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华北制药(600821.SH)在连续两个交易日累计跌超12%后企稳,收涨2.25%,报9.07元/股。
8月24日晚间,华北制药发布2021年上半年财报,营业收入55.83亿元,同比减少5.65%;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00.5万元,同比减少99.16%;扣非净利润为-0.3亿元,同比减少405.67%。
华北制药近期因“集采断供”事件而备受关注,上半年业绩也并不理想。
净利润骤降99%
虽然华北制药在公告中并无说明净利润骤降的原因,不过银柿财经记者注意到,华北制药2021年一季度净利润问题就已凸显,当期即亏损5719.99万元,从单季度来看,实际上今年第二季度实现了5820.5万元的盈利,使得上半年累计净利润转正,业绩增长势头良好,结束了此前连续两个季度的亏损。
从财务数据来看,尽管近两年华北制药年营收都超过百亿大关,但实则长期徘徊在盈亏平衡线,毛利率保持在35%左右波动,算上期间费用之后的营业总成本基本与营收相当,从2011年至今净利润都没突破过2亿元,多个年份只有几千万元的微利,对于一家年营收达数十亿甚至超百亿的药企来说不算出色。
记者注意到,2021年第二季度华北制药净利润的回暖,主要是由于当期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减少。
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其销售费用为5.45亿元,环比下降18.6%,同比下降33.12%;管理费用为1.06亿元,环比下降44.21%,同比下降27.89%。
此两项成本的下降,为华北制药创造了数千万元的利润空间。
实际上,华北制药今年一季度的亏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管理费用激增。
数据显示,一季度的管理费用为1.9亿元,同比增加82.68%,刷新了上市以来管理费用的最高纪录。公司指出,管理费用的增加是因为石家庄新冠疫情影响,综合费用增加所致。
半年报中,华北制药提及了业绩驱动的因素,生物药板块收入8.13亿元,同比增长11%;制剂收入26.93亿元,其中9个创效大产品收入16.5亿元,占制剂收入比重提升至61%;农兽药和大健康板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4%和22.5%。
据悉,华北制药的优势主要在抗生素领域,青霉素系列、头孢系列产品品种齐全,覆盖了原料药到制剂的大部分品种,形成了从发酵原料到半合成原料药再到制剂的完整产品链。
公司主要产品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注射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等产销量居行业前列。2020年公司47.99%的收入来自于抗感染类产品。
陷入“集采断供”风波
在风险披露部分,华北制药提及,近期国家医药行业改革、多项产业政策出台将导致医药产品价格持续走低。
实际上,华北制药近期因集采断供事件受到关注,就有市场猜测和集采价格较低有关,不过从事实来看可能并非如此。
8月20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公告称,第三批国采品种布洛芬缓释胶囊的中选企业华北制药在山东省未能按协议供应约定采购量,经相关部门多次约谈协商仍未改善,根据有关规定,决定将华北制药列入“违规名单”。
同时,华北制药也被取消了2021年8月11日至2022年5月10日参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活动的申报资格。
联采办就“华北制药断供”事件表示,布洛芬缓释胶囊共有4家中选企业,其中华北制药的中选价格是最高的,为8.04元每盒(30粒)。
集采前,华北制药的布洛芬缓释胶囊在天津、山西、青海等部分省市的医药集中采购平台上销售价与中选价接近,但由于未实施带量采购,2020年该药销售额仅有50余万元。集采后,采用“量价挂钩”的方式,约定了华北制药以中选价在山东等7省市供应7975万粒,一年销售额可超2000万元。
据记者了解,同一批的集采中,还有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易亨制药有限公司3家企业同时中标,相应中标价格为4.8元(0.3gx24粒/盒)、4.05元(0.3gx20粒/盒)、5.39元(0.3gx24粒/盒)。其他药企的同类药品并未有断供的消息传出,同时集采的采购标书中也有要求企业不得低于成本报价,通过公平竞争产生中选结果。
此前8月22日傍晚,华北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布洛芬缓释胶囊中选后,虽然公司积极采取了相关措施,但由于现有产能不足,责任单位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注册和变更政策调整,加之疫情影响,导致公司无法保障正常供应。
从数据上看,该品类为华北制药贡献的收入不多。
华北制药称,公司布洛芬缓释胶囊2020年销售收入为50.22万元,占公司2020年度营业收入的比例为0.0044%;2021年1月~7月,该产品销售收入为293.81万元,不会对公司当期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在公告中华北制药也指出,鉴于国家第六批药品集中采购的拟采集产品等信息尚未公布,公司尚无法预测至2022年5月10日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活动及入选产品的销售情况等对公司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