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山西汾酒(600809)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茅五汾”到来前夜,华润为何要减持山西汾酒?

http://www.chaguwang.cn  2024-05-30  山西汾酒内幕信息

来源 :云掌财经2024-05-30

  最近,有A股白酒投资者感叹道:

  无论何时,资本市场上的风云都在不停地变幻,晴空万里与愁云薄雾几乎在刹那间就能够完成交替。

  就像山西汾酒,在前段时间的财报季里,每股股价走势还相当不错。

  一路从245.58元,杀到了最高273.68元的市场高点,颇有一副要重回300元大关的豪迈气势。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在此背景下,山西汾酒的第二大股东华润系华创鑫睿却突然宣布了减持。

  虽然减持的不多,减持比例不超过800万股,预计套现也就超20亿元左右。但问题是,从投资收益最大化的角度看,现在山西汾酒正处于市场上升期,身为第二大股东的华润在此时减持似乎并不算是个特别明智的选择。

  而且放长远来看,这还是华润从2018年战略入股山西汾酒以来的第二次减持,距离上次减持还不到9个月的时间……

  所以哪怕减持的理由说得很充分——基金到期退出安排,但还是激起了不少投资者们的担忧,甚至华润减持山西汾酒还在近几天成了A 股白酒板块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或许是受此影响,山西汾酒原本的股价上涨态势不仅被打断了,甚至还开始了一路震荡下滑……

  

  华润减持山西汾酒,有哪些可能?

  老实说,现在投资者们之所以如此关注华润减持山西汾酒,其实就是担忧减持之外会不会有其他的“潜台词”。比如说嗅到了山西汾酒某些潜在的风险?又比如说山西汾酒的估值是不是已经达到了阶段性顶点?

  还有就是,现在已经发生的减持会不会给山西汾酒带来更大的影响?

  对于这些疑问,目前有些是可以找到答案的,但有些或许还要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一是减持时机方面,2018年2月,华创鑫睿以近52亿元价格受让山西汾酒11.45%的股权时,双方就曾约法三章。华润鑫睿在股票过户后60个月内不得转让给他人,但可在36个月后转让给其接控股股东华润创业;五年内,汾酒集团不会再向第三方转让山西汾酒股份,根据法规进行的股份划转除外。

  简言之,在去年上半年到期前,华润是不能减持山西汾酒的。

  不过老实讲,去年上半年山西汾酒的股价表现也一般,最低甚至跌到了183.95元/股,直到7月份才开始触底反弹。或许正因如此,华润才在第三季度首次减持了约300万股。因为当时减持新规尚未出台,所以华润的减持行为并未公告,也就没有引起资本市场的骚动。

  而现在,虽然相较于山西汾酒巅峰时期的股价明显不如,但整体也算是一个爬坡上升中的估值高点,所以抛开投资收益最大化的角度看,此次华润减持是符合投资逻辑的。

  二是减持方式方面,此次华润的减持,是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完成的。那么按照规定,大宗交易的接盘方也就是买方,在6个月内不能卖出山西汾酒的这部分股票,所以即便是有人想要借机砸盘,也多是在6个月后,近期的筹码结构几乎不会受减持影响,更多是在资金情绪面上会有点波动。

  这有什么意义呢?举个反向例子:去年5月份,山西汾酒曾经历过一次闪崩,5天4.39亿资金撤退。随后,有山西汾酒工作人员表示:“就资金盘口的表现来看,机构在背后操作出货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公司有进一步的调查结果,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的义务。”

  如此来看,哪怕此次华润减持了山西汾酒,但整体的投资态度却依然是积极的。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如果说华润非要减持的话,又为何不愿意等到更好的时间出手呢?毕竟,现在山西汾酒距离白酒“探花”的宝座,几乎就差一步之遥了。

  对此,有投资者猜测是华润受房地产影响,急需资金回血,所以才没有等到价格最高点就套现了。

  只不过问题是,现在这点减持规模,无论是回血还是补救地产好像都不太够。

  所以再回到山西汾酒的投资风险方面,我认为此次华润减持,可能还是因为那个公开但不透明的白酒渠道库存问题。

  对于白酒库存,现在不少经销商们都在借着媒体之口喊渠道难,而我们通过电商平台也确实能看到品牌白酒的价格倒挂情况,但即使如此,品牌酒企们的业绩却依然是亮了瞎眼。

  那么很明显,这其中必定有一个是存在“水分”的。

  事实上,从存货数据来看,一个与五粮液,泸州老窖们明显不同的点是:山西汾酒存货中的“库存商品”的规模占比,在近年来始终居高不下。

  特别是从2019年以来,山西汾酒的库存商品规模便没有再低于过存货的40%,分别为51.14%、40.49%、43.66%、42.6%和44.36%。

  超40%的库存商品白酒占比是什么程度呢?

  2023年,茅、五、泸的库存商品占比分别为4.8%、21.61%、19.94%,而山西汾酒则为44.36%,几乎是茅台的9倍、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的2倍有余。

  当然可能会有人表示,从产销量来看,同期每升130元及以上的中高价酒的产销剩余量为1892.91千升,其他酒类剩余是16606.8千升。

  这似乎就意味着,山西汾酒的中高价酒是供不应求的,而且大多数存货剩余的,也好像都是更便宜的其他酒类。

  但事实上,这种判断方法可能并不准确。因为从量价的角度看,过去一年,山西汾酒中高价酒销量59965.47千升,销售收入2320323.75万元,那么每千升就是约38.7万元。同理,其他酒类每千升约是5.86万元,两者的价格价值不同。

  至于存量方面,销量确实是成品酒,但产量却好像并不只有成品酒,还有其他半成品。再加上现有存货的108147.71千升成品酒中,中高价和其他酒类占比并不清楚,所以从产销量来判断山西汾酒的渠道库存,可能就会出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谬误。

  当然,如果要粗略判断品牌酒企是否存在向渠道压货,其实也不必如此麻烦,看市场价就知道了。汾酒主推的大单品青花汾30复兴版官方指导价为1199元,但在去年6月初山东、河南、山西等多地经销商的报价已经降到了不足900元,直到现在部分小烟酒店的报价也仍在890元左右徘徊。这就说明山西汾酒的渠道库存问题可能也确实不容小觑……

  挺进“白酒第三”前夜,山西汾酒的高端化何时圆梦?

  按营收来算,当前排在白酒第三位置上的是洋河股份,2023年实现营收331.3亿元。山西汾酒排第四,为319.3亿元,两者仅差12亿元的距离。这对于当前营收增速两倍于洋河的山西汾酒来说,几乎已经是触手可及了。

  至于泸州老窖,业绩增速和汾酒差不多,但同期营收规模却仅为302.3亿元。所以在齐头并进的情况下,山西汾酒这个白酒探花的位置不仅很快就能拿到,而且还将拿的很稳。

  客观来讲,山西汾酒能有此表现并不令人意外。

  因为,在酱酒中,茅台确实是标杆,但仔细想想也还有郎酒、国台等与之争锋。至于浓香就更多了,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等同行竞对也是一抓一大把。

  但山西汾酒不一样,在清香白酒赛道中,其就是唯一的头部品牌代表,也是现在唯一能够享受到整个清香型白酒市场红利的品牌,所以山西汾酒能有此表现实属正常。

  如此一来,山西汾酒距离“汾酒复兴”可能就剩下一个难题了,即推进品牌高端化上行,培育出高端“百亿大单品”。

  天眼查APP显示:2023年,山西汾酒中高价酒类贡献收入232.03亿元,同比增长22.56%,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仍在七成以上。其中,青花系列销售占比达到46%,对应金额146亿以上。次高端的青花20为百亿大单品,但被视为冲击高端化的青花30却没有太多声音。

  

  虽然说靠着青花20,山西汾酒的日子似乎也挺舒坦的,但可惜就是,现在稍微有点历史底蕴的品牌白酒几乎都扎堆在次高端领域,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品牌稍有不慎就可能跌落下去。

  就像洋河一样,为什么坐不稳白酒探花宝座?除了管理层外,很大程度上就是缺乏品牌高端化的壁垒和优势。谁都能进来挑战,那么洋河又如何能坚守得住呢?

  所以,山西汾酒想要在未来坐的稳,现在同样也需要做好青花30的高端化。

  那该怎么做呢?方法还是营销、涨价那一套,但发力的时机很重要。我认为,现在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时机。

  一是有去年茅台、五粮液们的涨价铺垫,现在山西汾酒青花30涨价也不算太离谱,二是现在终端市场的价格倒挂,是由白酒库存与市场消费需求失衡所引起的。

  按照基钦周期或者说“库存周期”理论来看,白酒的库存和市场需求关系可以分为4个循环阶段:一是库存与需求齐升的主动补库存阶段(繁荣);二是库存上升、需求下降的被动补库存阶段(衰退);三是库存下降、需求下降的主动去库存阶段(萧条);四是库存下降、需求上升的被动去库存阶段(复苏)。

  而大家都知道,从去年以来,去库存就已经成了各大品牌酒企和经销商们共同的首要任务。至于今年春节旺季白酒动销的整体良好,则又可以看做是白酒弱复苏的一个市场信号。所以2024年的白酒行业很可能正处于去库存的后半段,在主动去库和被动去库之间。

  如此一来,虽然品牌涨价可能会挤压经销商们的利润空间,但库存与需求恢复正常却也已经近在眼前。那么当市场库存进入拐点时刻后,白酒行业也势必会迎来更加激烈的分化竞争,最后决胜的关键很可能还是要看“品牌力”。

  也或许正因如此,从去年年底开始,整个白酒行业才会“顶风”掀起了这场集体涨价潮。毕竟,价格是白酒竞争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同时也是品牌价值的最直接表现……

  但很遗憾的是,山西汾酒此次选择涨价的是青花20,所以巩固的也只是次高端品牌形象,但这对于其“汾酒复兴”的远大目标几乎带不来更多助力。

  其实从客观来讲,进入3月以后就是白酒淡季,而白酒市场又普遍存在着“淡季做价格、旺季做市场”的行业规律。即在白酒淡季期间,品牌酒企会通过收缩渠道政策,提高出厂价等手段提升渠道信心,提升品牌形象。而在旺季酒企又会加大对市场的费用支持力度,以价换量,加快动销。

  所以要说涨价冲击高端化,对于山西汾酒来说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