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隧道股份2024-09-06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围绕国家战略,隧道股份将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赋能行业与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STEC
隧道股份上海能建坚持“创新协同”发展理念,抢抓“双碳”机遇,努力实现新兴业务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承担的上海LNG项目储罐扩建工程冷能发电装置项目是国内首创且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冷能发电设施,项目首次实现LNG接收站外输供气系统与冷能发电系统的深度整合与联动运行,保证装置主体气化功能可靠性达99%,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性。此外,项目首次研发了冷能发电装置智能控制系统,高达50%的最大可调负荷率可确保冷能发电系统在调峰气化工况下的平稳运行,并可实现无缝切换和“一键式”启停。项目设计年发电量达2400万千瓦/时,可减少能耗近7000吨标煤/年,减少碳排放约1.87万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多赢。
STEC
隧道股份数字集团坚持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以数字孪生领域的车路协同路侧感知技术助力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发展。在奉贤区智能网联示范区车路协同应用建设项目中,项目团队利用车路协同技术和设备,通过智慧路口建设、搭建车路协同环境、无人驾驶测试等,为智慧交通多场景应用搭建了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车、路、城信息的共享和交互,为减少交通运输碳排放提供新路径。据测试分析,在产业集聚效应下,依托自动驾驶项目可实现日常出行“最后一公里”综合降碳30%以上。
STEC
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将绿色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大力推进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预制构件制造。在海盐构件智造超级工厂,基地通过集中供能的方式,产出厂区内管片蒸汽养护所用蒸汽,及焊接使用的二氧化碳等生产必需材料,在提高能源供应稳定性与效率的同时,实现节能降碳,年节约2600吨标准煤;基地车间屋面大面积覆盖光伏发电系统,利用面积约6.5万平方米,年发电量达5.4MW,为预制构件的生产提供绿色电力能源。
STEC
隧道股份市政集团持续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从新材料、新工艺着手,为产品革新、产业革命提供强大动力。在承建的湖北大冶市城乡一体化综合能源站项目中,共新建13处新能源站,其中在建二级站大冶东站、金山店站是集加油、加氢、充电与综合休闲服务于一体的智慧综合能源站,单站最大加氢能力达3000kg/d,为国内首个35MPa/70MPa混合固定加氢站,设计加氢机最大加注速度大于7.2kg/min,将大幅提高加氢车辆的加注效率。同时服务中心采用光伏屋面、光伏幕墙发电用于办公照明等,设计年发电量达8.35万KWh。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清洁能源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构建多元绿色、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STEC
隧道股份上海路桥倡导绿色施工,通过先进的建设工艺,提供更具生态、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在吴淞江工程(上海段)新川沙河段桥梁工程施工2标建设中,项目团队利用绿色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现“快施工、高效率、低影响”的高品质建设。其中,沪太路飞云桥采用桥梁结构全预制拼装工艺,新建主桥钢箱梁采用轻型开口式薄壁组合钢箱梁结构,承载力用钢量比常规钢箱梁减少约40%;主桥桥面板、南北引桥桥梁结构均采用工厂化预制;此外创新采用“旋挖扩底钻孔灌注桩”工艺,单桩承载力比常规增加40%,材料节约达36%,成功实现了软土地区大型桥梁旋挖扩底桩的首次运用。
STEC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紧盯行业发展趋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工程设计全生命周期。在九江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系统综合治理二期项目的雨水循环中心+地下二层调蓄地基坑设计中,项目团队在传统十字交叉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撑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装配式组合型钢支撑体系,节约总体造价约20%。基坑最大水平位移仅约18mm(0.11H),支护体系效果良好,在保障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效率以及环境保护方面效果显著。
STEC
隧道股份城市运营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城市绿色低碳与高质量发展,在成基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一期过程中,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可持续能源模式,在占地700平方米的屋顶上,成功构建75.6kW的分布式光伏系统。该项目选用高效能的600Wp单晶硅光伏组件共计126块,确保电能的高效转化与稳定输出,同时实现380V的并网电压等级。截至今年7月底,总计发电7.55万度,平均日发电约238度,日均上网电量28度。据数据分析,后续年发电量可达97000度,其中上网电量约10000度,为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孕育新动能。
STEC
隧道股份城市环境以城市生态为切入点,积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实现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在合流污水一期干线修复工程中,采用薄壁不锈钢内衬+壁后注浆的修复工艺,实现全国首例大规模进行大管径污水干线全断面修复,并以370米的连续修复长度创下该项工艺单次作业的最长纪录。项目完成后,1414米的混凝污水管将焕然一新,显著改善苏州河水质污染,保障竹园片区排水系统运行安全。
以绿色为基
以科技为翼
STEC深耕新质生产力
迈向绿色发展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