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低谷的老牌农业巨头东方集团(600811.SH)放弃追求规模化,正在寻求业务的新突破。
6月17日,东方集团公布其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相关议题。从中可以看到,在被房地产拖累多年后,东方集团正在加快房地产业务的资产处置以实现资金回笼。
于此同时,在战略上,东方集团表示,鉴于当前大宗贸易市场发展趋势,为降低其经营风险,公司自2023年开始持续缩减毛利率较低的大宗农产品贸易业务,不再追求规模效应,进一步专注于农副食品加工业务,重点推进海水提钾项目产业化,实现公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公开信息显示,东方集团于1989年成立于黑龙江哈尔滨市,主营业务为现代农业及健康食品产业。主要产品包括大米加工销售、油脂加工销售等。其全资子公司东方集团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曾六次荣登中国粮油榜,获得“中国十佳粮油集团”称号等。
除了农业领域,东方集团的业务还涉及房地产、金融、港口。工商资料显示,东方集团还分别持股民生银行(600016.SH)和锦州港(600190.SH)。
2023年,东方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0.80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6.0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7亿元,这也是继2021年以来,东方集团连续第三年创下亏损。
对此,东方集团表示2023年,其房地产业务资产处置未达预期、主营业务现代农业及健康食品产业业务量出现缩减。
不过现代农业及健康食品业务已经较2022年同比实现了减亏,其油脂加工业务经营虽有改善、但实际加工规模与预期仍存在差距;同时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下跌,水稻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市场信用风险增加等因素影响,东方集团大宗农产品贸易业务量持续缩减、毛利率出现下滑。
针对面临的上述阶段性困难的经营局面、尤其是房地产行业风险的持续影响,东方集团管理层表示,仍将紧盯市场政策和机会,力争尽快实现资产处置和资金回笼,降低房地产行业风险对公司整体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
除了房地产行业方面的影响,东方集团现代农业业务也面临较为严峻的外部因素。
2023年,整个水稻行业种植面积减少,优质水稻产量下降,优质水稻收购价格高开高走并持续上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为4.34亿亩,下降1.7%;从产量来看,稻谷产量4132.1亿斤,减少37.8亿斤,下降0.9%。
东方集团表示,稻谷烘干收购、稻米加工、大米经销批发等各环节的产能和经营主体均严重过剩,稻谷收购价格高开高走并持续上涨,而大米销售价格却没有相应跟上稻谷价格上涨的脚步。
而在消费端,大米口粮消费市场需求逐年下降,导致稻强米弱现象长期持续,市场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
油脂业务方面也是,国产菜籽难以满足自身需求,需依赖进口菜籽弥补国内需求缺口。公开信息显示,近年来进口自加拿大的菜籽占比在九成以上,少量进口自俄罗斯和蒙古。自2022年四季度起国内进口加拿大菜籽量大幅增加,2023年进口菜籽量达到历史新高。
东方集团称,国内进口菜籽供应充足,同样压制菜油价格。
此外,2023年,东方集团实现农产品购销主营业务收入33.97亿元,下降下滑59.81%。对此,东方集团表示,鉴于当前大宗贸易市场发展趋势,为降低公司经营风险,自2023年开始持续缩减毛利率较低的大宗农产品贸易业务,不再追求规模效应,进一步专注于农副食品加工业务,重点推进海水提钾项目产业化,实现公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界面新闻注意到,2023年东方集团启动东方海钾(莆田)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海水提取氯化钾项目(一期)建设,东方集团最初计划该项目2023年底投产,但至今还尚未正式投产。
对此东方集团表示,该项目建设正在推进中,由于项目施工进度原因目前尚未建设完毕,公司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产。
规模化效应一度被企业奉为成长壮大的圭臬,对于东方集团放弃追求规模化效应,香颂资本沈萌告诉界面新闻,在经济上行的时候,规模化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更大的竞争优势,收益增长超过成本增长,而在经济下行的周期,规模化的成本压力大于收益水平,因此企业需要更注重收益率。
知名财税审专家、资深注册会计师刘志耕告诉界面新闻,规模化策略的选择与否要考虑到市场需求、资金规模、技术能力、人力资源、技术进步、市场竞争、市场风险等因素。
企业放弃规模化生产的情况一般来说主要有,因外部情况变化,市场购买力大幅下降;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利润率偏低,以及企业为了自身产品的结构优化升级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