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安银行(600928)发布了2022年度的业绩报告。
作为唯一本土上市银行,西安银行向来是我们的观察样本。在这一年,西安银行资产规模首破4000亿元,2年共计增长32.5%。
这一增幅,在上市同业中跑赢19家。
01
首破4000亿元:上市四年连续“两位数”增长
年报显示,至2022年末,西安银行资产总额达405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34%;全年实现营收65.68亿元,归母净利润24.24亿元。
增速:上市4年以来,西安银行一直是两位数增长,分别是2019年(14.29%)、2020年(10.1%)、2021年(12.88%)、2022年(17.34%)。
体量:2015年末西安银行的资产总额第一次突破2000亿元关口(2100.2亿元),2020年末第一次突破3000亿元(3063.9亿元),本次再破4000亿元。
从2000亿到3000亿,西安银行用了5年。而从3000亿到4000亿,西安银行只用了2年,加速态势明显。
放到全国上市中小银行看,与西安银行同列4000亿元水平的,还有兰州银行(001227)和青农商行(002958),分别是4359.3亿元和4347.9亿元。其中,兰州银行于2021年达到4003.4亿元的资产总额,从3000亿到4000亿历时4年。青农商行则于2020年达到4068.1亿元,但是近两年的增速回落不少。
▲图:27家区域性上市银行资产总额增速统计
就全部27家上市区域银行的表现来看,过去两年当中,西安银行的资产总额以32.5%的增速位列第8位,“跑赢”了19家同业。在西部仅次于成都银行(40.7%),在北方仅次于齐鲁银行(40.5%)。
再看下其他指标,存款本金总额达到2803.60亿元,同比增长22.42%;贷款本金总额达到1896.88亿元,同比增长4.34%;而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25%,拨备覆盖率达到201.63%;资本充足率12.84%,“平稳增长”特点鲜明。
而且这一势头还在持续,就在2023年一季度,西安银行实现营收18.05亿元,同比增长16.99%,归母净利润6.58亿元,同比增长8.20%,资产总额为4160.97亿元,较上年末增2.53%。
当然,中小上市银行资产规模的普遍扩张有宏观因素,在监管引导加大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的背景下,基建投资、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均列入重点领域,整个银行业都在扩表提速。
02
西安金融“主力军”:八成贷款聚焦投放
2022年,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减弱是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轴,因此在各地方缓解压力的诉求下,城商行在地方经济发展当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加吃重,同时也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新契机。
作为一家本土上市银行,西安银行一直致力于深耕本土,其2022年在西安市的贷款达到1617亿元,已经占到了全部贷款的八成以上,其中累计向省市重点企业和项目发放贷款93.8亿元,为制造业提供资金支持99.1亿元。
我们尝试梳理一下具体的信贷逻辑,不难发现以下四个特点。
▲图:西安银行实施“一链一行”情况
1:沿产业链布局:
2021年10月,陕西发布的第一批重点产业链“一链一行”主办行名录当中,西安银行就担纲了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20家企业)、钛及钛合金产业链(13家企业)的主办行,以及集成电路产业链(21家企业)、新型显示产业链(12家企业)、传感器产业链(19家企业)的主要参与行。
仅以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为例,西安银行专门成立了“西安银行支持重点产业链工作领导小组”,正副组长由董事长郭军、行长梁邦海直接担任,并先后研发推出车企经营贷、车企E链贷、车企订单贷、车企商票贴、车企E票贴等系列“车”产品,已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累计金额超过70亿元。尤其令人瞩目的是,随着西安银行联手比亚迪(002594)对比亚迪汽金的重磅增资,已使其成为全国资本规模最大的持牌汽车金融公司(100亿元),并以直接刺激消费的方式冲上“中国汽金新能源放款第1名”。
2:赋能文旅产业: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西安接待游客13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7.4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2019年分别增长19.23%、29.59%。西安银行亦集中发力,截至2022年末其文旅贷款客户增长超150户,贷款余额增长近30亿元。
西安银行围绕文创产业中的景区开发、影视制作等细分行业,开发出影艺贷、文景贷等文化金融类产品,并投出一批热剧。详见《工信部支持陕西版“壮志凌云”:1亿大剧背后站着西安银行》。
3:支持科技创新:
西安银行2022年授信政策指导意见中有明确表述:(要)特别增加支持科技创新专项信贷政策,引导分支机构大力支持“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等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截至2022年末,西安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超23亿元,贷款户数近400户。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9月30日,西安银行为秦创原入驻企业某数据科技公司发放1000万元贷款,该笔贷款也是通过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发放的最大金额贷款之一。
4:着力消费金融:
相对于对公贷款,西安银行2022年的个人贷款为619.18 亿元,较上年末减少 67.56 亿元,下降 9.84%。但在消费金融领域,西安银行持续围绕客户“衣、食、住、行”等高频消费需求,进行线上+线下的全覆盖场景搭建,其信用卡交易笔数和交易额同比分别增长14.58%和25.87%。
在扩大内需的引导下,西安银行还突出建设“新市民”品牌,围绕就业创业融资、合理购房信贷及消费信贷等需求,健全完善“新市民”全周期金融服务机制,在人口持续增加的大西安,持续增加自身的竞争差异化。
03
数字化:依然统筹业务转型
如何打破同质化向来是中小银行的重大考验,基于对未来的前瞻,西安银行正在深入数字化转型战略,推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
首要是构造移动化服务窗口:
西安银行在2022年打造了手机银行“超级APP”,加强ABC(零售客户/公司客户/员工)三面融合的统一移动门户建设。在金融棒棒糖看来,当招商银行“重整私域流量”的催动下,西安银行将“门户APP”已视为“数字化基础设施”,这种对流量入口的“大统筹”去除了“过度细分”,有利于未来综合服务的一站式服务。
其次是不断丰富场景:
例如借力陕西“智慧景区”建设,先后为西安城墙、兴庆宫、秦岭国家植物园等景区提供手机购票服务,为现象级网红街区“长安十二时辰”、大唐不夜城提供综合收单服务。这不免让我们联想到西安银行对早餐车及出租车的提前卡位。
例如上线陕西省内金融法人机构首个线上贴现产品——“西银E贴”,以业务流程无感化为抓手,实现了企业自助提交、西安银行后台线上审批、即时自动放款,在打通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方面同样瞄准了技术推动。
例如发力数字化人民币,西安银行在2022年实现西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数字人民币缴存,成为陕西省财政预算类单位数字人民币工资津贴发放场景试点先行单位,在协助开发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官方信息平台“数字人民币西安通”之时,亦落地了长安十二时辰、寻味东新街等上百个数字人民币特色场景。
面对大行下沉和同城友商竞争,西安银行其实一直都在打自己的特色牌——数字化,这一表述最初出自2017年,至今已坚持了7年。
我们猜测,西安银行规模化数据的应用与能力建设,其集中应用于“大公司、大零售、金融市场”三大板块,此亦是检验其“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关键。例如“大公司”会重点突破产业链和供应链金融,注重存贷联动、强化投贷联动;“大零售”会强化线上与线下联动,探索财富管理的新模式;“金融市场”会持续打造投研能力、信评能力和交易能力。
在金融棒棒糖看来,此种对“数字化转型”的坚持,符合其一贯的愿景目标“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领先银行和投资价值卓越的上市银行”。
最新消息是,西安银行于2023年3月启动了80亿元的可转债发行计划,一旦顺利实施,将是西北银行界最大规模的再融资,不但有助于在“资本新政”下提升西安银行整体的竞争空间,也必然形成对“数字化转型”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