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川杨河畔,由上市公司张江高科担纲建设的张江“科学之门”双子塔,正节节攀高。西塔楼与东塔楼预计分别于2024年及2025年竣工。届时,这对高达320米的上海最高双子塔将成为张江科学城的新地标。
从张江开园起,张江高科就担纲园区开发建设使命,其后随着园区崛起及三大产业蓬勃发展,张江高科的主业与使命也在与时俱进——从“房东”到“股东”再到如今的产业资源组织者,截至目前,张江高科已助力43家公司实现上市。主业嬗变背后,是浦东创新能级的步步跃升。“我们是国内最早由园区运营商向产业创投转型的上市公司,房地产开发商是我们的过去式,专注于产业、专注于科技创新,打造平台功能,才是我们的使命。”张江高科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樱如此表示。
作为产业资源的组织者,张江高科的用武之地就更广阔了。《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围绕建设上海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的战略目标,对张江科学城总体空间进行优化调整,规划面积由95平方公里扩大至约220平方公里,形成“一心两核、多圈多廊”空间布局。
内涵与外延都在扩容升级,刘樱将如何带领张江高科奔赴新征程?近日,刘樱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分享了公司在助力张江资本市场高地建设中的新角色与新使命。
上海证券报:在张江高科的助力下,经过近30年发展,上海张江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资本市场高地之一。“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如何确立新使命与新任务?
刘樱:与其说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如说,让我们感到骄傲的是,能够与张江的创新企业一同成长,共同见证了张江由单一工业园区向城市化科创中心迈进的历程。
张江建园30年,特别是近3年以来,我们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实施精准投资,推进“产业+基金”的模式,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资本生态圈。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正持续加大对集成电路领域的投资力度,特别是涉及国家核心关键技术,实现国产替代的产业化项目。截至2021年底,张江高科以“直投+基金”方式布局产业投资,累计的产业投资规模已达79.1亿元,投资企业中有43家已经实现上市,拟上市的约有23家,已形成良性的产业投资布局。
公司正定位于“全球科技产业资源组织者”的目标,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做“全球科创平台建设者”“全球科创产业赋能者”“全球科创服务先行者”。这是我们基于新的时代背景对自己提出的定位,即以专业化的产业空间服务为基底,以特色化的产业投资服务为核心,以全场景化的产业创新服务为引领。
房地产开发商是我们的过去式,更是外界市场对张江高科的定位的一种长期误解。专注于产业、专注于科技创新,做生态圈、打造平台功能,才是我们的使命。
上海证券报:如您所说,张江高科这些年股权投资战绩赫赫,已助力43家公司实现上市。公司筑巢引凤、孵化双创企业方面,有哪些独特优势?
刘樱:如果说张江的创新主体是一颗颗珍珠,那张江高科就是把这些珍珠串联成项链的那根“线”。我们发挥的是“链”的作用,使企业通过整合在一起发挥更高的价值。一方面是产业链,我们帮助企业对接上下游、前后道企业,帮助他们对接各类资源、了解各项政策,从企业自身产业化发展的角度帮助其把研发做强、把市场做大。另一方面是资本链,张江有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全球的资本,而张江高科上市公司及园区开发主体的天然属性让我们成为这些资本对接园区企业的一个通道。我们帮助企业对接无限定的资本,同时,我们自己拥有产业投资功能,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就尝试产业投资,是国内最早由园区运营商向产业创投转型的上市公司,所以,我们也能通过自身的投资服务,帮助企业对接全球资源。
上海证券报:张江高科一直倡导做企业客户“时间合伙人”的理念,如何做好这个合伙人?
刘樱:我们从“一体两翼”到“时间合伙人”,从“创新生态圈”再到最新的“产业资源的组织者”,这些概念在不断升级,其实是在传承中不断升华。
张江高科已经率先实现了从“房东”到“股东”以及“产业+基地+基金”的经营模式转变,从2017年开始,连续多年产业投资都对业绩产生重要贡献,有些年度甚至产业空间载体的销售业务为零,也可以保持稳健的利润增长,进入良性循环。
当前,我们也正在升级我们的服务,真正深入到产业生态的链接,加强企业与我们的黏性。我们希望自己成为某个产业板块的“灵魂人物”和“领军者”的角色。正如一些专业的产业投资机构已经成为某产业领域的资源整合主体。我们也正思考,努力让张江高科从“产业园区开发运营企业”成长为“产业资源的组织者”。
张江高科通过搭建整合产业上下游的平台,选择优质的投资标的,孵化和招商并举、投资和并购联动,逐步实现产业的深度融入。要围绕“2+2+X”产业导向,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为核心,以生命健康、数字经济为抓手,以量子信息、航空航天等作为未来布局方向,精准定位、前瞻切入优质赛道,培育并拥有高科技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力争在“十四五”末,实现产业规模、龙头企业均双倍增长,打造出新的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
上海证券报:张江高科的一大特色是拥有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通道优势。伴随全面注册制改革渐行渐近,张江高科将如何发力助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刘樱:张江高科始终致力于不断打造和完善我们的科创金融生态圈,服务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在广度方面,我们不仅持续加强与科创板的联系,也与港交所、伦交所等建立了联系,为我们的科创主体拓展更广的上市融资渠道。
在深度方面,我们致力于提供针对科创企业从孵化到上市一条龙的金融服务选择。我们虚实结合的双孵化器(895创业营、895孵化创新基地),缔造的孵化联盟和创投联盟,帮助科创主体更快突破孵化、加速成长、得到融资;我们参股的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张江小额贷款公司,为早期科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我们搭建、引入多种服务平台,包括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长三角科创企业服务平台、长三角技术转化平台,完善科创企业培育上市通道;另外,我们不仅有全资的创投主体平台,有发起设立的张江燧锋科创基金,我们还不断拓展强联系、强纽带的基金朋友圈,投资、引入以构建全阶段覆盖的各类基金(从天使基金到并购基金到科创母基金),聚焦重点行业,以满足张江科学城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资金需求。
上海证券报:在您看来,上海张江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高地之一,有哪些独特的成长基因?
刘樱:2021年,上海共有74家企业上市,科创板上市共有23家,占据全年上市数量的31.1%;张江科学城共有18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同时,截至2021年底,来自张江科学城的科创板公司总数已达27家,2022年又新增2家,成为名副其实的资本市场高地。
张江资本高地崛起主要有两大独特的基因:一是强化创新策源、鼓励企业创新、注重产业转化。张江科学城的科学特征日益明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研发机构加速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主体加快集聚,原创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同时,张江尊重科技创新的不可预见性和不确定性,坚持以创新策源为核心,以自主创新为动力,让科学家自主探索研究方向,关注青年科创人才、小微创新企业的需求,营造创新环境和产业生态,塑造“鼓励探索、包容失败”的张江文化。
二是科技金融扶持、资本市场助力。围绕从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的创新链,张江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强化金融赋能科技创新,鼓励境内外投资机构在张江科学城集聚,聚焦重点领域,加大早期投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比重。支持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试点,支持国资创投机构在科创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支持商业银行在张江科学城设立科技支行、科技特色支行和专属科技金融部门,鼓励银行、保险公司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商标保险等规模。支持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建立科创板储备企业库。鼓励张江优质红筹企业回归境内上市,在“中证张江自主创新50指数”基础上推出有关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