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程技术公司依托井筒干预技术,完成辽河油田1口井、3口栈桥桩弃置作业,较预期提前2天完成。这是海油发展连续6年获得海油系统外井筒弃置项目订单,持续稳固国内弃置服务市场。
早在2004年,工程技术公司成立专业弃置技术团队,开展油田弃置研究。近20年来,井筒弃置业务稳步发展,技术装备能力突飞猛进,70%以上装备、工具实现国产化、自主化,打造形成油气(水)井井筒干预、弃置等全产业链服务模式。
人工岛浅滩井筒弃置圆满收官
井筒弃置是油田开发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指在油井即将退役时,将油井的设备、套管等整体或部分拆除,并将其移走,使油井所在的区域基本恢复原有的样貌和环境。目的是保护环境,恢复油田开发前的自然景观。
本次实施的项目所在区域距离人工岛仅百米,属于人工岛浅滩,作业的井身套管环空均无水泥,同时该井内部掉入其他工具,一次性完全切割难度较大,只有落潮时才能下入切割工具。
针对施工难点,作业人员制订两次切割策略,确定最优切割顺序,与时间赛跑,抢抓落潮间隙。
潮水逐渐上涨,雨水打在身上,经过16小时连续作业,终于抢在潮水期间切割完成两口栈桥桩。
第二天,现场作业队员顺利完成井筒及剩余栈桥桩的切割作业。施工用时2.5天,比预期提前2天圆满完成作业任务。
从渤海湾挺进松花江的国内劲旅
作为早期涉足井筒弃置业务的单位,从2012年起,工程技术公司先后完成了锦州20-2平台、中石化胜利油田老河口178弃井项目、绥中36-1“老井重入”等多个油井弃置项目,自研高效切割工具、磨铣工具、预开窗斜向工具、液压举升、磨料射流、套管举升、管桩外切割等装备,储备了丰富的作业经验,锻炼了一支专业队伍。
其实,早在2011年,工程技术公司曾应邀承担治理“落江井”的任务,13名项目队员,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寒冷天气,历时100多天,对先后落入松花江中的3口油井进行了弃置作业。
冬季的夜晚,白山黑水间已是千里冰封,万籁俱寂,海油人向着人体生理极限和设备低温运行底限发起挑战。“一杯热水端出去,2分钟后结成冰。”后期项目经理王津川说。前期项目经理宋阳身上裹得严严实实,仅露出两只眼睛,眉毛上结着一层冰凌,仿佛是个“白眉大侠”。
在历次作业中,工程技术公司的主力装备之一——250兆帕超高压磨料射流设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设备不仅是国内最先进、压力最高的射流切割设备。磨料射流切割技术其原理是在高压水射流中添加磨料石榴石,然后以不同尺寸的喷嘴喷射而出,从而达到切割的目的。
量身定制作业方案抢滩南海
2016年6月,中国海油启动南海北部湾首个弃置项目——涠洲11-4油田C平台井筒弃置。工程技术公司技术团队第一时间赶赴湛江,作弃置技术专题汇报,争取到现场调研许可。11月,首次现场调研数据全部落实到位,通过详细的技术可行性评价,量身定制了弃置技术方案。
经过两轮专家论证会,作业方案通过审查,工程技术公司拿到4口井的弃置作业任务。
2017年9月,弃置作业团队长途奔袭3600公里赶到现场,组织实施弃井作业。
首次踏入南海,先进的设备也会“水土不服”。多层套管极限偏心、马达移位、泄压阀磨损、脐带缆管线泄漏,诸多意料之外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就连强台风“卡努”也来凑热闹,让油井弃置的南海“首秀”遭遇波折,也让现场作业的14位工程师承受着巨大压力。
为了调试设备,大家和时间赛跑。作业期间,人均睡眠不足6个小时,设备14次入井,连续作业13天,顺利完成了前3口井弃置作业。
海况越来越复杂,设备出现故障。工程师们迅速对设备进行拆解检查,重新连接20多处信号线,组装完毕测试,一切显示正常。此刻,大家才意识到,已经站着维修设备连续16个小时。
设备再次入井,实施切割。
“C1井套管回收成功!” 10小时后,位于南中国海的“海洋石油943”平台微微一震,对讲机里传来令人振奋的信息。
“先进的设备好使,一流的队伍给力!”作业比预定工期提前4天完成,涠洲11-4油田代表赶到,表示热烈祝贺。
负责实施井筒弃置作业的是我国首个具备专业井筒干预一体化能力的技术团队——工程技术公司井筒干预技术中心。该中心致力于对油(气)水井进行全生命周期的井筒保障、恢复和改造。目前,已建成国内最大规模的井筒干预技术服务团队,在天津、湛江、深圳、上海和海口等五大库房基地储备40余类共计3万余件专业技术工具,形成集方案设计、工具提供、技术服务和现场作业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模式,服务中国海上油田,以及中东、非洲等国际市场。
截至目前,工程技术公司已完成渤海油田、南海西部油田、冀东油田、胜利油田等170余口井筒弃置,10余座平台导管架组弃置。
下一步,该中心将继续完善多元化弃置技术体系,推动井筒弃置业务高质量发展,稳步拓展国内外油田井筒弃置一体化服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