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1经济网2021-10-22
近期,金融支持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的议题受到广泛关注。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已经开始大范围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环境风险披露,其中含有绿色相关和影响相关的要求。
从具体实践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金融街论坛期间,兴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吕家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业支持生物多样性重点应聚焦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金融活水涵养生态之水,二是以金融力量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三是以金融创新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生物多样性是金融稳定的基础
10月15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代36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24家外资银行及国际组织,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提出制定生物多样性战略、强化生物多样性风控、确立生物多样性偏好、加大生物多样性投资与创新、做好生物多样性披露、改善生物多样性表现、促进生物多样性合作等七项内容。
值得一提到是,央行绿金网络与INSPIRE联合课题组发布的《生物多样性与金融稳定》中期报告提到,许多产业高度依赖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对经济与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该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吕家进向记者表示,“生物多样性与金融稳定性,看似毫不相干、遥不可及,实则关系密切、相互影响。”
一方面,生物多样性是金融稳定的基础。有研究表明,全球GDP的一半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物多样性。农业、林业、渔业、旅游业、制药业等产业直接依赖于生物多样性,与旅游业相关的零售、酒店、交通等行业也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如果这些产业因生物多样性丧失受到影响,相关领域的银行贷款、投资等也会劣变成为坏账,达到一定临界点,对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将会出现迅速的非线性的螺旋式上升,进而危及金融稳定。
另一方面,金融稳定有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涉及的污染治理、动植物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存在巨大资金缺口,单靠公共财政资金无法满足,需要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大范围调动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生态修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以金融创新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万物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金融系统赖以存续的根基。吕家进认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过程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银行业支持生物多样性重点应聚焦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金融活水涵养生态之水。有研究数据显示,到2030年每年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需求预计最高可达1万亿美元,但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投资缺口高达80%至90%。银行业可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领域,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综合运用多元化融资工具,助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保护和系统治理。
“近年来,兴业银行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将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等细分行业作为重点支持的领域,到9月末,兴业银行相关领域融资余额已达2198亿元。”吕家进介绍道。
二是以金融力量推动经济绿色转型。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自身发展战略,发挥好金融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核心作用,在信贷投向、项目审批、投资决策等各环节,嵌入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以推进投融资结构绿色调整优化,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生态友好型项目,助力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升级。据了解,兴业银行通过采纳“赤道原则”,将国际先进经验“本土化”,改变了过去仅仅依赖“环评”建立的准入机制,通过赤道原则评审,对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内嵌承诺性条款等措施,督促并协助企业主动防范潜在的生物多样性风险。吕家进表示,“兴业银行自采纳赤道原则以来,经过赤道原则评审的项目融资,未发生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风险,也未发生其他重大环境与社会风险事件。”
三是以金融创新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围绕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领域,结合自身业务特色,积极开展生态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探索开展环境权益融资、绿色资管、蓝色债券等创新产品和融资模式,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生物多元性保护提供更加综合化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