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证券时报2022-07-18
7月18日,上海“神秘大佬”密春雷核心上市平台退市海医(600896)退市整理期结束,继退市海创之后,踏上摘牌之路。
由此,由年报问题所引发退市的今年最后一只摘牌股问世,相关公司摘牌和转移“老三板市场”整体步入收尾阶段,A股退市整理股票池面临阶段性“清空”。
今年以来退市公司家数创出历史新高,数据显示的数量为46家。除去两家转板、一家被吸收合并外,其他企业均因不符合退市新规下相关上市要求而被摘牌。A股常态化退市的烙印越发明晰。
梳理被强制退市的44家公司的退市原因,最大比例为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同时也有部分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等案例出现。此外,还有公司出现因恢复上市失败而退市的新情况。
拆解来看,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多家公司年度营业收入不足一亿元且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折射出宏观经济和中观产业波动下对公司业务的裹挟,以及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对的失误。
同时,最近一年度净资产为负的退市公司家数也超过10家,折射出部分公司对于杠杆的过度依赖,以及对现金流之于企业运营可持续性的漠视。
目前多数公司都已召开相关董事会,并聘请主办券商,委托为公司提供股份转让服务,办理证券交易所市场登记结算系统股份退出登记,办理股票重新确认以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份登记结算等相关事宜。由此可以确定,承接两网及退市公司的老三板市场近期将不断扩容,笑纳新兵。投资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选择权等也将转换场地。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这些退市公司中,多数公司仍存在“后遗症”。这些问题仍有待公司跟进解决,监管部门跟进监督,投资者跟进关注。从这个角度来看,退市常态化并非是重点,还需要规范化、有序化同步跟进,股市才会越来越健康,对投资者才会越来越有利。
信息披露仍是待解决的痛点问题,尤其是对公司具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披露。以年报披露为例,截至目前包括退市济堂等在内的部分公司仍未披露2021年年报,对此,交易所曾专门发出监管工作函,并提醒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高度重视。
此外,被强制退市的企业中,相当比例的公司存在虚假信息披露、财务造假、违规担保、资金占用等违法违规等行为,因此不少公司都遭遇了监管立案调查,且尚未作出正式处罚。随着公司终止上市后的估值以及偿付能力的大幅下降,一方面对公司跟进后续影响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适格投资者能否顺利追回投资损失,也是值得关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