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证网2021-09-22
兴业银行有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开局之年,公司将坚定不移锚定“1234”战略久久为功,升级打造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金色名片”,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真正实现从规模银行向价值银行转变,向着“一流银行、百年兴业”的目标奋力迈进。未来,随着ESG指标体系的完善以及环境与社会信息披露机制与实践经验的日益成熟,兴业银行将重点加强ESG量化指标的应用与披露,进一步提升ESG信息披露的精准度。
将ESG管理与日常经营相融合
兴业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自从2008年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最早的“赤道银行”以来,兴业银行一直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积极践行者。近年来,兴业银行尝试将ESG管理体系引入到日常经营活动之中,从而将可持续发展实践推向新阶段。
兴业银行通过实施ESG战略规划,构建ESG管理体系框架、ESG指标体系、ESG评估等管理措施,努力从公司治理、风险管控、产品创新以及信息披露等多维度将ESG管理与日常经营相融合。
在公司治理层面,兴业银行将ESG管理纳入发展战略,ESG理念贯彻到公司治理中,不断提高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对ESG非财务指标在全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与重视程度,形成更为先进的公司治理理念与措施。
在业务运营层面,兴业银行从环境和社会因素出发,对全行组织体系、部门及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和完善;从风险管理角度,明确环境与社会风险定义,构建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全流程,将其与传统金融风险相融合,纳入核心业务流程中,进行识别和评估。随着风险管理与投资决策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金融行业对环境与社会的关注又一次拓展与升级,在环境(E)与社会(S)因素基础上,加入了对治理(G)的关注与考量。
在信息披露层面,兴业银行结合外部ESG评级结果以及市场对银行业ESG关注点,明确ESG信息披露重点;结合自身运营情况,强化ESG信息披露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加强定量指标的披露,例如在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增加信息科技投入规模、IT技术系统认证详情、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信息,提升ESG信息披露质量。
多方面提高ESG信息披露质量
兴业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兴业银行从多元化披露渠道、披露范围的确定性、披露内容的详实程度等方面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多年来,兴业银行在ESG信息披露时尽可能采用通俗易懂又不失规范的市场化语言,并连续多年通过调查问卷与利益相关方开展对话与交流,对利益相关方诉求进行回应。兴业银行向监管部门、客户、居民、投资者、股东、员工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多元利益相关方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其对兴业银行ESG关键议题的意见和建议,年均回收问卷约3万份,其中有效问卷约2万份,收到有文字意见的问卷9000多份。兴业银行将问卷的分析结果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相对照,逐步将关键议题由32项浓缩为24项,精细化其颗粒度,提升关键议题与公司内部运营与管理外部影响的匹配度。
在信息披露渠道方面,兴业银行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建立了多维度、多频率的自主披露体系,包括面向社会全体受众的《年度报告》、《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与不定期更新的兴业银行官网、面向内部与监管部门的半年度《从绿到金》报告、面向专业研究与关注ESG话题人士的“兴业银行赤道阅微”微信公众号等。
披露范围的确定需要在ESG指标体系完整构建的基础上,综合考量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可追踪、可计量等多方面因素;同时由于指标数据获取往往需要多部门协作,因此高效畅通的沟通也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比如,兴业银行在构建绿色运营的指标时,充分考虑总部大楼运营中不同能源种类消费数据,将范围限定为天然气、柴油、汽油以及电力消耗;在确定金融可得性指标范围时,则聚焦于普惠金融以及业务连续性等内容。
披露内容的详实程度主要是针对不同类型指标内容的诠释。定量指标可以采用数据展现,其内容详实程度较为清晰并且确定;定性指标主要依赖文字表述,因此内容的完整与详实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兴业银行对产品安全与信息科技方面的披露,多采取定量指标进行披露,相较于信息科技方面专业、晦涩的语言,公众接收信息更为清晰易懂;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等方面,兴业银行基于多年实践经验与数据积累,信息披露的详实程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