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中炬高新(600872)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三年内从50亿做到100亿,谁给中炬高新的勇气?

http://www.chaguwang.cn  2024-04-09  中炬高新内幕信息

来源 :食品内参2024-04-09

  

  “宝能系”五年前提出的百亿目标流产后,“火炬系”掌控的中炬高新又发起了新一轮的百亿目标。这次,能达成吗?

  未来三年突破百亿

  控制权从“宝能系”回到“火炬系”之后,中炬高新似乎准备大干一场。日前,公司相继发布了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和美味鲜子公司三年战略规划。在这两项规划中,“百亿”目标被多次提及,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新任管理层的决心和干劲,但由于公司现有规模与百亿相差悬殊,这一目标提出后也被业界质疑略显激进。

  具体来看,股权激励考核以2023年为基准,中炬高新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不低于57.56亿元、67.84亿元、100.2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2%、18%、48%,2026年对比2023年接近翻倍;同期,营业利润率不低于15%、16.5%、18%,营业利润为8.63亿、11.19亿、18.0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6%、30%、61%。

  与此同时,中炬高新还发布了针对子公司“美味鲜”的三年战略规划,提出了“再造一个新厨帮”的战略目标;具体经营目标是,到2026年,美味鲜营收达成100亿,营业利润目标15亿。美味鲜是中炬高新旗下主营调味品业务的公司,拥有“厨邦”、“美味鲜”两大品牌,产品涵盖酱油、鸡粉(精)、蚝油等10多个品类。

  

  可以看出,中炬高新的百亿目标基本由调味品业务来背负。公司管理层在近期举行的业绩交流会上也表示,公司计划通过中期规划完成房地产业务的剥离,将更多精力集中到调味品业务上。那被寄予厚望的调味品业务表现如何?

  财报显示,2023年,中炬高新实现营业收入51.39亿元,同比下滑3.78%;归属净利润为16.97亿元,相较2022年的5.922亿元亏损,实现扭亏为盈,且创下历史新高。不过,新高背后,“水分”不少。中炬高新表示,净利润的大幅上涨,主要是因为公司与中山火炬工业联合有限公司诉讼和解与撤诉,2023年转回在2022年度计提的预计负债影响。除去这一因素,更能体现公司真实盈利水平,扣非净利润只有5.24 亿元,较上年下滑了5.79%。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是中炬高新扣非净利润连续下滑的第三年,公司2021年、2022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7.18亿元、5.56亿元。

  除了盈利能力下滑,中炬高新主营的调味品业务营收情况也并不乐观。2023年,其调味品板块实现收入49.32 亿元,同比减少 0.45%。其中,来自酱油的收入为30.28亿元,同比增长0.09%,销量增幅更大一点,达到1.86%。另外,鸡精鸡粉的收入同比增长13.44%至6.76亿元,但食用油和包括料酒、复调在内的其他调味品业务分别下滑10.62%和6.79%,导致整个调味品业务出现小幅下滑。

  

  不过,鉴于中炬高新去年的内部动荡,在业内人士看来,其整个调味品业务能保持稳定,尤其是酱油销量还能有所上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品类的刚需性及品牌的认可度。但即使如此,要想在未来三年内,从50亿做到100亿,对中炬高新来说难度依然存在。

  事实上,在当前消费低靡的大环境之下,三年创收50亿对任何一家快消品公司来说都有难度。何况中炬高新还处在一个存量市场之中,前有营收体量达250亿+的海天味业,后有来势汹汹的千禾味业,企业之间整体处于一个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

  “百亿目标”不是口号

  关于三年战略规划的具体推进举措,中炬高新并未披露过多信息,但在近期举行的业绩交流会上,公司管理层透露了未来的几个重点动向。

  首先,中炬高新提到,在宏观经济和调味品行业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公司百亿收入目标的实现面临一定风险。为促成目标的达成,公司会采取内生+外延的增长模式。外延增长主要通过并购来实现,三年计划并购的体量大约在20亿左右。考虑到当前整个调味品行业超过10亿体量的并购标的并不多,公司的并购目标很难一次达成,可能会通过多个标的并购来达成20亿体量的增长。至于并购标的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基础调味品内,还可能向复合调味品领域延伸,并购标的以补足品类短板为优先考量。

  另外,关于百亿目标在家庭端和餐饮端的分解,中炬高新表示目前并未有具体的比例规划。但鉴于公司的调味品业务目前在C端的占比已达到70%,未来公司将把渠道拓展的重点放到以餐饮和工业为主的B端上,提升B端收入占比。另外,针对电商渠道,中炬高新今年专门成立了电商与新零售事业部,以对标竞品公司千禾味业。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这两项举措背后隐藏着诸多不确定性。譬如并购,调味品行业的多数品类格局分散,如何找到体量达标的优质标的,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即使并购成功,后期也会面临管理整合的难题。

  

  发力B端,实则挑战更大。一是整个餐饮处于弱复苏状态,2023年,除了少数头部企业表现尚可,大多数中小餐企生存艰难。2024年,随着消费者对经济和收入预期的持续下滑,餐企面临的外部形势更加严峻,这将直接影响上游调味品的供应。另外,现有的餐饮渠道,大多数由海天、李锦记把持。以海天为例,在其250亿+的收入体量中,以餐饮为主的B端渠道占比达到60%-70%,其地位一时难以撼动。

  看起来,百亿目标的实现困难重重,但重新掌权后的“火炬系”对新上任的管理层颇为看好。

  去年10月,中炬高新控制权回到“火炬系”之后,公司聘任了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在内的多位“华润系”高管。新管理层上任之后,对公司人力和组织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意在为后三年的打仗做准备。

  这一幕看起来有些似曾相识。当年姚振华的“宝能系”掌权中炬高新之后,也曾展现出昂扬的斗志,实施了一系列变革,还于2019年提出了“双百亿”目标,即在五年内要实现健康食品产业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年产销量过百万吨。具体打法,同样也是内生、外延相结合,内生式发展目标80亿元,外延式发展目标20亿元。

  至于结果,众所周知,由于股东之间长时间的“拉扯”,“双百亿”目标非但没有达成,中炬高新近四年的收入体量一直在50亿左右浮动,增长几乎停滞。而这四年期间,海天从220亿做到了250亿,千禾味业从17亿做到了近30亿,后者2023年的净利润水平甚至已经超过中炬高新。

  相较于当下的存量市场,中炬高新失去的四年,头部企业更易从市场中探寻到增长路径。某种程度上,公司现在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当然,控制权之争平息之后,公司的管理层进一步企稳,可以集中精力发展调味品业务。但很多时候,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很难跟大环境对抗。当大多数人下调了对经济和收入的预期,中炬高新也很难上演人定胜天的商业传奇。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