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伊始,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率先发起新一轮的价格战。
1月6日,特斯拉中国公布了全新Model S和Model X在中国大陆售价,并对国产Model 3后驱版、高性能版,及Model Y后驱版、长续航版、高性能版等五款车型进行调价。这也是特斯拉继去年9月底以来,四个月内的第四次降价。
降价后,Model 3起售价为22.99万元,Model Y起售价为25.99万元。其中,Model 3最多下调了3.6万元,而Model Y 长续航版降幅则达到4.8万元。在连续降价后仍有如此降幅,力度让市场再度震惊。
调价效果也立竿见影。三天后,1月9日,特斯拉中国官网发布公告称,特斯拉Model Y车型在中国的等待时间从1-4周延长到2-5周;1月10日,有消息称,特斯拉中国在降价后的3天内已经获得3万辆汽车订单。很明显,新增订单已纷至沓来。
实际上,由于延续了13年的新能源车国补,在2022年底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比亚迪、哪吒、长安、大众、宝马等车企不约而同对旗下新能源车进行了涨价。
面对新能源国补的退出,车企已经面临不小的压力。叠加特斯拉此次大幅降价,结合最新的订单变化看,未来国内新势力的销量和业绩势必都将受到显著影响。
与特斯拉降价车型高度重叠、又处于巨亏中的赛力斯无疑成为最大“受害者”之一。借助华为的名声和研发能力,赛力斯实现了问界大卖,但也让渡了研发和销售这两个处于产业链“微笑曲线”利润率最高的环节,陷入越卖越亏的境地。
投资者曾期待通过销量不断走高的规模效应,实现逐步扭亏。然而,特斯拉10月的降价一度重创问界销量。面对特斯拉再一次挥起的价格屠刀,赛力斯减亏希望变得更加遥不可及。
销量曾遭特斯拉降价重创
特斯拉此番降价后,Model Y 26-36万元的售价区间,已低于问界M7的定价,来到了M5以及最近推出的纯电版M5的价位。降价后的Model 3则拥有更明显的价格优势。
不难想象,相当一部分之前处于犹豫阶段的消费者,会因特斯拉进一步提升的性价比和品牌光环,而放弃购买问界,转而投向Model Y的怀抱。
事实上,赛力斯问界此前就已经尝过特斯拉“价格屠刀”的厉害。
去年10月24日,特斯拉中国官宣,全系国产车型降价1.4万-3.7万元不等。仅一天后,10月25日,来自AITO问界汽车销售门店的消息称,问界品牌旗下M5及M7车型均已开始降价促销,付尾款时可直接减免8000元。
特斯拉10月降价后,AITO问界是第一家跟风降价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但这并没有躲过特斯拉降价的冲击。
数据显示,2022年前10个月,问界月销量逐步增长。在跟随特斯拉降价后,11月问界销量为8260辆,相比10月的12018辆,环比降幅超过30%。
尽管问界12月销量回升至10143辆,但也仅与9月相仿,比10月份少卖了1875辆。10月销量成为全年最高单月销量,11月也成为唯一环比销量下滑的月份。由此可见,降价并未能阻挡问界销量下滑。
上一次的跟随降价结果尚且如此,在这次特斯拉更加凶猛的“价格屠刀”面前,问界的市场前景无疑更让人捏一把汗。
“灵魂”交给华为减亏希望越发渺茫
为与华为合作、推出问界品牌,在2019年双方合作之初,赛力斯选择了华为的“智选模式”,即赛力斯使用华为提供的智能座舱、ADS智能驾驶、芯片、网联、热管理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以及配套的各种云服务,并通过华为的渠道销售。
也就是说,赛力斯将产业链“微笑曲线”利润最高的两端——研发和销售,交给了华为,由此换来了问界的热卖。
2022年前三季度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231.23亿元,同比增长101.96%,并已超去年全年水平,其中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63.39%至107.07亿元,也是首次单季度破百亿。
不过,尽管问界的销量如愿大涨,但赛力斯不仅未能扭亏为盈,反而“越卖越亏”。财报显示,赛力斯去年前三季度累计净亏损26.75亿元,同比大降146.89%,三个季度的亏损额就高过了2021年全年的18.24亿元。
承受大额亏损是让渡研发和销售这两个产业链“灵魂”给华为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据了解,智选模式下华为与塞力斯等整车生产厂家的分成比例约1:9。以一辆售价37.98万元的问界M7旗舰版车型为例,每卖出一辆车,华为大概可以拿到3.8万元,其中8%(3.04万元)是华为渠道的经销费用(涉及门店建设、场地投入、人员培训、售前售后服务等),2%(0.76万元)是技术授权费用。
在华为的“抽成”下,虽然赛力斯研发费用率远小于蔚小理,但销售费用激增,较去年同期的7.57亿元翻了4倍至30.83亿元,最终出现“卖得越多,亏损越高”的现象。
在华为“卡脖子”和特斯拉“价格屠刀”的夹击下,赛力斯刚看到的一点扭亏曙光再次变得渺茫。
Wind数据显示和,推出问界后,凭借逐步扩大的规模效应,赛力斯毛利率出现企稳回升,今年前三季度达到9.8%;公司净利率则在2020年触底后,维持在-15%的水平。
若没有意外,随着更大销量的带动,赛力斯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净利率也将随之反弹。然而,这仅有的一线希望也被特斯拉“掐灭”。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赛力斯启动了股份回购试图自救,但并未能挽回市场信心。去年年初参与公司定增的多家机构,目前仍被套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