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银行罚单出炉!数据不完全统计,11月份,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3家监管机构共计披露了181张针对银行的罚单,较10月份罚单数量有大幅增长;累计罚没1.47亿元,较10月份增加了9314.39万元。
笔者注意到,11月份银行业罚单数量、被罚总金额均有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大额罚单数量的增加。其中百万级罚单共29张,500万元以上罚单共4张。值得注意的是,农商行大额罚单数量有明显上升,其中渝农商行(601077.SH)被开千万级别罚单,北京农商银行也被罚630万元。
农商行被罚次数多、金额大
从银行类型来看,农商行收到的罚单数量和被罚没金额在所有银行中位列第一,共收到55张罚单,被罚没金额高达4548.77万元。其次为国有行,收到53张罚单,累计罚没3834.93万元。这两种类型的银行受到监管处罚次数多,主要是因为其分支机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从单家银行来看,工商银行(601398.SH)、农业银行(601288.SH)、浦发银行(600000.SH)、中国银行(601988.SH)、交通银行(601328.SH)收到罚单数量排名前五,其中仅浦发银行为股份行,其他均为国有行。
值得一提的是,11月份单次被罚没金额最高的5家银行中,有3家农商行在列,农商行严重违规事项的发生频次有所提高。
其中,仅渝农商行单家银行就被银保监会一次性罚款1285万元,这也是11月份唯一一张千万级别罚单。
该罚单在11月21日由银保监会重庆监管局披露,除银行被罚外,4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两人被警告并分别被罚款5万元。
罚单指出,渝农商行涉及9项违规,包括:审查审批不尽职,超需求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形成风险;掩盖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指标虚假,贷款减值准备不足等。其中的“拨备覆盖率指标虚假”引起了业内激烈讨论。
拨备指银行对承担风险和损失的金融资产计提的准备金,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和一般准备。面对经济下行冲击,银行往往会通过增提拨备加大风险抵御能力。但也存在银行通过调节此项指标隐藏利润的情况。因此,近期监管部门对于拨备覆盖率指标造假相关问题格外重视。
渝农商行董秘回复投资者时称,“该罚单源自2021年监管专项检查中对本行此前年度相关业务违规情况予以的处罚。”并表示已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检视剖析,已全面完成整改和责任追究,处罚事项不会对目前的经营情况造成重大影响。
2022年来,渝农商行已经被监管开具5张罚单,共计罚款1621万元。
从月内累计被罚金额来看,渝农商行单次被罚的金额就已经超过其他银行月内多次被罚金额的总和。月内被罚金额总额排在渝农商行后的依次为工行、农行、交行三家国有大行,以及浦发银行。
11月份,100万元以上的银行罚单共29张,较上月有较大增长,500万元以上的大额罚单共4张,处罚对象为两家国有行、两家农商行。除渝农商行外,还有北京农商银行因EAST数据漏报及报送不一致、数据错报、其他与数据报送相关的违规问题,被北京银保监局罚款630万元。
2022年3月,21家银行因EAST数据相关违规被重罚8760万元,银保监会对EAST监管数据质量治理要求日趋严格,对监管数据的整体治理水平和质量控制机制更加重视。
农商行与地方经济深度捆绑,是区域金融的重要参与者,银行自身的风险会影响到其对当地企业服务和输血的能力。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大型商业银行的业务不断下沉,农商行受到越来越大的同业竞争压力,同时还存在经营成本上升、不良贷款压力大等问题,面临着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合规风险等诸多风险。农商行应该加强业务创新,减少竞争压力,同时应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加强岗位培训以降低操作风险,更要注重贷款等业务质量,加强业务过程中的监管。
严防信贷资金违规流向楼市
从违规原因来看,11月份共17张银行业罚单涉及房地产业务,共计罚没2523万元,占银保监会当月累计罚没金额的23.62%。其中包含大量个人经营贷款、消费贷款挪用、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严重不审慎等情况。
个人经营贷款主要用来满足个人或小微企业临时性、周转性资金需求,在提升企业持续运行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果企业和个人违规将经营用途贷款投向房地产领域,那么不但会影响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更会挤占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资源。
同样,消费贷只能用于消费用途,在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扩大消费规模、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因此,金融监管部门也非常重视对消费贷用途的管控。
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加大对于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市的查处力度,不断督促银行信贷管理部门认真落实各自责任,加强贷款“三查”力度,特别是强化贷后检查,做好资金流向监管,深入开展市场乱象整治。在这些方面,监管已取得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