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证券报2021-10-23
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色低碳转型将有力推动金融业迈上“第二增长曲线”。立足新发展阶段,兴业银行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的战略高度,将“绿色银行”作为重点打造的三张名片之一,立志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供应商,在“十四五”期间绿色金融融资余额翻一番。
擦亮“绿色银行”名片
在吕家进看来,绿色低碳转型是挑战,更是机遇,将有力推动金融业迈上“第二增长曲线”。对商业银行来说,要把握新机遇,实现新发展,核心抓手在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兴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起步早、创新多、发展快,是中国绿色金融的先行者、引领者。”吕家进介绍,进入新发展阶段,兴业银行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绿色发展作为新一轮五年规划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的战略高度,将“绿色银行”作为重点打造的三张名片之一,并制定了中期发展规划,立志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供应商。
在具体路径上,吕家进表示,首先要保持领先优势,做大规模。“我们要求每一家分行、每一家子公司都要成为所在地、所在行业的绿色金融主力军。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资源倾斜,从效果来看,发展势头良好,截至9月末,全行表内外绿色金融融资余额已达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3%。”
其次是延伸传统优势,挺进蓝海。以“碳权+碳汇”为方向,“融资+融智”为载体,把金融市场做市交易的优势、风险管控的能力延伸到碳市场,重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市场领先的环境权益金融产品体系,与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拓展绿色金融发展新空间,建立新优势。
此外,他认为还要有效管控风险,把握减碳节奏。要科学把握好优化资产结构和自身运营“碳中和”推进节奏,避免大干快上的“运动式”减碳、“一刀切”压降棕色资产,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新旧两端同时发力,在提升绿色资产占比和绿色运营上稳步做好“加减法”,有效防范转型金融风险。
凝聚合力 加快发展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绿色金融已成为金融机构的“兵家必争之地”。
“有竞争是好事,竞争对手多了才能一起培育市场,把蛋糕做大,银行之间是一种竞合关系,而非零和竞争关系。”吕家进认为,这种竞合关系会推动各家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加大资源投入,促进整个绿色产业融资成本降低,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尤其是与“双碳”目标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同时,也会促进银行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和绿色产业发展。
以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为例,兴业银行正在按照“商行+投行”战略布局,进一步丰富完善集团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目前已从绿色银行晋级为绿色金融集团,形成涵盖绿色信贷、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理财、绿色消费的集团绿色产品服务体系。随着全国碳市场启动运行,兴业银行还将重点围绕“碳权+碳汇”,涵盖碳市场基础金融服务、碳金融产品创新、碳市场“交易+做市”三个层次,打造全链条、全周期的碳金融整体解决方案。
结合兴业银行的探索实践,吕家进表示,商业银行需要凝聚合力,从提升战略高度、加强产品创新、注重能力建设、深化交流合作等方面重点发力,加快发展绿色金融。
他进一步介绍,在战略上,要把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绿色金融上升到公司治理层面,作为重点战略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在产品创新上,必须强化创新意识,针对不同产业、项目、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开发相应的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在能力建设上,当前绿色金融专业人才匮乏是金融业普遍现象,需要金融机构与相关专业机构共同努力合作,培育更多专业人才。此外,要持续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国内合作,有效推动绿色金融理念、政策、标准、实践的交流共享,共同做好绿色理念传播、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全球环境治理等工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更多金融方案和金融智慧。
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日前,兴业银行签署《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在吕家进看来,生物多样性与金融稳定性看似遥不可及,实则关系密切、相互影响。
一方面,生物多样性是金融稳定的基础。有研究表明,全球GDP的一半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物多样性。农业、林业、渔业、旅游业、制药业等产业直接依赖于生物多样性,与旅游业相关的零售、酒店、交通等行业也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如果这些产业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受到影响,相关领域的银行贷款、投资等也会劣变成为坏账,达到一定临界点时,对经济和金融的影响程度将会出现迅速、非线性的螺旋式上升,进而危及金融稳定。”吕家进表示。
另一方面,金融稳定有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他看来,生物多样性保护涉及的污染治理、动植物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存在巨大资金缺口,需要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更大范围调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生态修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