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于航天高科技、服务于军事应用,航天长峰全力推动“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发展。近年来,航天长峰相继攻克了一系列高端医疗装备领域长期“卡脖子”的难题,多项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取得了创新性、战略性成果。
航天长峰是中国最早的呼吸麻醉、监护设备开发制造商,也是央企中极少数具备生产三类医疗器械资质的企业之一。日前,航天长峰总裁苏子华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详细解读了航天长峰肩负“让社会更安全,让生命更健康”的使命之下做出的努力与探索。
“未来5年,我们将深耕军用市场、医疗市场,持续推动大安全、大健康产业发展,拓展营销模式与渠道覆盖规模,成为复杂大型信息系统规划设计与集成商、高端产品研发与制造商,持续打造一流航天安全高科技上市公司。”苏子华信心满满地表示。
面对挑战:打破进口产品垄断
“在保证客户订购需求的前提下,前不久,我们主动提供合计100台呼吸机,让全国各大医院一线临床先行救治危重症患者,以解燃眉之急。”苏子华介绍说,目前已有多家医院与公司取得联系,航天长峰也陆续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清华大学长庚医院等多家医院完成多部呼吸机设备的安装、调试和培训工作,正加紧对接各大医院需求陆续完成其他设备投放。
据了解,国产呼吸机在压缩机、芯片、传感器、电磁阀、氧气源等核心零部件上仍严重依赖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国际供应商。在供应链上,中国企业并不占优势。
航天长峰医疗研发团队认识到中国医用呼吸机市场的急迫需求,该领域国产化率较低,单机成本很高。“作为航天央企,我们必须肩负起以航天力量服务国计民生的政治责任,尽早打破进口产品垄断,推动以呼吸机为代表的更多高端医疗装备加快实现国产化,让更多病患用得上,这是我们的目标,更是责任。”
据介绍,2020年至今,航天长峰通过不断整合资源扩大产能、组织力量集智攻关,创新打造了更多呼吸机系列新品,持续加大对生命支持领域的投入力度。公司自主研制的危重症呼吸机以及重症有创、无创呼吸机等系列产品,已投放市场并获得认可。“经过我们和业内同仁的共同努力,进口品牌的重症呼吸机采购价格已经从原来动辄四、五十万元一台,下降到了三十万元左右。”苏子华说。
创新能力:多次里程碑式突破
任何一种收获,都需要经历一段过程,但只要坚持,总会拨云见日,迎来曙光。
仅过去的一年间,航天长峰在医疗器械领域,便获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绩:8200、8300呼吸机取得注册证书;自研开发“弹性波正压振荡通气”模式,属国内外首创;自主创新国内首款具备浓度自动补偿功能的一氧化氮治疗仪成功取证上市;8500等多款呼吸机类设备成功进驻国内各大医院。另外,公司与国内生物医学工程顶尖高校等单位联合申报的“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平台”成功获批,为公司高端医疗设备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提供了更广阔的产业生态舞台。
“我们在产线建设方面进行了统筹部署,主攻智能制造新模式,正在建设实施一条国内呼吸麻醉产品智能化自动化柔性生产线,将能实现工艺、计划、执行、质量各应用集成和信息融合,应用数字化装备、立体仓储、数据联网、物料识别等,实现数字化车间运行管理及过程全闭环管控。”苏子华介绍说,航天长峰正逐步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运营管理数字化、供应链协同数字化、仓储物流智能化,以数据全面驱动生产实现生产运营数据动态分析及可视化,生产效率预计将提升超过30%。
更令人欣喜的是,航天长峰又一高端国产医疗装备——国产高性能ECMO人工膜肺氧合系统装备动物在体实验成功。
ECMO是重症救治高端医疗装备,全系统由多个复杂部件组成,研发难度极大,其核心技术和产品一直处于国外垄断状态。“ECMO系统研发”项目由航天长峰牵头,联合国内10家顶级单位组成团队,在2021年取得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近日,项目团队研发的国产高性能ECMO(ACM9000)全系统在实验羊身上历时14天良好运转,取得了多项里程碑式的突破。这标志着航天长峰已突破“卡脖子”技术,掌握了ECMO核心技术,该项目目前已进入精打细磨、进一步验证及准备取证阶段。
初心使命: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作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下属单位和国内首家经国防科工委批准的军工资产上市企业,“科技强军航天报国”流淌在航天长峰的血脉中。
据了解,航天长峰在军队信息化领域深耕已超过16年,在边海防、军用电源配套、红外光电装配国家重点型号等方面形成了成熟稳定的区域市场,产生了一定规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在国家对航空、航天领域自主创新要求提高的大趋势下,依托于航天高科技、服务于军事应用,航天长峰将重点打造军民品领先电源供应商和红外产业第一梯队军用配套商的业务“双星”。
同时,依托全国首个智慧边海防试点建设总体单位的优势,航天长峰正进一步推进广东等沿海省份的多个边海防项目。苏子华介绍说,未来,航天长峰还将积极拓展智慧靶场、智慧军营、智慧阵地、智慧军校等新的业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