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经济网2021-08-30
随着国家组织药品集采进入常态化,中标药企的供应保障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因为中标药品“布洛芬缓释胶囊”在山东省未按约定供货,华北制药被国家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列入“违规名单”,并被取消在2022年5月10日前申报国家集采的资格,一时间引发了社会大量关注。
医药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关系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如何为老百姓提供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药品带量采集正是其中的关键一环。药品带量采集通过以“量换价”的机制,实现了药价的显著下降,也让老百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让利”。通过国家集采的方式来挤压医药价格中的水分,才能更好筑牢“健康中国”的一砖一瓦,真正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医药企业应该秉承契约精神,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就此次“断供”事件来看,中标药企有义务如约完成既定药品生产供应,虽然华北制药可能因某些意外因素导致产能不足,但这并不代表企业可以轻易放弃履约。该事件暴露出华北制药缺乏基本的履约意识,在困难面前不是想着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找客观因素来逃避责任。此前,从来没有中标企业在“预判产能—竞标—中标—扩产—供应”这一链条上出现过断供。作为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以来首次出现的违约情况,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惩诫。
作为有“医药长子”之称的国有药企,华北制药本应是履行约定的模范、承担社会责任的模范。因自身原因没有履行相关约定,让人遗憾。相关部门选择替补企业及时进场,有效的保证了相关药品的临床使用。履约应该是企业最基本的义务与责任,如果不能确定自身能否接受相应的订单,随意竞标,就可能给相关药品的使用造成不可小觑的严重影响。中标必须履约,违约必受惩诫。严惩这类违约行为,为的就是更好维护社会信用体系。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契约精神”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根本,违约,只会加速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用流失。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那些失约企业受到应有的惩罚,才能更好构建互信社会,助力行业的繁荣发展。华北制药因“断供”集采药,只能自食恶果。这也给更多企业敲响了警钟,守信应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切莫因为眼前的利益,动摇了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