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妙可蓝多(600882)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奶酪业务All in妙可蓝多,蒙牛这回押对了吗?

http://www.chaguwang.cn  2024-06-25  妙可蓝多内幕信息

来源 :全球财说2024-06-25

  蒙牛正试图打造一只“奶酪航母”。

  自2021年7月,蒙牛成为妙可蓝多(600882. SH)控股股东,至今已有近三年光景。

  入主之时,蒙牛曾承诺在2年内,将蒙牛及控制企业包括奶酪及相关原材(即黄油、植物油脂、奶油及奶油芝士)贸易在内的奶酪业务注入妙可蓝多。2023年,经妙可蓝多股东大会同意,将该承诺延期至2024年7月9日前履行完成。

  临期之际,蒙牛这一整合计划终于落地。

  01

  蒙牛“奶酪部”

  6月12日,妙可蓝多公告称,拟以4.48亿元现金收购控股股东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内蒙古蒙牛奶酪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蒙牛奶酪)100%股权。

  据收购公告表示,这一交易目的是为解决妙可蓝多与蒙牛奶酪在奶酪业务上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并进一步增强妙可蓝多盈利能力及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在2021年蒙牛收购妙可蓝多之时,双方旗下业务就存在一定的重合和竞争关系。于是,蒙牛在承诺将旗下奶酪业务全部注入妙可蓝多的同时,还向妙可蓝多提出“2024年7月前退出液态奶业务”的要求,以此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在蒙牛的构想中,是想将妙可蓝多打造成旗下奶酪业务上市平台,借此补齐自身奶酪业务的短板。

  近期注入妙可蓝多的蒙牛奶酪,是蒙牛2018年成立奶酪子公司,同年蒙牛还设立了奶酪事业部。2019年,蒙牛联合ArlaFoods推出奶酪品牌爱氏晨曦。但液态奶巨头做起奶酪却稍显水土不服,2020年奶酪业务占据蒙牛总营收比重仅1%左右,迫切需要新动能来带动新业务的成长。

  作为“奶酪第一股”的妙可蓝多便是蒙牛看准的最佳标的。自2020年蒙牛首次入股妙可蓝多后便多次进行加仓,直至2021年7月正式成为妙可蓝多控股股东。

  时任蒙牛集团总裁、妙可蓝多董事长的卢敏放曾表示,蒙牛将妙可蓝多将视为集团奶酪业务的唯一运营平台。希望奶酪业务在2025年时能打造为“百亿营收板块”,进而实现蒙牛在2025年营收达到1500亿元的“五年计划”。

  回顾妙可蓝多被蒙牛控股前的业绩表现。2016年至2020年,妙可蓝多的营收规模由5.12亿元升至28.4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3.56%。同期,归母净利润由3221.01万元增至5925.80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6.46%。

  也是在2021年,妙可蓝多身披“奶酪第一股”的名头风光无量,股价飙升至84.5元/股的历史峰值,市值一度超430亿元。

  02

  延期“退出液态奶”承诺

  只不过,妙可蓝多被收购后的业绩及股价表现,让外界质疑蒙牛遭遇投资“滑铁卢”。

  在蒙牛入主后的2021年,妙可蓝多营收增速降至个位数,净利润更是出现借壳上市以来首次负增长,同比下降12.32%。至2023年,妙可蓝多营收净利双下滑,营收同比下降16.16%至40.4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3.90%至6343.95万元。

  业绩“失速”的同时,妙可蓝多还与蒙牛立下的“退出液态奶”承诺,势必将进一步缩窄营收规模。

  6月19日,妙可蓝多发布承诺延期公告,因生产线、销售渠道等资产未全部完成退出液态奶的转型,拟将承诺延期至2027年7月9日前履行完成。根据妙可蓝多2023年财报显示,液态奶业务营收占比仍达8.27%,甚至比2022年又多出1.03个百分点。

  妙可蓝多之所以又将剥离液态奶业务计划延后3年,或还是源于基本盘奶酪业务行情低迷的无奈之举。

  根据妙可蓝多的营收结构,近8成营收来自于奶酪业务。2023年,公司奶酪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8.91%至31.37亿元,业务毛利率同比减少3.72个百分点至37.01%。

  进入2024年,妙可蓝多奶酪产品仍处于承压状态。2024年第一季度,奶酪产品收入同比减少3.28%至7.85亿元,营收占比达82.60%。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财报发布后,妙可蓝多立刻引来监管部门问询。

  妙可蓝多在回复函中,将营收净利双降归结于报告期内奶酪业务销量下滑所致,其中主要是由于公司销售量最大的奶酪棒产品收入下降。此外,还受到进口原材料市场行情波动,以及为调整库存效期而消化高成本库存等因素影响。

  面对奶酪业务的下滑,妙可蓝多进一步表示,2023年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消费复苏不及预期,终端消费者的消费更加谨慎。同时,近几年国内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而公司奶酪棒的主要消费人群是儿童,因此出生率下降也影响了公司奶酪棒的销售。

  在这种“自身难保”的形势下,妙可蓝多还需将正处在亏损状态的蒙牛奶酪注入公司。

  根据收购公告显示,2023年蒙牛奶酪实现营收约12.7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37.39万元。2024年一季度,蒙牛奶酪实现营收2.1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95.25万元,亏损额近乎2023年全年亏损额。

  这场交易难以让广大投资者买单。妙可蓝多发布收购蒙牛奶酪后首个交易日(6月13日)公司股价应声大跌,单日跌幅达3.27%。截至6月25日收盘,妙可蓝多报收12.17元,市值仅65亿元,较公告发布前股价跌幅达11.56%。

  03

  恐难成为蒙牛第二曲线?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曾由妙可蓝多一手打造的奶酪赛道,在经历短暂狂奔期后,正逐渐步入调整期。

  而蒙牛作为打造妙可蓝多盛世的最强推手,在妙可蓝多这笔投资中,还未收获显著增长红利,却先遭“反噬”。

  从蒙牛2020年首次入股妙可蓝多到近期奶酪业务完成整合,四年多时间,妙可蓝多的股价仿佛坐了一趟过山车。与2021年84.18元/股的历史峰值相比,如今妙可蓝多股价已下跌超8成,市值蒸发约365亿元。

  据统计,2020年至2022年,蒙牛先后通过受让股份、参与定增的形式,分别以14元/股、29.71元/股和30.92元/股的价格增持妙可蓝多2046.8万股、1.01亿股和2580.9万股。

  若以妙可蓝多6月25日12.17元/股的股价计算,蒙牛这笔投资已浮亏超20亿元。进入2023年后,市场上便再无蒙牛进一步加仓妙可蓝多的消息传出。

  在蒙牛乳业2023年财报中,奶酪业务不再被标为“其他业务”,而是单独作为一个业务品类在报表中表示。2023年,蒙牛奶酪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9.83%至43.57亿元,营收占比同比增长2.99个百分点至4.42%。

  只是,回顾蒙牛刚刚入主妙可蓝多时,曾立下在2025年将奶酪打造为“百亿营收”板块,进而实现蒙牛在2025年营收达到1500亿元的“五年计划”。余下不足两年的时间,蒙牛头上的压力真的不算小。

  2023年,蒙牛未能如愿突破1000亿大关,为990.95亿元。而伊利早在2021年便实现千亿营收规模,2023年伊利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261.79亿元。

  与伊利270亿左右的营收差距中,有近240亿元来自于奶粉业务。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蒙牛疯狂发展“第二曲线”的原因。

  目前,在液态奶基本盘上,蒙牛在奶粉、奶酪、冰淇淋、牧业等业务均有所布局。如同收购妙可蓝多一样,为短期实现有效增长,蒙牛主要选择外延式收购来发展业务。

  2013年,蒙牛以98亿元的价格收购雅士利,此桩交易成为彼时中国乳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2016年,蒙牛更是聘请雅士利原总裁卢敏放为公司新任总裁,无不预示着彼时蒙牛对于奶粉业务未来发展的看重。

  然而,这笔近百亿的收购案,却没有换来预期中的优异表现。2016年,蒙牛出现7.51亿元的净亏损,主要归结于蒙牛对旗下附属公司雅士利确认商誉减值准备22.54亿元,导致公司净利润由盈转亏。此后多几年,雅士利的盈利情况便呈现波动状态。无奈之下,2023年7月,连亏2年的雅士利正式宣布私有化退市。

  目前,蒙牛官网的奶粉产品全家福中,已无雅士利品牌的身影,十余年的挣扎终成水中之月。2023年财报中,蒙牛奶粉业务同比下降1.56%至38.01亿元,营收占比仅3.85%,甚至比10年前还少了1.17个百分点。

  前车之鉴理应成为后事之师。相似的是,雅士利也是在蒙牛入主后,业绩开始急转直下。面对同样的“变脸”信号,肩负蒙牛“第二曲线”重任的妙可蓝多,能带来好的结果吗?

  04

  新方向有无想象空间?

  2024年,卢敏放陆续辞任蒙牛乳业总裁、妙可蓝多董事长等职务。蒙牛乳业原高级副总裁高飞成为新任总裁,蒙牛乳业原副总裁陈易一成为妙可蓝多新任董事长。

  妙可蓝多董事长这个位置,由此前蒙牛总裁到如今副总裁的微妙转变,是否意味着,妙可蓝多在蒙牛业务版图中定位有所变动?

  公开资料显示,陈易一早期曾服务于雀巢、美国国际纸业、瑞典利乐集团等跨国企业,2009年加入华润,还曾于2019年-2022年担任水牛奶龙头皇氏集团(002329. SZ)总裁一职,典型的消费行业老兵。

  众所周知,此前妙可蓝多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成长为国产奶酪龙头,主要源于其高超的营销手段。凭借“奶酪棒就选妙可蓝多”的洗脑广告词,迅速攻占了小朋友和家长的心智,奶酪棒也逐渐成为妙可蓝多的明星“大单品”。

  然而,面对婴幼儿童市场增量持续放缓,影响以奶酪棒为主导产品销量的情况下,妙可蓝多开始将目光转向更具想象空间的成人零食领域。

  2024年5月,妙可蓝多邀请流量明星王一博为最新品牌代言人,宣布启动经营战略年轻化转型,同时推出花酪棒、鳕鱼奶酪、手撕奶酪等一系列新品。

  妙可蓝多CEO柴琇在发布会表示,妙可蓝多此次品牌升级是希望构造年轻化、时尚化、专业化的价值形象,而不局限在儿童奶酪产品赛道。

  不过,妙可蓝多的转型之路也并不顺遂。

  在官宣新代言人的当日,妙可蓝多因被质疑奶酪棒产品中的“食用油脂制品”的成分是具有危害的“反式脂肪酸”,登上热搜榜,热度甚至一度盖过代言人王一博的官宣。虽然客服在消费者询问中表示,产品并不含有反式脂肪,但官方迟迟未有辟谣,也引起不少消费者对妙可蓝多产品安全性的担忧。

  可见,“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情景并未在妙可蓝多身上有过多体现,反倒因与蒙牛做出的“退出液态奶业务”承诺,限制妙可蓝多只能在奶酪市场来寻求增长突破,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对自身产品品质在原料方面的提升形成局限。

  在蒙牛视角,将所有奶酪资产“打包”进妙可蓝多,本质上是想要在每一个品类上形成集中资源平台。但现如今蒙牛想要在2025年打造出一个“百亿营收”奶酪板块难度实属不小,且面对妙可蓝多突然“失速”的业绩及股价表现,外界也有担忧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雅士利。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