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全景网2022-12-24
12月23日下午,渝农商行(601077.SH;03618.HK)在全景网参加“携手投资者,共筑高质量发展——重庆辖区上市公司2022年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线上交流中,问及不良贷款相关事宜,渝农商行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办公室主任谢小舟表示,在疫情影响的背景下,我行及时采取措施,逐步修复疫情对资产质量产生的下迁压力。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疫情对我行资产质量的影响将逐步减弱,预计资产质量主要指标将继续保持在合理水平。
信息显示,渝农商行成立于1951年,2010年,公司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全国首家上市农商行、西部首家上市银行;2019年,渝农商行成功登陆上交所,成为全国首家“A+H”股上市农商行,亦是西部首家“A+H”股上市银行;2020年2月,公司正式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西部首家“赤道银行”。
目前,渝农商行主要业务包括零售金融业务、普惠金融业务、公司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其中,零售金融业务主要包括个人贷款及存款业务、银行卡业务及中间业务等。
全景网了解到,作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先行者、重庆本土最大的地方金融国企,2022年以来,渝农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及上级监管部门的各项工作要求,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切实履行地方银行责任担当,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支持实体经济方面,渝农商行立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地方经济“主力军”作用,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截至2022年9月末,集团各项贷款总额超过63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22%。
此外,渝农商行积极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成渝地区重点项目及企业授信超过1000亿元;积极发挥银行、金融租赁、理财等牌照优势,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专设科学城分行,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和专属产品;助力制造强国建设,制造业贷款余额超585亿元;针对“专精特新”等重点客群,推出专项服务方案,涉及贷款余额超182亿元;践行“赤道原则”,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绿色金融服务模式,绿色信贷资产占比逐年提升。截至2022年9月末,绿色信贷余额超过451亿元。
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渝农商行把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作为全行工作的重心,积极优化“三农”金融服务长效机制,持续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截至2022年9月末,集团涉农贷款余额突破2100亿元。
创新特色金融服务,渝农商行围绕全市及各区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一县一品”“一镇一业”等产业发展需求,打造60余家乡村振兴特色机构,推出“渝快”系列涉农金融产品;针对“三农”抵押融资难题,创新发放活体畜禽抵押贷款;加强银政企合作,推行“见贷即保”“批量授信”等新模式;打造乡村专属版手机银行,优化助农贷款二维码申贷渠道,推出“方言银行”,满足适农化、适老化金融服务需求。
在践行普惠金融方面,渝农商行不断优化完善普惠型金融服务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持续拓展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截至2022年9月末,本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超过17万户、贷款余额超过1099亿元。
渝农商行积极为各类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坚持减费让利、能免则免,累计为10万户中小微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无还本续贷等纾困政策,贷款余额达737亿元;建立大数据平台,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推出“线上+线下”全渠道服务,提高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获得率;持续优化新市民金融服务,围绕新市民就业、住房、消费等领域创新业务产品、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持续提升新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有温度”的优质金融服务普惠于新市民。
下一步,渝农商行表示,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强化责任担当,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进一步突出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主动融入国家及地方发展大局,倾力服务实体经济,奋力为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