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这是小品《钟点工》中的经典台词。在A股市场,换个马甲更多地就是更改公司的名字。一般来说,名字是一家企业的品牌的象征,不会轻易改名。但在A股市场,改名却成为一道风景线。
通常公司更改名字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公司的主营业务结构发生了变化,需要更改公司名称,比如,华通医药更名为“浙农股份”;还有一种为了突出主业或新业务的品牌而改变名称,比如小康股份要更名为“赛力斯”。
7月11日晚间,小康股份公告称,拟将公司名称变更为“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公司股票简称拟变更为“赛力斯”。
小康股份对于更名一事,给出的理由是,为便于投资者准确理解当前公司定位,使公司名称与业务及战略规划相匹配,统一公司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公司拟变更公司名称并相应调整公司证券简称。
小康股份更名,可把市场投资者整懵了,有市场投资者调侃,“强烈建议小康改名叫特力斯。让特斯拉无路可走”,还有市场投资者表示,“这公司要改名‘赛力斯’,怎么感觉有股‘洋’味?”
市场投资者调侃归调侃,实际上,小康股份更名“赛力斯”背后,是要紧紧抱住华为的大腿。
赛力斯是什么?
熟悉小康股份的人应该了解,“赛力斯”这个品牌是小康股份创始人张兴海儿子张正萍设立的。
2016年,在小康股份登陆A股市场的当年,张兴海在美国硅谷斥资3000万美元创立了旗下新能源车公司“SF MOTORS公司”,CEO就是他儿子张正萍。
那个时候,马斯克的特斯拉还被人视为骗子,贾跃亭才开始琢磨造车的事,中国的汽车新势力还在探讨怎么在中国生存下去。张兴海想就是通过SF抢占高端电动车市场。
张兴海跟贾跃亭不一样,他不会做那种无根的生意,能用钱买到的技术,那就买下。所以,SF在美国花费重金收购AC Propulsion Inc,获得电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电池系统等“三电”技术,正式敲开新能源造车的大门。
2018年SF进入中国消费者视线,后更名为“SERES”,取自希腊语,音译过来叫赛力斯。
2019年5月,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前身是重庆东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后更名为金康新能源, 2022年5月更名为赛力斯汽车,目前小康股份持股80.65%。
2019年,小康股份推出了赛力斯旗下首款电动汽车“赛力斯SF5”,并且开启预售。不过市场并不认可,销量十分惨淡。
据汽车媒体报道,2020年全年,赛力斯SF5累计销量仅732辆,都不及比亚迪销量的零头。更重要的是,2020年当年,小康股份营业收入下滑21.12%,净利润亏损17.29亿元。原因是:小康股份传统汽车业务板块当年亏损5.28亿元,电动车业务亏损12亿元,两个板块同时亏损,导致小康股份净利润大亏17亿多。
面对传统汽车亏损,新能源车业务发展不畅下,小康股份急需寻找解决之法。
抱华为大腿
小康股份运气还不错,手机业务被芯片卡住的华为,开始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众人袖手旁观时,小康股份选择和华为站在了一起,合伙造车。
小康股份负责研发、制造、交付、服务以及创造全生命周期的用户体验,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品控和渠道销售。
2021年4月,小康股份和华为合作的首款电动车“赛力斯SF5”问世,由于急于求成而忽略了产品的打磨,技术还没卖出去产品就翻车了。在华为的销售渠道加持,赛力斯SF5的年度总销量一般,全年只有8100辆出头。可以说首款合作车型并不成功。
不过,对于小康股份来说,尝到了大甜头。首先,即便首款车赛力斯SF5,2021年全年只卖了8000多辆,但是这已经是小康股份2020年SF5销量的10倍。
其次,资本市场,小康股份股价迎来猛涨。
K线图数据显示,在2021年之前,小康股份股价平平,可以用“横荡”形容。自与华为合作造成后,小康股份股价像坐火箭一样,蹭蹭上涨,2022年6月28日,最高涨至90.50元。截至2022年7月12日收盘,小康股份最新股价为74.55元,最新总市值1014亿元。
可以说,与华为合作造车的这两年时间,张兴海家族的财富也是大涨几百亿。胡润百富榜数据显示,2020年,张兴海家族财富为29亿,2021年涨至220亿。
与华为合作造车,能让财富暴涨,干嘛不抱紧大腿啊。
于是,为了改变赛力斯SF5的僵局,双方决意另起炉灶,停产赛力斯SF5,推出新品牌“AITO”,并且发布了新车问界M5、问界M7。从销量上来看,问界M5和M7确实要比赛力斯SF5强。
有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问界M5累计交付量超20000辆。7月初发布的问界M7,据说辆车在上市后4小时订单突破了2万。
在新产品AIOT问界系列卖的更好情况下,或许更加坚定了小康股份抱华为大腿的信心。
然而,小康股份紧抱华为大腿,也并不是一本万利。
从问界M5和问界M7来看,在产品的规划、设计等环节,华为都有参与,参与度更高,也就是华为属性更强了。在不免让外界质疑,小康股份就是个代工厂啊。
小康股份自然不想成为代工厂,小康股份有造车经验和底子,自己又花了那么多钱和时间精力研究新能源车,如果只是成为代工厂,哪能赚多少钱啊!因此,小康股东多次对外表示,“我们以前和现在都不做代工厂,更不是代工厂,小康和华为开创的是联合业务深度跨界合作新模式”。
不过,现实情况是,小康股份与华为合作造车,想要完全主导,让华为参与度降低,似乎可能性不大。随着华为的参与度提高,小康股份成为代工厂的争议不可回避。
此外,华为参与合作造车的企业可不止小康股份一家,还有北汽蓝谷、长安汽车等。华为和两家车企也推出了极狐阿尔法S、阿维塔11等。可以看见,小康股份对于华为来说,并不是“舍我其谁“。
更何况,小康股份自身在新能源车领域并没有太多竞争优势,与“蔚小理“、比亚迪相比差距太大。自己曾经就有不成功的经验。
无奈之下,紧紧抱住华为大腿,或许是小康股份最好的选择。
不过,从小康紧抱华为这两年来看,除了二级市场股价大涨,实控人张海兴财富大增外,小康股份的业绩方面改善不是很明显。
数据显示,2021年,小康股份营业收入为167.18亿元,同比增长16.89%;净利润亏损18.24亿元,较2020年有所扩大。业绩亏损的原因是:传统汽车板块亏损3.5亿;赛力斯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还处于爬坡阶段,成本比较大,亏损14亿元。2022年一季度,小康股份净利润依旧亏损8.39亿元。
这次,小康股份拟更名“赛力斯“,进一步抱紧华为大腿,发展新能源车,能否改善自身业绩,提升公司发展呢?有待时间验证。
对于小康股份拟更名赛力斯,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