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当今中国的通信市场已经基本定型,我们现在所面对的一个情况便是移动、电信和联通“三国鼎立”的局面。其中,移动和电信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
如果未来的几年里,国内的大环境没有发生巨大变化的话,那其通信市场基本上就属于移动和电信的争霸战场,那就是“由中国移动主守,中国电信主攻”。
但事实上,在前文《2022年三大运营商竞争格局已定:电信主攻、移动主守、联通游击!》中提到的这个观点,遭到了许多人的反驳和质疑。
因此,小编在此将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清楚:中国移动主守,指的是中国移动已经将传统的通信业务转换成战略业务体系中的基础业务,而且这也已经成为了中国移动发展的奠基石。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却不会在这片缺乏创新活力的传统通信市场种下“再造一个千亿帝国”的梦想果实。许多人不禁会发出疑问,难道中国移动已经退出在通信市场中的竞争局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因为中国移动现在主张防守策略,却不代表毫无动作,反而主动出击才是最佳的防守手段。如果中国移动想要建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大厦,那就一定要打好通信市场这块地基,把握好通信市场的发展同样是中国移动发展的重中之重。
许多人对当今国内的通信市场局面持有质疑的态度,但事实上,在多年前你就已经可以预见当今局面的发展了。
早在2019年便有消息传出,工信部停止考核三大运营商的“市场份额”,发布新的考核要求,这就已经为当下局面的形成埋下伏笔。
这次针对三大运营商所发布新的考核要求,不仅是工信部对运营商的粗放型管控向精细化管控的巨大转变,还将产生最大的效用,那便是终结了多年来三大运营商的恶性竞争,使三大运营商减少恶性竞争产生的资源浪费。
面对考核要求的改变,三大运营商纷纷重新做好市场定位,转向价值经营,为市场发展输出更大的动力。
面对这种策略转变,最应该感到高兴的便是中国移动了。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虽然中国移动在三大运营商中的用户数量一直远超电信和联通,但它却背负了许多的骂名。比如中国移动在跟腾讯等OOT玩家竞争的时候,不仅次次技不如人,还多数以惨败告终。
而其最让中国移动被人诟病也最直接的证据便是:在飞信发展的风生水起的时候,中国移动出于对自身发展的考虑,因为担心“飞信影响短信收入”,影响考核达标要求的完成,便采取了一系列在外人看来不地道的举措,限制了飞信的发展势头,间接助长了微信日后的壮大。
但如果从完成考核KPI的角度思考,其实这个举措是许多决策者都会采取的。虽然中国移动的竞争对手并非是腾讯和飞信,而是另外两家运营商: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
就如我们知道的,就算腾讯和飞信发展的很好,也并不会促进通信用户数量以及通信业务收入的增长,也不会让移动的通信客户份额和通信的服务收入得到增长。
但是飞信的免费策略在让自身得到巨大发展的同时,却会直接导致短信收入的大幅减少。当您作为需要完成考核指标的负责人的时候,您觉得怎样决策才是对自身有利的?
良好的竞争可以促进社会进步,但恶性的竞争却总会伴随一些无可避免的资源浪费。而工信部考核指标的调整改变对于中国移动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中国移动在考核体系产生变动时,便开始开辟另一个领域,大张旗鼓的布局DICT市场,不仅明确政企市场将会成为转型升级、收入增长新功能的主力军,还进一步提出要把握“云”。
因为现在万物互联的核心都是在“云”上,中国移动甚至提出“没有云就没有网、得云者得未来”的观点。
布局DICT领域的时候,中国移动其核心策略已经很清晰表明了未来发展道路走向,它不仅坚信只有拓展产业互联网才能够赢得未来,还坚持拓展产业互联网的关键就必须要以来“云”这个基础的设施。
如果从中国移动如今的战略方向,我们已经可以很明显看出它的竞争对手不再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这两位老冤家了,因为这两个运营商虽然在产业互联网上有所布局,但其影响力却微乎其微。
但中国移动也开始迎来进军DICT领域的压力和阻力。因为现在中国移动所面对的对手反而是更强更大的华为、腾讯、阿里,它们才是中国移动在产业互联网领域上最大的竞争对手。
我们都知道“云”就是基础信息设施,网都必须要架构在“云”。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BAT等巨头才是新时代的基信息设施运营商,而移动、电信、联通反而需要靠边站。
如果中国移动决心往这方面进攻,就必须做出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毕竟一个企业的精力和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在2020年、2021年,中国移动的每月用户数量大部分时间都是净减的,而这就是进军DICT领域要付出的代价。
但令人惊喜的是,中国移动在新赛道上一直稳中有进,从一开始的站稳脚跟到现在逐渐开始提速,中国移动在这个领域展现出不同的生命力。
从2022年第一季度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移动的DICT(大数据、信息化)业务收入为237亿元,同比增长50.9%。这也意味着中国移动云业务的收入正成为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而结合年报数据来看,截至2021年12月底,中国移动累计对外可用IDC机架达40.7万架,同比增长13.06%。
同时,财报显示,中国移动将继续落实国家“东数西算”工程部署,加大算力网络资本开支,预计2022年投资约480亿元人民币用于算力网络建设,在2022年底累计投产对外可用IDC机架约45万架。
云服务器方面,中国移动截止2021年12月底累计投产超48万台。这些数据无不体现出中国移动在DICT领域发展的如火如荼,尽管有强大的对手,但中国移动依旧可以在其中脱颖而出!
我们再把目光回到传统通信市场上,当中国移动主动切换到DICT赛道的时候,中国电信也在暗自发力,甚至试图在如今的通信市场中直接实现“直道”超车,那中国电信能否如愿以偿呢?中国移动会因为在DICT领域做的风生水起而在国内通信市场失去话语权吗?
要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不妨先来剖析中国电信实现“直道”超车的底气在哪里。小编通过数据整合和相关资料查询,认为中国电信主要优势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中国电信强大的固网基础,通过融合营销等方式,对市场用户形成了较大的吸引力。
二是中国电信的携号转网有效增强了用户的流动性,用户粘性大。
但是中国电信能否凭借这两个优势,继而收割中国移动原本的市场领地吗?事实上这是很难的事情,因为这两大主要优势已经逐渐失去吸引力。
我们对于中国电信的印象可能是传统的固网王者,但其实这个王者的桂冠已经被中国移动成功夺取了。从最新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移动宽带用户数2.4亿,中国电信1.7亿。
中国移动自从2018年正式超越电信后,这个差距就已经越拉越大。中国移动在固网市场反超中国电信,位列第一。
而且,中国移动的宽带用户数量还在不断增长,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中国电信的宽带用户增长速度。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移动已经不再是过往单纯的低价甚至免费的营销模式了,其宽带的质量和资费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同时也表明了中国移动的宽带用户规模含金量在不断提升。
反观中国电信面对竞争对手越来越大的压力,已经逐渐失去占领市场的关键优势。而随着宽带业务优势的丧失,它所采取的融合营销还能发挥多大效用呢?
讲完宽带业务,我们再来看看携号转网。毫无疑问的是,携号转网的好处是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优化市场结构,提高消费者福利。
但其坏处就是运营商付出更多的成本,同时消费者也会少很多优惠。从过去的数据看,中国电信在携号转网上是最大且唯一的获利者。其原因有两个:
一是得益于低频4G,因为中国电信的信号覆盖是看齐中国移动,优于联通,这是最大的基础。
二是中国电信的资费空间是大于中国移动的。
正因为以上的两点原因,使得中国电信成为了一个洼地。无论是从中国联通还是中国移动流出的用户基本都是流向了中国电信,这也是它成为最大赢家的最大原因。但这并非是长久之计,因为这种局面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难以维持。
我们都直到携号转网是非常典型的抛物线型活动。一开始人们的猎奇心理以及需求会促使许多用户参加,但随着时间越往后和消费额的增加,对此丧失兴趣的用户将会越来越多。
毕竟只要是有需要的用户已经早早就转了,而剩下的用户也不会因为每个月几十块钱的花费去弄这种携号转网麻烦事情。中国电信这个携号转网的优势,已经快到了瓶颈了。
而且,根据许多用户参与携号转网活动的反馈,不乏后悔的声音,其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的服务质量还是相差太多,许多用惯了中国移动的用户坦言还是移动的网络比较好,卡顿较少。
当然,这些都只是依据过去的形势所进行的静态分析,而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未来将会发生什么都是不可预测的。
中国电信有挑战中国移动的决心,如果通过不断制定新的策略,在业务服务领域加大力度,提高用户服务质量,增加用户粘性,谁赢谁输还真的说不定。
但毕竟中国移动已经在行业内摸爬滚打,积累了足够的经营经验。在面对中国电信的挑战,势必也不会坐以待毙,相信两者之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有看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