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澎湃新闻2024-04-20
用高校教育赋能区域发展,用区域发展促进高校就业,将市场“需求侧”与教育“供应侧”更深度结合,一个“双向奔赴”的大平台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搭就。
4月19日,“高校服务临港新片区就业育人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电机学院召开。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上海市教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以及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临港地区34家企业的150余位嘉宾出席成立大会,共谋就业育人发展大计。
4月19日,“高校服务临港新片区就业育人联盟”成立大会召开。主办方供图
记者从上海电机学院了解到,“高校服务临港新片区就业育人联盟”的首批联盟成员包括全国30余所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沪上高校,以及常熟理工学院、南阳理工学院等全国部分理工类地方本科院校;34家临港新片区企业,包括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等。其中涵盖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上海“3+6”产业体系和自贸区临港新片区“4+2+2”前沿产业集群。
会上,上海电机学院发布了成立“高校服务临港新片区就业育人联盟”倡议及章程。联盟的总体目标,是在国家战略集中承载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地的临港新片区实现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为支撑临港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积极力量。具体将围绕“四个平台”展开工作:
一是紧密围绕临港新片区人才需求,面向国内外高校发布引才政策、岗位需求信息,打造一体化就业协作平台;二是结合临港新片区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的高效融通,搭建产业发展需求侧和人才供给侧紧密对接的产教联动平台;三是凝聚各方资源,开展以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为背景的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提升项目实践,打造联盟成员单位之间协作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合作平台;四是发挥高校优势开展相关研究,为产业政策、人力资源配置等提供决策咨询,打造就业育人的智库研究平台。
事实上,作为联盟的发起地,上海电机学院在2023年有10%的毕业生选择了留在临港工作。上海电机学院院长龚思怡表示,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有责任也有能力为这片热土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急需人才。“高校服务临港新片区就业育人联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需求应运而生。
“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搭建一个高校与临港新片区企业沟通合作的桥梁,更在于以更高的站位、更深的视角来审视和谋划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将人才的市场需求侧与高校的毕业生供给侧进行联动。”龚思怡表示,联盟有助于最大限度凝聚政府、高校和企业多元主体的资源和力量。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浩指出,希望联盟各成员以“高校服务临港新片区就业育人联盟”的成立为契机,充分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及时宣传政策,定期推送需求,引导更多的优秀青年投身临港新片区建设。准确把握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紧密围绕临港新片区的主导产业,通过开展全方位供需对接,赋能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