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海油发展2023-09-05
“事实证明,通过采用国产超声内检测技术,我们进行海底管道内检测的效率有了明显提高,管道数据的安全性也有了进一步保障。”近日,结束了一天的海上作业后,装备技术公司所属管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南海作业部负责人徐龙欣慰地道。
在2000多公里外,和他同样欣慰的还有工程技术公司“石平太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石平太。不久前,由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HAILOONG LIFT(人工举升)品牌泵工况地面设备获得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证书,整体防护性能达到国家级认可。
今年以来,海油发展持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破解技术难题,为国内油气增储上产贡献专业价值。
深耕产品自主设计制造
水下采油树是海洋油气开发核心装备之一,也是撬动海上油田难动用储量的“金钥匙”。然而,水下采油树涉及数十项尖端技术,设计难度大,加工制造工艺的要求高,且全球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具备水下采油树的设计制造能力。
“我们要努力实现水下采油树的自主研制!”工程技术公司的控制技术专家张嵘说。从酷暑到严冬,从天津临港车间到惠州大亚湾基地,他带领团队一头扎进资料库,查阅专业文献400余篇、行业标准规范20余项,形成控制软件图纸1000余张,向机电仪耦合系统集成测试、长距离液压输送和系统清洁度保障工艺等领域的技术难题发起冲击,自主完成水下采油树安装及修井控制系统的设计研发制造,通过DNV(挪威船级社)认证,将“树”安全高效“种在”水下310米海底。
深耕产品自主设计制造,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今年以来,海油发展在推动研制水下采油树装备、攻克技术难关进程的同时,智能注采技术及工具、人工举升关键技术产品、防砂完井关键技术及工具的研发工作均取得了重要进展。
潜心研发助力提质增效
“我们终于成功了!”装备技术公司机电技术服务中心透平本地化维修项目组工程师江涛感慨道。近年来,江涛和同事们“摸着石头过河”,实现透平机组的自主化维修,并自主建设了透平测试基地。
透平及内燃机发电机组是海上平台发电的主要来源。过去,机组维修工作长期依靠外部公司。为改变被动局面,江涛和同事们主动学习透平机组知识,制订透平维修标准化文件,实现对透平机组的自主维修。截至目前,透平本地化维修项目组已能够对近10种不同型号的进口透平机组进行自主维修,并能够提供“拆、修、检、装”一体化服务,完成C50和T60透平机组自主大修,为海上平台透平机组提高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发挥积极作用。
如果说透平机组是海上平台的“心脏”,海底管道就是海上油气田生产的“生命线”。目前,装备技术公司已采用自主研发的技术检测海管总里程近500公里,且检测设备调运周期压缩至过去的1/9,数据分析周期降低了1/2,为守护海管安全、保障海上油田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将继续扎实抓好降本提质增效,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奋力攻坚、勇攀高峰。”海油发展科创与数字化部负责人说。
快评
思行结合打牢“地基”
集团公司2023年领导干部会议指出,要加强基础研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唯有根深,才能叶茂。从立项研究到成果应用,再到继续推广……今年上半年,正是凭借扎实的基础研究,海油发展在自主创新攻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做好基础研究有利于破解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发展。基础研究处于科研链条起始端,做好基础研究要敢于向关键核心技术发起冲击,想方设法让基础研究为高质量发展服务。围绕稠油热采、水下采油树、无磷水处理成套技术等领域,海油发展持续打牢“地基”,努力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增储上产的动力。
那么,如何做好基础研究?海油发展将“思”与“行”相结合:一方面,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企业不仅是技术创新主体,也是科学研究主体;另一方面,从行动上为基础研究的开展搭建平台,通过建立重点实验室、技能创新工作室,强化基础研究成体系布局、成系统推进。同时,公司还要继续加大对科研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构建全链条人才培养机制,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专家考核与聘用机制,健全突出价值导向的专家评价模式,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