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日,中国化学(601117.SH)发布了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1:公司己二腈项目、气凝胶项目进展情况?
回答:己二腈项目中国化学以子公司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下属企业天辰齐翔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辰齐翔”)作为己二腈自主技术的转化平台,打造中国化学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
己二腈是用来生产尼龙66主要材料,尼龙66具有强度高、刚性好、抗冲击、耐油及化学品、耐磨和自润滑等优点,可用于生产汽车轮胎、安全气囊、地毯、服装等,广泛应用于高级合成纤维、工程塑料、汽车、电子电器、机械仪表仪器、航空航天等行业。
目前天辰齐翔在山东淄博建设的一期20万吨/年己二腈项目,丙烯腈装置已投料产出合格产品,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己二腈部分装置已完成技术改造,并已陆续开车,近期将打通全流程。
气凝胶项目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材料一体化项目是中国化学旗下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个以技术驱动的实业项目,目前已投产的年产5万方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材料项目,为已知的国内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气凝胶生产装置,项目已于2022年2月27日一次性开车成功,并产出第一批合格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绝热毡产品。
气凝胶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纳米绝热材料,是目前已知的导热系数最低、密度最低的固体材料,具有超长的使用寿命、超强的隔热性能、超高的耐火性能和优越的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热力管网、建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气凝胶作为高效的绝热节能材料,是国家基础战略性前沿新材料,对降低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其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
截止目前,产品生产负荷、产量、整体合格率稳定,下一步将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摸索工艺参数,分析总结提高,拓展市场应用领域。
问题2:公司目前有哪些领先技术可转化为实业领域?
回答:公司持续推进重点研发项目的实施,支撑工程和实业发展。
参与的“干式直流电容器用电介质薄膜材料”项目、“十万吨级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示范工程”进入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示清单。
POE项目已完成中试工艺包和项目选址工作,目前已进入中试设计和建设阶段;MCH(甲基环己烷)中试装置建设和催化剂制备工作已完成,顺利开车并保持了稳定运行;高效环保催化剂项目已向相关供应商提供小试样品,通过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性能测试。
尼龙12项目已完成中试工艺包,将在淄博基地建设千吨级中试装置。
采用自有技术建设的国内首套HPPO(环氧丙烷)工业化装置在江苏富强新材料有限公司顺利开车。
在山东滕州建设的垃圾气化中试项目已机械竣工,即将开展试车工作。
在北京房山建设垃圾转化制氢油展示装置,已投料试车,所产氢气纯度已达标。
问题3:公司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回答:一是中国化学营收中,境外占比超过20%,高于其他建筑类企业;二是受近些年大宗商品涨价影响,建筑成本提高,所用的钢筋、水泥、混凝土价格提升;三是实业项目的开展不及预期,天辰耀隆己内酰胺项目因停产大修及原料上涨,毛利润同比下降,己二腈项目的整体进展不及预期。
问题4:公司第三季度报告显示现金流为负数的原因?
回答:一是公司所属财务公司的吸收存款大幅下降,财务公司为金融企业,吸收存款减少的现金流计入经营性现金流,导致现金流下降;二是部分项目的预收账款增量较去年下降,造成现金流下降;三是受经济下行影响,更多业主采用票据支付,造成三季度期末时点的现金流下降。
问题5:在当前形势下,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新签合同额增长良好,在市场开拓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
公司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走“专业化、相关多元化、国际化”发展道路,加大市场经营力度,完善高质量发展市场布局,同时不断增强项目风险甄别能力,提升高质量经营意识,优化生产运营管控机制,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新签合同额2,355.1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723.30亿元增加631.81亿元,增长36.66%,境内合同额2,145.39亿元,境外合同额209.72亿元。
其中,化学工程占71.26%,基础设施占20.86%,环境治理占2.17%,勘察设计监理咨询占1.60%,实业及新材料占2.12%,现代服务业占1.34%,其他占0.66%。
问题6:公司海外业务的结算币种、结算周期及付款安排?
回答:结算币种:欧洲及俄罗斯市场合同多为欧元结算,其他区域仍多以美元结算居多,逐步增加人民币结算比例,在与业主确定汇率机制下以人民币结算,以减少汇率波动风险。
结算周期及付款安排:大多数海外合同为阶段性结算、按里程碑付款,整体付款情况优于国内。结算周期一般在1-6个月,付款周期一般在1个月。
项目结束后,质保金一般用保函替代,项目现金流整体较好,拖欠进度款情况极少发生。
问题7:当前海外市场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请问公司在海外市场开发方面的主要举措包括哪些?
回答:公司将把握合作机制机遇,积极推动与大型央企、国企和知名跨国企业的战略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和市场竞争。
创新海外业务商业模式,通过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等途径实现项目投建营一体化。
构建更加适合跨国经营的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公司总部对国际化经营全过程的管控能力。
提升全球化思维和跨文化管理水平,加强属地化经营,推动海外管理人员本土化,建立双轨制市场化员工薪酬机制,促进资本、资源、技术、管理、人才全球化配置,打造高素质国际人才队伍。
提升国际融资和资本运作能力,拓展构建长期稳定的境外融资渠道。夯实境外风险防控能力,做好海外项目风险评估,强化海外经营合规管理。
加强海外经营协调,进一步落实“主辅责”管理,推动海外市场区域经营生产管理一体化,扩大已建海外区域公司的市场份额,增强市场开拓和项目履约能力,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注重提高“中国化学”品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