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在很长时间内在中国电信行业独占鳌头,拥有明显的市场优势。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其他运营商逐渐崛起,移动通信领域的竞争愈演愈烈,该公司的用户数量正出现明显下滑的态势,光2月份,中国移动就流失了51万用户,不过,因其行为饱受诟病,客户流失又仿佛在情理之中。
中国移动到底做了什么?
经过长期发展,中国移动已经稳坐三大电信运营商头部的宝座。
去年,中国移动的收入首破1万亿元,漂亮的业绩很大程度来源于其在5G市场的占有率。
据悉,中国移动如今在中国的 5G 套餐用户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半。
尽管这份成绩单十分亮眼,但数据同样显示,2 月份中国移动流失了 51万用户,其中大部分跑向了中国电信。
究其原因是中国移动的套路恐难得人心。
据工信部的数据,中国移动的投诉率一直居高不下,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套餐问题。
用户反映中国移动的套餐费用过高,而且套餐内容不够丰富,一些用户认为不值得。
首先就是中国移动频繁的推销套餐行为,有不少用户反映他们频繁收到来自中国移动的骚扰电话,推销各种增值服务或升级套餐。
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在营销的时候存在“虚假宣传”行为,比如推销电话中承诺可以免费升级套餐,但实际上用户到手的套餐与宣传的完全不一样。
再就是服务质量差,在用户反映问题时,中国移动往往又采取拖延策略,不仅服务响应速度较慢,而且投诉解决效率低下,导致用户的不满情绪越积越多。
还有让人诟病的就是中国移动对新老用户采取差异化策略,比如为了吸引新用户,他们给予新用户的优惠力度更大,这种区别对待让老用户感到被忽视和不公平。
这些因素都促使了一些用户开始转向中国电信和联通,甚至出现了“倒戈”现象。
电信、联通或成赢家
移动、联通和电信,3家公司中联通成立的最早。
尽管建立之初缺乏竞争优势,但后来移动依靠精准的市场营销策略、广阔的网络覆盖以及优惠的套餐设置迅速崛起,一度超越了联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移动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以至于不少用户对其产生质疑,转而选择电信和联通。
自从2019年5G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以来,三大运营商的5G套餐价格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使得许多普通人望而却步。尽管现在价格有所下调,但起步门槛仍在59元以上。
为了避开价格战,这些运营商通过一些电话推销方式推介更多的低价套餐,如表面上标价为59元的10GB流量套餐,实际上只需支付29元即可。
这些套餐有的甚至还仅售29元就能享有百余兆的流量。然而,这些套餐绝大多数出自于电信和联通。
因此也有人估计,这51万人可能是因为这类低价套餐而放弃了移动。
如今,伴随着移动老用户群体的大幅流失,电信与联通表现得极为活跃,有望成为市场的赢家。
例如,电信卡拥有诸多优惠,活动也频繁丰富;尽管信号覆盖略显不足,但终究优越于其他两家运营商。
此外,提到联通,虽然套餐种类相对单一,但每月话费及流量供给充裕,尤其是信号覆盖面积宽广,即使身处地铁车库等地下空间时,手机仍能保持通讯畅通无阻,相较之下,这无疑更具优势。
移动如若再不转变策略,联通和电信或成最大赢家。
机遇挑战并存
对广大用户而言,市场的竞争有利于让他们享受到更多优质的产品,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喜好来挑选更合适的通信服务商。
不过,行业竞争的加剧,对于通信服务商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面对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还有用户流失现象,他们也应该反思自身的定位和战略方向,寻找新的增长引擎。
同时,还需要审慎评估市场现状,重新确立主导地位,加快市场布局,拓宽业务领域。
除了降低用户使用5G的起步门槛,他们还应从创新构建产品、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入手,以此来增强用户粘性,增强市场占有率。
在低价竞争环境中,运营商也可以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满足各类消费者需求,创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产品方案。
此外,多元业务合作也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运营商可与其他平台共同推出优惠套餐,尽享资源整合带来的规模效应,助推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吸引更多用户投入其服务行列。
当然,最重要的是,运营商要保障通信服务质量,提高网络覆盖面,及时处理客户反馈,并根据用户满意度进行改进,才能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提升品牌忠诚度,将后端的响应用于前端的优化,就能够有效提升用户体验,促进用户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