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中信建投(601066)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果"然是他!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官正式官宣!独家专访武超则、陈果,如何打造卖方研究"天团"?

http://www.chaguwang.cn  2021-12-18  中信建投内幕信息

来源 :券商中国2021-12-18

  中信建投证券迎来首席策略官!研究所再添一员大将。

  券商中国记者最新获悉,安信证券原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12月17日正式入职中信建投证券,履新中信建投证券董事总经理(MD职级)、研委会副主任、首席策略官。至此,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目前一共有5位董事总经理,分别是武超则、黄文涛、吕娟、马鲲鹏和陈果。“这5位MD在业内颇具影响力,每人各代表一个研究方向,在研究所各牵头负责研究大组且深度协同,也意味着研究所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信建投相关人士表示。

  陈果在17日接受了券商中国记者的专访。陈果透露,下一步,中信建投证券投资策略研究团队会是一个能提供全方位策略投研服务的大团队,在年底前就将汇聚十多位成熟的分析师,其中包括多位在不同机构的新财富获奖团队核心成员,在未来还将结合外部人才引进和内部培养,根据中信建投研究所的规划,规模扩充到25人左右。

  由陈果牵头的中信建投证券投资策略大组将分为三个研究小组,包括权益策略研究组、新股策略研究组以及智能量化策略研究组。其中新股策略研究组和智能量化策略研究组将分别由张玉龙和徐建华领衔,强强联手合力打造最顶级的卖方策略团队。

  中信建投研究所所长武超则表示,未来中信建投研究所布局的是一个大策略、立体策略的研究。包括传统投资策略、新股策略及智能量化策略等。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都做的非常深入和前瞻,同时成体系才有竞争力和价值。投资策略大组和36个行业研究将加强深度互动,形成互补。

  券商中国记者从多方了解到,继陈果加盟后,中信建投证券共有3位研委会副主任,此前2位分别是负责高端制造研究领域的机械首席吕娟和负责大金融研究领域的银行首席马鲲鹏。

  打造顶级卖方策略团队

  券商中国:请分享您履新中信建投证券的研究规划及个人愿景。

  陈果:很高兴有这个机遇加盟中信建投证券。

  未来将基于中信建投证券的战略及研究所的规划,与中信建投研究所宏观固收及政策研究、金融工程大类资产配置及基金研究、TMT、消费、高端制造、金融、周期、医药及大健康、海外等研究团队协同,强化产业链研究,借助中信建投平台和机构销售团队,覆盖全市场各类型主要机构投资者。

  核心愿景是将中信建投策略研究团队打造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最具影响力、最具创新力、最具前瞻性和最具实战性的顶级卓越品牌。

  券商中国:您未来五年内的研究目标是什么?以及团队组建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如何开展?如何做大做强中信建投证券投资策略研究团队?

  陈果:未来的研究目标是做立体化的投资策略研究,未来中信建投的策略研究既能够承接总量研究,衔接行业研究,又能落地到股票组合,同时还包括新股策略研究和智能量化策略研究,一站式满足各类机构投资者实战需求。

  团队组建管理要注意搭配,人无完人,西游记的师徒四人看个体似乎都有缺点,但搭配在一起就是一个接近完美的团队。

  卖方研究的人才培养要注意扬长避短,既需要引导,又不能管得太死。在过去工作的单位,我从实习生开始培养和外部人才引进两手抓,也为所在单位研究所和投资等其他业务部门都输送了能独当一面的人才。

  中信建投证券策略研究有着深厚的积淀和出色的基础。下一步,中信建投证券投资策略研究团队会是一个能提供全方位策略投研服务的大团队,在年底前就将汇聚十多位成熟的分析师,其中包括多位在不同机构的新财富获奖团队核心成员,在未来还将结合外部人才引进和内部培养,根据中信建投研究所的规划,规模扩充到25人左右。

  我牵头的中信建投证券投资策略大组将分为三个研究小组,包括权益策略研究组,新股策略研究组和智能量化策略研究组,其中新股策略研究组和智能量化策略研究组将分别由张玉龙和徐建华领衔。

  张玉龙博士将担任联席策略首席分析师,将领衔新股策略研究组,主要聚焦在新股与前沿研究方向,在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与改革方案研究,IPO定价研究,优质新股持续研究和自下而上的前沿研究为投资者提供持续优质服务。

  徐建华将担任智能量化策略组首席,先后就职于MSCI Barra公司和标普公司等机构,为多家基金公司,保险资管,银行等客户提供因子模型,投资组合优化,基金评价,机器学习等领域研究服务,协助投资经理进行量化模型和系统研发。

  这些领域的带头人也都是业内一流专家,大家将强强联手合力打造最顶级的卖方策略团队。

  券商中国:您从事卖方金融行业研究近10年。请问是什么原因驱使您一直坚持卖方研究工作?

  陈果:在A股卖方研究领域,做10年已经属于非常长了,该“退役”了。很大原因不是卖方研究这个工作不好,而是因为很多时候其在A股容易被迫沦为“体力活”。

  但实际上,很多时候要把一个活干到卓越干到顶尖,需要时间的积累。揠苗助长,欲速不达,首席策略这个工作也是。

  在很多海外大行,对首席策略来说,10年研究经验可能只是一个起步要求,因为首席策略的要求非常高,需要站得高看得远,对市场运行有深刻的体悟,要能给有着多年投研经验的资深买方研究员、基金经理和投研总监提供有实战意义的洞察参考。

  我从事卖方研究十年,自觉对市场的理解每一年都有进步,每一年都在进步,我仍在坚持,因为我希望把这份工作做到我真正理想的境界。

  券商中国:您认为一名优秀的分析师应当具备哪些条件和素养?在做好卖方研究服务和挖掘机构客户需求方面,您有哪些“独门秘籍”?

  陈果:优秀的分析师应当有着完备的知识储备、对工作充满激情和自我驱动力,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说服能力。

  更优秀的分析师是看对时代的把握、对社会的洞察和对人性的理解,这其实是股票市场背后演绎的内核。

  武超则谈研究规划和布局

  与此同时,就研究所的布局以及发展规划问题,券商中国记者也采访了中信建投研究所所长武超则。

  券商中国:目前行业都在加大策略研究的人员配置,您觉得原因有哪些?

  武超则:未来我们布局的是一个大策略、立体策略的研究。包括传统投资策略、新股策略及智能量化策略等。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都做的非常深入和前瞻,同时成体系才有竞争力和价值。另外和我们的36个行业研究将加强深度互动,形成互补。

  券商中国:能否谈谈咱这边加大策略研究布局的情况。

  武超则:作为大型综合性的研究所,中信建投研究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目标就是将总量研究做大做强,包括宏观经济、FICC、政策研究、投资策略、新股策略、智能量化策略等。黄文涛作为首席经济学家,将负责深耕宏观政策及固定收益研究。这次我们首席策略官陈果的加盟,他将带领团队把控大的策略研究方向,同时主要负责权益策略研究。

  张玉龙与徐建华则分别负责新股前沿策略研究以及智能量化策略研究,一起把策略研究做大做强。近年很多人觉得策略研究越来越不重要,其实我认为在自下而上研究和行业公司研究做的非常充分和内卷的今天,总量研究会直接影响到未来研究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券商中国:能否介绍下研究所的发展规划,以及如何在激烈卖方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武超则:首先,研究业务是最根本的看家本领,要不忘初心的以专业为先。所以不管大家看到市场怎么扩容,各自在什么样的方向,我们的研究员以及机构销售同事的核心还是要以专业为先。所以在人才上包括我们在最近招聘的员工大部分要求还是要有相当的这种产业背景。另外就是在这个行业从事的时间相对较长,起码经历过一轮牛熊周期,所以最核心的是做好我们的初心,守住行业研究的本分。

  我认为卖方研究的本质还是首先要做好一个行业专家,做好数据验证,做好产业逻辑的研究,把产业研究作为你的根本,而不是把二级市场的波动甚至是股票短期涨跌作为研究目标。分析师的价值更多的是用他的专业经验,他的专业知识和多年在这个行业从业的经验来把产业的逻辑以及行业的最新趋势、技术、政策,包括把公司的基本面讲清楚,我觉得这是卖方分析师的确定的价值。

  其次,我觉得在未来的这种新的格局下,做好卖方研究还是要在这个“市场中”,这个“市场中”是什么意思呢?它既要跟产业离得很近,这就带来和投行进行深度联动的机会,因为投资银行背后其实都是企业客户,企业客户就包括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等。这些公司是我觉得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石,更是核心资产。因此我们要先离这些核心资产很近,真正跟他们走在一起,这是基础。

  另外一边其实就是投资机构,也就是我们的买方客户,我觉得对于大型券商来讲,主要的优势就是我们的买方客户是非常丰富的。其实我们看外资大投行之所以有很强的定价权,是因为在产业端有最优秀的公司资源,在投资者端有最优质的客户,最优秀的机构投资人。我们的研究以及分析的价值其实就是将他们连接起来,这样才是有研究价值和定价能力的,才会被别人信服。

  中信建投研究所将扩充至300人

  据了解,今年以来,中信建投证券已将多位明星分析师招入麾下,如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鲲鹏、电力设备新能源首席分析师朱玥、金属及新材料首席王介超、家电首席马王杰、化工联席首席卢昊、海外联席首席崔世峰、电子资深分析师范彬泰、国防军工研究员任宏道等。

  据了解,中信建投研究所2022年人员总数或将扩充至300。这也符合研究所所长武超则对于研究所未来的发展规划。

  “相信大家也能看到,从2018年到现在,我们引入知名分析师的节奏还是比较快的,基本每个赛道上都已经有了市场头部的知名的领军人物在带领团队。未来像新生代的90后分析师我们也会着重去培养,这样可能才会有真正的自我造血功能。”武超则表示。

  而由陈果担任组长的大策略组,团队成员将扩充至25人,设置3位首席分析师。

  资料显示,陈果毕业于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曾任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师,研究所副所长。因市场把握准确闻名,2020年疫情冲击下的市场底部提出“黄金坑”与“复苏牛”。2021年提出从茅指数到宁组合,是“宁组合”的首创者。曾多次荣获新财富、水晶球和金牛奖中国最具价值分析师等奖项,也是A股市场最具影响力的策略分析师之一。

  记者也梳理了陈果的最新观点。他认为,“茅指数”表现会好于2021年,但是它可能是一个相对中规中矩的选择;对于“宁组合”要做的是优化;但是如果想做得更全面、排名更靠前,那么需要加大对景气中小盘的配置。

  “宁组合”依然是2022年投资的大方向,此外,包括军工、电子等先进制造业的配比权重也要上升。

  2022年A股核心关键词:碳中和、制造业、中小盘。一方面,部分高景气赛道二三线龙头今年以来受上游原材料价格及产能制约的影响较大,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价格传导及扩产进程的加快,景气外溢拉动下,明年业绩弹性较强。

  另一方面,下游高景气带动产业链细分环节需求爆发及供给紧缺,部分‘小而美’专精特新企业业绩增量明显。而另一部分中小企业则凭借相似的业务技术基础灵活跨界布局。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