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载栉风沐雨,凝结永恒记忆。70年来,数辈中国化学人跟随着祖国前进的步伐,苦干实干、敢为人先、薪火相传、赓续华章,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取得了辉煌业绩,用青春、智慧、汗水、生命镌刻下几代中国化学人匠心执守的故事与感动。为庆祝中国化学成立七十周年,中国化学微信公众平台现推出“中国化学70年·印记”专栏,每天发布年度“大事记”,记录70年来中国化学走过的光辉历程,展示70年里取得的非凡成就,体现中国化学人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笃行实干的精神面貌。以此激励每一位努力奋斗的中国化学人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在加快打造“两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奋进之路上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1957
☆1月2日化工部决定调整组织机构。(一)以机械动力司设备处、基本建设司设备处为基础,成立设备局。(二)撤销设计司,成立设计局,下设氮肥、基本化学、有机化学、橡胶、医药工业设计院和勘察公司,即:将原“化工部化学工业设计院(保留名称)”部分改组为“化工部化学工业设计管理局”。将原化工部化工设计院各分院和勘察公司,分别组建为化学工业部氮肥工业设计院(院长冯伯华)、有机化学工业设计院(院长常化之)、基本化学工业设计院(院长李春之)、橡胶工业设计院(院长王良才)和化学工业部勘察公司(经理兼书记胡健)。将原化工部医药工业管理局所属的医药工业设计院,组建为化学工业部医药工业设计院。共组建6个独立单位,由化工部化工设计管理局(简称设计局)领导,局长唐棣华。(三)太原化工区筹备处和太原冶金化学建设公司第二工程公司合并。
☆年初新中国第一个新建轮胎厂——重庆轮胎厂开始筹建。1958年该厂正式创建;1964年完成扩建,建成西南地区年产量最大的轮胎厂。该厂由化工部橡胶工业设计院设计,抽调东北各橡胶厂大部分基建队伍参与建设。
1957年初,新中国第一个新建轮胎厂—重庆轮胎厂由化工部橡胶工业设计院等单位筹建
☆3月7日中国第一台大容量立式吸附隔膜电解槽在上海天原化工厂研制成功。该电解槽由化工部化工设计院和上海天原化工厂合作设计研制,主要研制者刘嘉树、汪汝霖等。与传统的爱伦摩尔槽相比,其单槽产量提高10倍,每吨烧碱用电降低1200度,使中国电解技术从20世纪20年代跃升至50年代水平,我国氯碱工业进入一个新阶段。1958年国务院授予这项技术“重大科技成果奖”。化工设计院根据试验提供的数据和实践经验,很快设计出各种不同型号的立式吸附隔膜电解槽,在全国推广应用。
☆8月5日化工部做出《关于改进化工企业的管理和精简部局机构的决定》:凡宜于交地方管理的企业都交给地方管理;化学工业较多的省、市设立化工厅局或适当的机构,统一管理地方化学工业,化学工业部从规划和技术方面加强对地方化学工业的指导;在化工区内建立联合企业;撤销专业管理局,设置10个职能司局。机构设置为办公厅、计划司、生产司、基本建设司、技术司、经理司、人事司等。化学工业部建筑局、设计局被撤销,新设置化学工业部基本建设司、技术司(技术司整合原技术司、设计局业务)。
☆8月13日化工部将第一工程公司(四川肥料厂的施工力量)移交建筑工程部领导。
☆8月经化工部和上海市商定,将化工部医药工业设计院化工部上海医药工业设计院,从石家庄迁往上海市,办公地点在上海北京东路。11月1日该设计院正式对外办公。化工部基本建设司对该设计院行使行业管理职能。
☆8月为适应联合发展的需要,在1956年3月大连工程公司调往吉林后剩余基建力量的基础上,将大连化学厂和大连碱厂(1958年1月1日,两厂合并为大连化工厂)的基建部门整合,设立基本建设科,并将两厂工地合编成两个自营工地。1959年发展成大连化工厂基本建设处(后发展为该厂工程处、设计处)。
☆9月19日化工部在北京召开基本建设会议,讨论完成1957年基本建设计划的措施,安排1958年基本建设工作。化工部副部长张珍作题为《动员一切积极因素,为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任务而努力》的工作报告。化工部部长彭涛作会议总结,强调:“发展化学工业,解决6亿人口的吃穿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问题,是根本大计;尽最大的努力,采取积极的措施,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展化学肥料和合成纤维。”
☆9月20日-10月9日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基本通过《1956~195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提出为实现规定的农业增产目标,要大力发展化学肥料工业,把发展化学肥料工业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提到全党面前。
☆10月15日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陈云视察吉林电石厂。陈云参观了电石炉,在得知电石是有机合成工业的原料,能解决人们穿衣和日常生活用品问题后指出:“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又很穷,能解决老百姓的穿衣吃饭问题,电石的作用可真不小啊。你们要生产出更多的电石,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10月15日化工部决定,成立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统一领导吉林化工区的生产建设。
☆10月25日吉林染料厂、吉林肥料厂、吉林电石厂“三大化”一期工程,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正式投入生产。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化工部部部长彭涛、副部长张珍,苏联化学工业部代表团团长伊万诺夫和吉林省委书记、省长栗又文等参加工厂开工生产典礼。薄一波等领导和嘉宾在典礼上讲话并为“三大化”剪彩。化工部建筑局第五总公司(原重工业部建筑局第五冶金化学建筑总公司)经理徐凯宁代表化工区建设者,向苏联专家技术局赠旗。《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我们要建设强大的化学工业》的社论,祝贺吉林化工区建成。
吉林化工区是新中国第一个化学工业基地,号称“共和国化学工业长子”。它的建成是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使我国化工建设人员初步对大型化工项目各阶段的设计、施工有了比较全面和具体的了解。
1957年10月25日,吉林“三大化”一期工程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正式投产
☆11月6日化工部决定,以大连化学厂、大连碱厂设计科为基础,组建化工设计院大连设计分院。1958年12月,化工部将大连化工厂综合研究室并入大连设计分院,更名为大连化学工业设计研究分院;1960年,更名为大连化学工业公司设计研究院;1965年2月,设计与研究分开,更名为大连化工设计院;同年5月,将该院与化工部第八设计院合并,迁往成都,大连化工厂保留设计处编制;1985年,在设计处的基础上,组建大连化学工业公司规划设计院。
☆11月6日化工部决定,以永利宁厂设计科为基础,组建化工设计院南京化工设计分院。
☆11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北京举办招待会,接见在化工部化工设计院工作的苏联专家和院领导。
1957年11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北京举办招待会,接见在化工部化工设计院工作的苏联专家和院领导
☆12月根据化工部指示,吉林化工区基建实行统一领导,将吉林肥料厂、吉林染料厂、吉林电石厂基建机构与化工部建筑局第五总公司及所属基建单位的机构合并,组成吉林化工建设公司,负责全区基本建设任务。
原化工部建筑局第五总公司,连同下属的第三、第四、第七建筑工程公司、第三电装工程公司等改编为三个工区,两个工程处、一个机电安装公司。工区负责吉林化工区生产厂家的建设任务,工程处承担吉林化工区以外的承包工程。
原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分出的部分成立第二工程处,开赴抚顺承建硫酸厂,工程竣工后,第二工程处全部调给抚顺市,改为抚顺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原第四建筑工程公司改为第二工区。
从原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分出的第一工程处,担负吉林市郊某工程建设任务。原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改为第三工区。
原第八机装公司主体调往兰州,留下30%人员与原第三电装公司合并,成立机电安装公司,经理徐宝华。主要担负吉林化工区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任务。
☆本年度化工部化工施工企业有两个建筑安装联合企业和两个专业工程公司,即化工部第五冶金化学建筑总公司(后主要改为吉林化工公司建设公司),第二化工建设总公司(后改为化工部第二化工建设公司),化工部第一机械安装公司和第五工程公司,拥有机具固定资产3000万元以上。各化工设计院和勘察公司总人数3200余人,化工专业施工队伍34064人。化工施工企业全员技术装备率人均910元。年底,我国化工基本建设超额15.6%完成第一个五年化工建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