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1经济网2023-11-08
本期投研君给大家介绍一个属于传媒行业的上市公司。中国电影主营业务包括创作(电影剧集制片、电影后产品经营等)、发行(国产与进口电影宣传发行、二级市场发行等)、放映(影院投资与管理、院线经营等)、科技(电影科技研发、影视设备生产销售与技术服务等)、服务(影视制作、票务平台和融资租赁服务等)、创新六大板块。据介绍,公司是我国电影行业中综合实力最强、产业链最完整、品牌影响力最广的领军企业,其“中影”品牌对整个中国电影市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三季报毛利率创同期新高
通过查看公司的财务报表,我发现公司在2019年交出最优秀的一份业绩“成绩单”,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营收分别报10.6亿元、9亿元、90.7亿元,从2011年至2019年公司业绩整体呈稳步上升的态势,扣非净利润除了2013年有所下滑外,其余年份均为增长,营收则从2011年的31.8亿元一路增长至2019年的90.7亿元。
2020年全球电影行业步入低迷状态,全国影院停业期约半年。虽然公司拥有全产业链优势和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仍需承担较大的固定成本和刚性支出,上下游相关业务出现较大亏损,该年公司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营收分别为-5.6亿元、-6.8亿元、29.5亿元,营收较2019年下滑了67%,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2.8亿元、1.2亿元,其中对收购的中影巴可电子股权形成的商誉计提了约1.7亿元减值准备。对比投研君在1月11日提及的万达电影,2020年如果剔除减值损失的影响,中国电影该年亏损的程度更小,对比毛利率方面,2020年前万达电影和中国电影的毛利率分别约为30%、22%,而在行业低迷的2020年两者的毛利率分别为-10.6%、-1.3%,凸显了中国电影的综合优势和抗风险能力。
2021年新冠对电影市场的影响程度减弱,市场持续回暖,全国电影总票房恢复至2020年前的74%,城市院线观影人次较2020年增长一倍以上,公司该年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营业总收入分别报2.4亿元、0.93亿元、58.2亿元,减值损失规模约1.7亿元。2022年公司业绩再度受到新冠较明显的冲击,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营收分别为-2.2亿元、-3.8亿元、29.2亿元,营收下滑约50%,回调至2020年的水平,该年减值损失规模约3亿元。
随着新冠防控措施优化,线下活动逐步恢复,公司经营得到有效恢复,从今年三季报数据看,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营收分别录得4.7亿元、4亿元、42.1亿元,营收同比增长8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3%左右,扣非净利润恢复至51%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毛利率报26.4%,创公司上市以来同期的新高。今年前三季度“三费”中占大头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与2019年同期规模大致相近,而且减值损失规模约0.84亿元,所以虽然毛利率表现出色,但营收未恢复至2019年同期,规模效应未能显现出来,影响了净利润的表现,后续有望随着经营的进一步恢复而获得较明显的改观。
公司在经营评述中提到了今年电影市场全面复苏,春节档、端午档均取得同档期影史第二位的票房成绩,前三季度全国电影总票房455.72亿元,同比增长77.46%。在创作板块,前三季度公司主导或参与出品并投放市场的影片共28部,累计实现票房231.02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61.44%。其中,公司出品的《流浪地球2》《满江红》《熊出没·伴我“熊芯”》《人生路不熟》《长安三万里》《孤注一掷》等6部影片进入今年以来国产片票房前十。在发行板块,公司市占率稳中有升,上半年公司共发行影片296部,实现票房202.67亿元,占全国票房总额的85.15%。全国票房前十的国产与进口影片均为公司主导或参与发行。参与发行中小成本影片《宇宙探索编辑部》《回廊亭》,在非档期上映获得广泛关注。在科技板块,公司旗下CINITY、中影巴可等产品引领了中国数字电影技术的发展方向,今年公司的电影科技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工智能插帧技术研发取得突破。上半年CINITY系统在欧洲新增签约6套,总数量10套,成为西班牙影厅数量排名第一的高端放映品牌。中国科技馆巨幕厅完成改造升级,首个CINITY science影厅正式运营。前三季度中影巴可放映机新增销售926套,在同期全国新增银幕市场占比为58.5%。公司研发的“中影CINITY LED电影屏放映系统”通过DCI认证和国际标准IEC62471蓝光检测,成为全球首款支持4K 120帧高格式的影院LED电影屏产品。在服务板块,旗下中影基地完成全数字化虚拟摄影棚升级改造,将LED虚拟拍摄、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等技术运用到《流浪地球2》等影片摄制中。在创新板块,公司将与中青旅筹建“中国科幻电影乐园”,以系列科幻电影IP为核心,打造具有奇幻性、冒险性、体验性、互动性的旅游娱乐园区。
中国电影评级纵览(近5次)
数据来源:南财投研通
分析师关注热度见底回升
公司在2016年上市以来按年收获的分析师关注次数分别为13、50、49、83、22、14、9,今年截至目前共收获19次关注,可见公司在业绩巅峰期获得的关注是最多的,随后关注热度锐减70%以上,随着公司业绩企稳回升,分析师关注热度同步提升,今年已超越去年和前年的水平。
中信建投的杨艾莉分析师在去年和今年均有跟踪公司,她在今年公司发布中报后于8月27日作出点评:2023上半年公司创作业务增速强劲;发行和放映业务受益于电影大盘复苏,构筑业绩基本盘。三季度暑期档表现亮眼,创作与放映业务预计充分受益。展望四季度,主控影片《志愿军:雄兵出击》定档国庆,有望贡献票房分成收入;发行和放映业务方面也有望受益于电影大盘票房增长态势。另外,科技业务方面,公司作为唯一一家在电影科技领域有深厚布局的电影行业龙头公司,CINITY影厅建设持续推进,中影巴可放映机龙头地位稳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有望加速落地。2023年-2024年我们预计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85亿元、87.47亿元,同比163.19%、13.83%,归母净利润10.89亿元、12.40亿元,同比扭亏、增长13.86%,8月25日收盘价对应PE为25.36、22.27x。当前,杨艾莉在投资快报投研通分析师评价(传媒行业)财务类排行榜位列季军。
华泰证券的朱珺分析师对公司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17年,当时她在招商证券任职,随后在2019年亦有关注公司,2020年加入华泰证券后至今每年均有提及公司,今年提及公司7次,在公司发布三季报后于10月28日发布最新一次点评:考虑到公司主控《志愿军》票房及国庆档票房均低于预期,我们下调公司2023年-2025年归母净利至6.83亿元/8.77亿元/9.80亿元(前值为9.58亿元/11.08亿元/12.37亿元)。可比公司2023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为30倍,考虑公司创作能力突出,给予公司2023年38倍PE,目标价13.90元(前值18.36元),维持“买入”评级。朱珺分析师当前在传媒行业的财务类排行榜位列第12名。
公司最新的收盘价报12.64元,市净率为2.1倍。受益于公司拥有全产业链布局的一体化优势,全面发展,整合能力强,随着线下消费进一步复苏,未来业绩有望重回历史高点,稳健的投资者或可逢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