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消息(焦焦)伴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实践,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能网联汽车成为创新活跃的领域,也是新型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25日,与北京PT展同期举办的,主题为“车路云一体化产业再迎爆发、中国方案加速落地引领全球”的车路云一体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顺利举办。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智慧交通产业部副总经理张为锋发表了《打造四融合方案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发展”》的主题演讲。
张为峰介绍,中国移动自2014年开始涉足车联网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已从最初的车载卡销售,逐渐拓展至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正在逐渐走向低空道路。然而,随着车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早期车联网主要关注车辆连接网络的能力,通过销售车载卡实现盈利。但随着5G网络的普及和车辆连接率的迅猛提升,连接的价值逐渐降低,运营商只能用流量换取车主运营的权利。中国移动意识到,单纯依靠连接难以实现商业闭环,必须向应用服务转型。因此,中国移动将重点转向车路云一体化和双智城市建设,通过提供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应用服务,实现商业价值的提升。
张为峰表示,到目前为止,中国移动大约承揽了全国300个示范区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移动建设了一张庞大的算力网络,即便如此,算力也总是有限的,前面五年是冗余,后面五年一定是不足。只有网络侧的算力才是无限的,需要将车端算力和云端算力做好融合才能有效支撑发展,形成可交互、可共享的大数据服务体系,车企云形成闭环。
四融合是车路云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张为峰指出,车路云发展到现在,四融合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一、5G与V2X融合:例如,最早无锡有240个路口,每套设备大约10万元成本,此外还有运营成本,迫切需要5G与V2X融合来降低成本。建立起5G网络打底,按需扩充V2X设备,即路口和应用场景补充设备。同时将5G延伸到6G,229万的全国5G基站形成一张车路云一体化基础网络,由此才能大幅度完成建设的同时降低成本。5G和V2X双模设备要尽快上车,双模成本已经快速下降,但要尽快具备通网条件。
张为峰表示,5G和V2X目前只做了场景融合,还没有做到网络融合,V2X网络没有被纳管。中国移动希望在设备层面、网络层面、资源层面能够深度一体化纳管,不同的场景、设备和应用都能够得到快速满足,这样才可以做到5G与V2X深度融合。中国移动希望和产业界一起利用车路云一体化场景,把网络打造得更加健壮、便捷,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网络需求。
第二、车端算力与云端算力融合:单车算力有限,而云端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通过云端算力与车端算力的融合,可以有效解决车端算力不足的问题,实现低时延、可靠的计算服务。
第三、车城云与车企云融合:车城云包含城市交通调度、监管等数据,而车企云则包含车辆运行、用户行为等数据。将两者融合,可以实现更精准的交通管理和车辆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张为峰介绍,信号灯的开放是典型的车城云向车企云赋能案例,而智能网联的监管则是另一种思路,更多的车辆数据需要融合城市调度,大量的数据在车城云到车企云互通。更深层次是基于车路云一体化的深度融合,两朵云的融合也是势在必行,车路云一体化的最终目标一定是两朵云的融合。
第四、云车家融合:将车联网服务拓展至车主家庭,为车主提供更全面、便捷的服务,提升用户粘性,从而让用户有付费意愿。车路云一体化最终赋能的是自动驾驶、辅助驾驶,将基础设施、应用和场景打包后提供一揽子服务,用户需要为服务付费,最终实现数据和业务产品的闭环。
提供价值服务是车路云一体化实现商业闭环的重要方向
中国移动希望通过车企触达车主用户,把所有应用和服务都能够有使用感,能够实现商业闭环。
目前中国移动的车联网业务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商业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去年,中国移动已经产生50万笔订单,收入约3000万元,今年截止目前,收入已超过5000万元。随着车主服务到期,用户付费意愿和付费比例也在快速提升。
张为峰表示,车路云一体化也是同样思路,在形成对车主有价值的服务后,用户一定有付费意愿。
张为峰认为,车联网用户和互联网用户有很大区别,互联网是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用户,但付费意愿非常强烈;但车联网是典型的中产阶级用户,愿意为品质付费,不愿意为没有价值的服务付费。因此,如何打造让这部分用户愿意付费的场景和内容是重点。而车路云一体化就是很好的方向,可以实现整个商业闭环。
展望未来,张为峰指出,车路云一体化将围绕“三圈四向七维”展开。三圈即参股投资、战略合作、联合研发;四向即与主营业务密切相关的领域、以及高校、国家项目等合作;七维即多种合作模式和业务方向,实现全方位发展。
中国移动车联网业务正从连接时代迈向服务时代,通过“四融合”战略实现商业闭环,并通过“三圈四向七维”构建未来发展蓝图。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中国移动车联网业务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