21个百分点,资本安全垫充足,并入选中国系统性重要性银行。
通过加快战略转型,保持稳健盈利能力,兴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内生增长能力增强,同时大力发展投资银行、财富管理等轻资本、轻资产业务,降低资本消耗。在没有外源核心一级资本补充的情况下,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2017年末的9.07%上升至9.54%。
不断增强的资本实力,也为兴业银行持续擦亮“三张名片”、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绿色银行方面,作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在国内银行业率先采纳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立即实施气候中性”倡议,推进2030年前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同时聚焦“双碳”重点领域,以融资+融智为载体,以交易+做市为抓手,落地境内首单蓝色债券、市场首批碳中和债等创新产品,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供应商,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截至9月末,绿色金融融资余额13093亿元,较年初增长约13%,服务客户3.3万户,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9503万吨。
财富银行方面,兴业银行将财富管理作为服务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抓手,立志打造全市场一流的财富管理银行。经过多年耕耘,目前该行理财规模突破1.7万亿元,稳居市场第一梯队,综合理财能力已连续16个季度排名全国银行第一,近两年为380万财富客户实现资产增值超1200亿元,形成了“要理财、到兴业”的良好口碑。同时依托该行独有的银银平台,通过“财富云”将理财产品输送到广大的边远农村地区,“飞入寻常百姓家”。
投资银行方面,兴业银行及下属子公司持续推进投行生态圈建设,构建涵盖“股、债、贷、转”全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广泛多元的金融服务。今年以来,该行通过承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向实体经济输送资金超过5000亿元,继续保持市场前列;通过银团、并购融资、权益投资等提供资金近1700亿元;向理财产品提供基础资产超700亿元,通过“兴财资”平台提升销售与表外直接撮合能力,流转资产规模超2200亿元,有效支持“财富银行”建设。
加快数字化转型是贯穿兴业银行新一轮五年发展规划的主线。围绕打造最佳生态赋能银行,近年来该行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壮大科技人才队伍。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强大的业务中台、技术中台、数据中台,大幅提升应用建设及交付效率,打造了涵盖身份识别、图像、音视频、通讯等多类通用技术服务库为客户旅程优化赋能。另一方面,坚持不懈建生态、搭平台、扩场景,不断增强“连接一切”的能力。在F端,建成涵盖结算、投资、融资、支付、托管在内的第三方开放平台,连接2328家金融机构;在G端,“金服云”平台累计撮合解决融资需求超900亿,并以此拓展面向全国的“兴业普惠云”;在B端,落地教育云、医疗云等生态场景2668个,覆盖结算型存款超1400亿元;在C端,通过对接近300个互联网场景,净增日均AUM超200亿元。
作为首批签署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的银行之一,兴业银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寓义于利”不断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新模式,持续做大普惠金融,推进中小微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水平,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增进社会福祉,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努力成为ESG领域的积极推动者和行业领跑者,在全球最大指数公司明晟(MSCI)全球ESG评级中连续三年获评A级。
《银行家》杂志隶属于英国《金融时报》集团,于1926年创立,是银行领域的权威期刊,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每年主办的“年度银行大奖”评选,是全球银行最重量级的评选,被称为银行业的“奥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