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隆基绿能(601012)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突发,裁员,关厂!隆基绿能怎么了,从高歌猛进到一地鸡毛有多快?

http://www.chaguwang.cn  2024-06-04  隆基绿能内幕信息

来源 :价值线2024-06-04

  刚刚,一位接近隆基的人士透露,隆基绿能在马来西亚的组件厂,本周开始逐步关停。上周早些时候,隆基在越南电池片工厂的五条产线,也已全部停工。此前,隆基已经爆出大幅裁员。

  隆基绿能,这可是国内光伏界的“扛把子”,没想到它竟然在东南亚“撤摊子”了!这一切都和美国搞的那个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有关。

  过去几年,国内地方政府有多热衷光伏投资扩产,连带承诺投资、设立基金等各类扶持措施的持续投入,想必业内人士都有目共睹。

  强力短期刺激所带来的,是阶段性的产能过剩,是各环节价格几近全线跌破成本。

  一个好好的行业一下子就被各方卷臭了!是时候还账,是时候出清了……

  突发!隆基关闭东南亚产能

  一位接近隆基的人士透露,隆基绿能(601012.SH)在马来西亚的组件厂,本周开始逐步关停。

  据媒体报道,去年10月17日,这一位于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双文丹的组件厂刚刚投产。占地140英亩,耗资18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28亿元),两期全部建成后合计产能8.8GW,其中一期2.8GW逐步投产。

  马来西亚是隆基最早布局的海外基地。2016年,隆基绿能开始在砂拉越州的古晋和民都鲁进行光伏硅棒、硅片、电池片与组件制造。截至去年10月中旬,隆基在砂拉越州累计投资约83亿元。

  这位人士还表示,上周早些时候,隆基在越南电池片工厂的五条产线,也已全部停工。

  突然大量关闭东南亚光伏产能,应该和近期老美的动作不无关系。

  5月16日,应美国太阳能制造贸易委员会于4月24日提交的申请,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光伏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模块)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预计将最晚于2024年6月10日对此案作出产业损害初裁。据美方统计,2023年美国自各涉案国家进口被调查产品的金额分别约为:柬埔寨23亿美元、马来西亚19亿美元、泰国37亿美元、越南40亿美元。

  尽管这次双反调查目标国家并非中国,但调查目标却瞄准了东南亚光伏产业链。两年前,美国曾针对东南亚产光伏产品进行“反规避”调查。裁定税率限制后,因美国光伏组件产能紧缺,美国延后两年执行。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过去12年中国生产的光伏产品基本没有直接出口美国,但通过借道东南亚基地再出口美国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最近,关于隆基裁员的各种小作文不少,之前有媒体说是达到了三分之一。

  

  美国光伏的“翅膀”硬了

  敢于动手亮剑的前提是,美国光伏的翅膀硬了!

  美国光伏的这一轮凶猛反扑始于2022年。这年8月,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IRA),该法案提出计划在10年内发放7370亿美元补贴,其中3690亿美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和提升能源安全,核心就是对光伏等新能源产业进行补贴,扶持本土企业,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之前的测算,《IRA》对美国太阳能全产业链的补贴理论上可达到17美分/瓦,这一数据已经基本接近于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就是说,即便美国企业的成本比中国企业要高的多,根本没有市场竞争力,补贴后也会很有赚头。

  以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为例,2023年总共实现8.31亿美元的净利润,其中至少有7亿美元来自补贴,而在2022年,公司的净利润是亏损4416.6万美元。

  截至6月3日收盘,美国最大的光伏企业First Solar收于272.72美元,总市值291.9亿美元(约合2100亿元人民币),坐稳全球市值最高光伏公司宝座。一个月内,First Solar股价已经累计上涨超过五成。

  目前,中国A股市场中仅剩两家光伏千亿市值企业,阳光电源和隆基绿能均只剩1500亿元左右。

  First Solar的股价上涨,与近年美国本土的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不无关系。

  高强度的补贴彻底激活了美国光伏企业的生产积极性,2022年以来,美国本土的光伏产能一路狂飙突进。

  2022年,美国大约只有8GW左右的本土组件产能,到2023年这一数据迅速提升至13GW以上,另据伍德麦肯兹统计,根据目前已公布的规划,2026年美国组件产能将超120GW,是当年本土光伏装机需求的3倍。

  2022年以前,美国本土几乎没有硅片和电池产能,但根据InfoLink的数据,到2025年,美国硅料、硅片、电池环节的产能将分别达到25GW、11GW、24GW。

  对此,美国太阳能工业协会(SEIA)此前在一份报告中得意的写道:我们曾以为美国到2030年拥有50GW光伏组件产能的目标遥不可及,但现在,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

  由此带来的一个潜在后果,就是美国对中国光伏脱钩。

  中国光伏,是时候结束无序扩产

  过去几年,地方政府有多热衷光伏投资扩产,连带承诺投资、设立基金等各类扶持措施的持续投入,想必业内人士都有目共睹。

  据相关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80个城市是本省或本区域的“光伏第一城”或“光伏之都”,加上区县一级的中小城市,有近两百座光伏制造城市。这些城市占据了全国的大部分光伏产能,数量庞大且近年来仍在不断增长。

  强力短期刺激所带来的,是阶段性的产能过剩,是各环节价格几近全线跌破成本。

  过去最为挣钱的上游硅料价格究竟何时触底,从2023年一路跌到现在仍然没有答案。

  据硅业分会价格数据显示,5月15日,除N型料成交均价为4.3万元/吨外,其余都已跌入3万元价格区间。复投料、单晶致密料、单晶菜花料、N型颗粒硅成交均价分别为3.86万元/吨、3.73万元/吨、3.37万元/吨、3.75/吨。硅业分会称:“目前价格已突破所有在产企业现金成本。”

  硅片的价格跌幅已经相当夸张,根据Info Link数据统计,目前P型210硅片单价已经跌到2.1元/片,而去年同期这一价格还基本维持在8元上下。

  即便价格一降再降,受供需关系影响,尽管今年以来硅片厂商已普遍下调开工率,然而仍然无法改变硅片供给过剩、库存降幅缓慢的窘况。

  受供需失衡持续扩大影响,光伏组件主流价格由2023年初1.8-1.85元/W降至年底0.9-0.95元/W,降幅接近50%,严重挤压产业链各环节盈利。刚站上光伏行业舞台中央的TOPCon亦难幸免。

  有数据显示,N型组件中标均价已从1月份0.901元/W迅速降至0.885元/W,N型双面光伏组件投标最低报价甚至开到0.76元/W。

  光伏大扩产时代,真的走到头了。最近,投资圈可以说让新能源行业的一条新消息给狠狠炸了锅。

  据业内引述相关媒体报道,近期的一次会议集中放出不要盲目投资新能源领域、对新能源的过度投资将适得其反、“新三样”商品(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的支持必须“因地制宜”等诸多信号。

  包含光伏在内的“新三样”无序扩张时代是时候该宣告终结了!

  短短几年,从高歌猛进到一地鸡毛,令人唏嘘。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