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妙可蓝多(600882)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妙可蓝多预计中报扣非净利大跌九成 奶酪业面临增长困境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7-20  妙可蓝多内幕信息

来源 :经济观察报2023-07-20

  7月19日,妙可蓝多(600882.SH)创始人兼CEO柴琇在中国奶酪发展高峰论坛上指出,受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消费疲软,竞争内卷;上游供应链不稳定;我国新生儿出生率下降;儿童零食成长周期限制;产品创新,迭代引领不足等等一系列原因,奶酪棒增速放缓。

  行业现状在妙可蓝多的业绩上有切实体现。

  7月14日,妙可蓝多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妙可蓝多2023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600万元- 3400万元,同比下降 74.24%- 80.30%。扣非净利润暴跌96.55%- 98.27%,由去年同期的1.16亿元下降至200万元-400万元。以此来看,妙可蓝多二季度的扣非净利润表现亏损,净亏损在190万元-390万元。

  妙可蓝多在公告中表示,消费需求复苏速度依然较慢,公司奶酪业务收入和整体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原材料成本较去年同期上升,导致奶酪业务毛利率出现下降等。

  颓势早已显现

  2023年,妙可蓝多进入颓势。一季度,妙可蓝多营收10.23亿元,同比减少20.47%;净利润2420万元,同比减少67.08%;扣非净利润586.90万元,同比减少91.47%。

  实际上,妙可蓝多的下跌态势在2022年就已显露端倪。

  2022年,妙可蓝多营收增速出现明显的回落。2022年营收48.30亿元,同比增长7.84%,而2020年、2021年,妙可蓝多的营收增速分别为63.20%、57.31%。2022年,妙可蓝多的归母净利润出现五年来的首次下滑,同比减少12.32%,要知道妙可蓝多的净利润在2018-2021年的四年间,平均增速接近150%。

  进入2023年,净利润下跌幅度加大。

  从妙可蓝多业绩表现看,奶酪有些卖不动了。2023年一季度,奶酪业务线营收下跌22.17%至8.11亿元,液态奶的营收也在下跌,只有贸易营收在增长。

  2022年虽然业绩有微增,但细分来看,占据半壁江山的奶酪棒业务实际上是在下滑。2022年年报显示,包含低温奶酪棒、常温奶酪棒等产品在内的即食营养系列营收由25.13亿元减少至25.00亿元,营收占比从75.37%下降至64.61%,毛利率也减少了4.21 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妙可蓝多的经销商在持续减少。2022年一季度,妙可蓝多经销商来到5609家的高位,今年一季度,经销商已经下降至5165家。

  此外,妙可蓝多的营运能力也在下滑。今年一季度,妙可蓝多的存货周转天数飙升至98.90天,而去年同期为58天。与之相对应的是存货的攀升,今年一季度,妙可蓝多存货达8.11亿元,去年同期为4.91亿元,同比增长65.17%。

  业绩结束狂飙,妙可蓝多究竟发生了什么?妙可蓝多在2022年年报中指出,主要受交通物流不畅、原材料价格上涨、竞争加剧、消费疲软等影响。

  过去几年,妙可蓝多通过大手笔的营销费用来驱动增长。2019-2021年,妙可蓝多的销售费用分别为3.59亿元、7.11亿元、11.59亿元,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75%、98%、63%。2022年的销售费用再度增长至12.19亿元,不过从其业绩疲软态势来看,重营销的驱动效应已经有限。

  妙可蓝多的拳头产品是儿童奶酪棒,2018年,妙可蓝多选择与《汪汪队立大功》大热IP合作,在天猫平台首发儿童奶酪棒,加上大手笔广告投入,妙可蓝多的儿童奶酪棒一跃成为爆款儿童零食。

  但随着业务的向前发展,问题随之产生。此前有接近妙可蓝多的知情人士曾向记者表示,妙可蓝多的问题在于,大单品主打细分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会面临瓶颈,如何突破,扩人群、扩场景是他们在关注的方面。

  从妙可蓝多近两年的动作来看,其有意在将奶酪品类向家庭消费延展,而不仅仅是面向儿童。但是业绩数字在说明,明显的突破还未出现。

  博士战略咨询创始合伙人洪寅义表示,妙可蓝多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竞争。接下去,妙可蓝多需要两条腿走路,稳住奶酪棒的份额,稳住利润池,同时做品类创新,找到新的机遇。

  奶酪的增长困境

  妙可蓝多的业绩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奶酪行业面临的困境。

  浦银国际的研报指出,奶酪棒在过去10年里为奶酪行业带来的增长红利很可能已经接近尾声。

  上述研报论述表示,中国主要奶酪玩家(包括妙可蓝多与伊利)的奶酪收入主要都是来自于奶酪棒这一大单品的贡献。单一产品集中度过高令中国奶酪市场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场景相对单一。另外,再制奶酪产品缺乏刚需属性。与其他休闲食品相比,奶酪棒虽然在营养价值上占优,但在口味和性价比上都不具备优势。因此,在疫情后消费力弱复苏的大环境下,消费者对奶酪棒的消费热度大幅下降。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奶酪棒产品大多属于再制奶酪。再制奶酪,又称再制干酪,是指在生牛乳、盐、菌、凝乳酶等基本奶酪制作配料的基础上又添加了水、奶油、白砂糖、脱脂乳粉等成分的产品。

  相较成熟市场,目前中国市场奶酪品类还处在较低的渗透水平。博士战略咨询的报告指出,成熟市场比如日本原制奶酪和再制奶酪的占比在2019年已经接近6:4,而2021年国内原制奶酪市场规模仅1成多,再制奶酪的占比接近9成。

  当下,浦银国际认为,奶酪行业的市场需求可能正面临结构性的挑战,从而导致奶酪行业主要玩家的估值水平进一步下降。未来奶酪行业的持续增长必须仰仗各大乳制品企业加大产品创新、丰富产品组合;将奶酪产品的消费场景向餐桌转换,从而增强奶酪的必选属性;通过营销手段加大对消费者教育,加快消费者对奶酪消费习惯的养成。

  洪寅义指出,接下来品类增长节奏可能会发生改变,奶酪在过去三年的成长节奏有一定的偶然性。奶酪的第一波增长主要靠营销,第二波也需要一个抓手,这个抓手可能是政策(参照日本市场),可能是餐饮(参照韩国市场)。不过确定的是,奶酪进入餐饮场景是必须要做的,只做零食走不长远。

  柴琇在论坛上也提到,儿童零食只是奶酪开拓市场、开启品类试验的一个微小“切片”,会从儿童零食到成人休闲,从休闲到TO B的餐饮工业以及TO C的家庭餐桌。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