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浪财经2024-09-04
即便监管部门多次呼吁机构要当“稳定器”,但有的机构仍然对A股避之唯恐不及,信达证券(601059)就是这么一家。上半年,信达证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5.96亿元和6.1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5.88%和15.79%。其中,自营业务收入为3.9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42亿元下降超10%。
不过,从报表来看,即便旗下的研究所频频唱多A股,但有着超183亿元净资产的信达证券,投资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中的股票只有7115万元,近乎零仓位。当然,如果市场大跌,其可以避免损失,但一旦市场大幅上涨,也错失了上涨获利的想象空间。
近乎零仓位
券商自营仓位权益类资产占比的高低,可从两个指标来看,一是看“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净资本”的比值,原则上占比越高仓位越重;另一个是交易性金融资产中股票资产的期末公允价值。
信达证券这两个指标都很低。截至2024年6月底,信达证券“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衍生品/净资本”为1.72%,较年初的4.52%大幅下降。此外,从交易性金融资产看,期末余额为279.3亿元,其中大部分为债券,股票资产只有7115万元,较上年底的1.28亿元也是大幅下降,几乎可以视为零仓位了。自2022年末以来,信达证券“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净资本”的比值从7.27%下降至上年底的4.52%,再到2024年上半年末的1.72%,一降再降。
对于其过去半年的自营操作,信达证券表示以固定收益率证券投资为主线,根据市场环境动态调整权益投资敞口。
信达证券还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严控权益类资产配比,强化信用风险管控。以利率债、高等级信用债配置为主,积极拓展交易性业务,力争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
除了信达证券之外,《财中社》还发现,太平洋这样的中小券商,“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净资本”的比值为1.99%,也处于较低值。
这与行业龙头中信证券形成反差。即便是“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净资本”从年初的51.42%下降至29.83%,下降超20个点,但中信证券这一比值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此外,据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明细,中信证券所持股票期末公允价值从期初的2155.73亿元下降至1946.54亿元,仓位小幅下降,但依然稳定。除了中信证券之外,《财中社》还查阅了申万宏源和国泰君安两家头部券商,两者“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净资本”的比分别为41.56%和30.28%,前者有所上升,后者小幅下降。
而机构加大权益比例也与监管精神相符。比如,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在一场由社保、保险、银行理财、私募机构等参加的专题座谈会上表示,希望机构投资者继续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更加成为市场运行的“稳定器”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2024年上半年以来,不少保险机构踊跃入市,成立大块头基金参与资本市场,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上半年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回暖,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与积极参与红利股有关。信达证券几乎零仓位,对错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研究所频频看多
另一方面,与自营极度看空不同,作为卖方的信达证券研究所却是看多的主力,但并不能改变自营的悲观,信达证券似乎在上演“神仙打架”。
2024年年初,信达证券发布研究报告认为,站在当下,很有可能也是一次熊市底部,投资者担心地产很难起来,担心新能源产能过剩还要很久才能消化,所以迟迟不敢买入,但我们认为,高股息资产、AI产业机会、出海都可能会成为动力,估值底和年内各行业库存见底有望让熊市结束;熊市末期不要怕左侧买入,因为根据历史经验,一旦反转速度会很快。
4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后,信达证券就认为,1-2 年内政策的直接影响或快速改善股市微观供需结构,鉴于产业资本流出大幅减少,未来即使没有增量资金,在回购+分红慢慢超越股权融资规模的情况下,A 股可能会慢慢结束熊市,进入牛市。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信达证券来自公募基金的分仓收入为0.8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