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底层技术与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互嵌交融,让数智时代成为开启人类社会下一个文明高潮的序曲。数据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新生产要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产生、积累、应用。面对整个社会对于数智化转型升级的集体愿景,企业开始紧跟风口,急速扩张,抢先上车。然而当谈及如何通过数智化实现“降本增效、提高利润、提升服务”等务实合理的诉求时,很多企业又在转型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四顾茫然和无所适从的尴尬。显然,在数智浪潮如此巨大的呼声中,我们需要更多理性的思考,更审慎地去看待这场数智化转型的大变革。
01
数智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根据埃森哲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最新发布的研究显示,中国企业通过数智化转型,取得出色经营绩效的比例,由去年的11%跃升至16%,虽然这一比例相比过去几年在不断提升,但事实上数智化转型成功的企业仍是凤毛麟角,企业间数智化能力差距导致的经营绩效差距正在加速扩大。
为什么企业数智化转型会如此困难?过去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建立起来的ERP、CRM、PLM、OA、BPM等系统,为什么难以发挥出数智化转型的真正价值?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应该明确数智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们不是为了数智化而数智化,数智化转型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价值。对政府来说,这个价值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提供优质政务服务,增强公众服务满意度;对企业来说就是降本、增效、提质,最终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并获取利润。与信息化不同,数智化不仅是纸质转信息,线下转线上,人工转系统,提高信息联通和协作效率;也不仅仅是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为企业经营提供决策支撑。数智化是对业务(流程、场景、关系、员工)进行重新定义,在变革过程中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重组优化原有业务流程,提升运营与决策效率,使企业从前端到后端,逐步全面实现无需人工介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这是一种从信息到行动的不断挺进,它会不断卷入全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让企业大规模协同、改善用户体验、提升业务品质、建立风险防范体系等价值目标得以最大化实现。
企业数智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不应把数智化当做疫情之下的权宜之计,而是要看到数智化转型的长期价值,结合自身特点分阶段、分步骤地理性规划,持续投入,切忌急功近利。对于中小型组织来说,需要找到数智化的优先级,从最迫切、最体现效能的切口入手,从而逐步扩大到其他领域。对于大中型组织来说,需要分段规划,逐级提升:第一步要做“多”,让数据尽可能多接进来,实现全量全要素的连接和数据的实时反馈;第二步要做“准”,通过数据治理,实现数据源清洁、可信,提升数据准确度,并与业务流打通;第三步要做“动”,随需而动,快速地响应用户多变的需求,实现个性化精准定制;第四步要做“治”,实现企业治理和社会治理的质变与飞跃。可以说转型是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进程,而数智化只是其实现的手段。
02
以数智化提升用户体验
从我们自身而言,摆在网新面前的数智化转型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一方面,颠覆性的外界变化要求我们持续适应数字原生的发展速度和阶段,在瞬息万变的商业市场中拥抱变化并保持竞争力;另一方面,网新致力于做客户数智化转型的合伙人这一身份角色,势必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数智化能力,更精准地发掘客户真实需求,创新行业数智化应用场景。
如何做好客户数智化转型的合伙人?我们要和客户彼此成就,就像两位挚友。在这一对关系中相互促进成长,彼此托付,想你所想,应需而动。所以我们说,以数智化提升用户体验是关键。数智化就是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经验模型化、模型算法化、算法软件化”,为智慧应用提供敏捷服务。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产品方案能够打动客户,帮助客户更简单、更快捷、更安全、更主动、更愉悦地解决问题;同时我们的方案也能帮助客户的用户提升满意度,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进而实现效率提升和商业模式的改变,那我们的客户也一定会去憧憬数智化,积极践行数智化。网新需要锻造这样的核心竞争力,把良好的端到端体验作为获取新客户的加速器,把基于口碑的极致体验作为提升老客户价值的助推器,以此赢得客户的留存、复购与推广。
03
技术融合的剧变效应
数智化转型必然要谈到技术的融合与创新,不是技术+技术,而是技术?×技术的剧变效应。事实上,所有新产品,本质上都不是单一的技术支撑,而是许多技术融合剧变的产物。比如,药物开发的速度之所以不断加快,不仅是因为生物技术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发展,还得益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材料科学等技术向生物技术领域的靠拢。换句话说,技术演化的过程,不是单纯的加法题,而是一道乘法题。这样的技术剧变效应触发了我们在数智化转型中的更多思考,也成为网新开拓新的市场的破局点。
比如,在能源数字化领域,网新恒天开发的云南电力新零售交易平台,利用电子商务高效性、便捷性、集成性等特点,将电子商务技术和电力零售交易深度融合,打破传统电力市场交易模式,以线上交易取代线下交易,实现电力零售交易电子化、数字化。又基于云计算和AI大数据技术,形成电力交易全周期的管控链路,为交易双方提供安全可靠的交易环境,让电力真正实现了像普通商品一样自由、简单、高效地买卖,使其商品属性得到了真实和具体的还原。这是新一代数字技术融合的红利,也是网新创新行业应用场景,实现跨界技术融合与迁移的例证。
未来我们的物联网平台新零售平台区块链技术信用体系服务,这一系列的技术融合叠加与横向扩展,在新能源数字化领域又将创造多大的市场空间?这值得我们大胆去探索。
04
人和组织的转变
除了技术领域,我们还需要洞见数智化转型的本质,要意识到这是一场在技术外衣下对人的转变,是从手段到理念,从独自到协同,从点到面再到体的变革。它是需要全员参与的一个系统过程,绝不是某个部门的责任,更不是孤岛形式的存在。尤其对网新来说,我们作为客户数智化转型的合伙人,如若一直固守在原有的思维习惯和做事习惯中,公司势必陷入僵化,所谓的“数智化转型”也会沦落为一种盲目的跟风和叫嚣的噱头,这对网新今后的发展产生不了任何实质性的效用。因此,我们需要人和组织的转变,唯有通过转意识、转技能、转文化,我们的团队才有可能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提升经营管理效能,为网新的长足发展带来循环不息的动力。
首先,我们要转意识。从管理层到业务人员,从技术研发到公共职能体系,甚至每一个基层员工都需要加强对数智化转型的学习。要瞄准企业业务需求来转意识,在客户之前发现问题所在,并带着解决方案去服务客户。反之,如果我们不主动去转变意识,仍停留在等待客户提出需求后再解决问题的阶段,那我们就无法具备面对市场和客户足够柔性的应变能力。
其次,我们要转技能。过去我们员工主要通过人际交往来维护客户关系的状况要改变,我们要从客户所服务的用户立场出发,融合先进技术为客户所用,面向客户提出数智化转型方案,帮助客户提升用户体验,为客户实现降本增效,这才是我们要锻造和提升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针对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数智化,目前我们所处的阶段是做“多”和“准”,实现了全量全要素的连接和实时反馈,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并对数据做出分析判定,做到无人值守和自动化,并为决策提供支撑;也做了一部分的“动”,即部分的自助,自助购票,刷脸进站,自助托运行李等。未来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进一步的“动”,即业务随需而动,比如为机场提高飞机的靠桥率,为更多旅客省去坐摆渡车的麻烦;和做到进一步的“治”,实现企业治理和社会治理的质变,那么我们整个行业都会得到颠覆性的改变,这也是客户真正需要和期待的。
再比如,我们的IDC业务在面对巨头环伺,竞争激烈的市场时,能否基于用户所在行业特点来搭建云方案,能否给予用户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好的体验,通过深度剖析此类客户需求,从产品、工具和应用程序的集合、计价模式、技术服务、运维等各个维度服务好此类客户,形成行业云方案,并进一步修建护城河,逐渐形成该行业云品牌,这可能是网新(华通)云在云计算转型中可以重点培育的一项竞争优势。
再次,我们要转文化。解决经验浪费的有效方法就是共享,企业共享的经验,包括了萃取的知识和沉淀的能力。数智化转型就是要将企业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系统的功能,使知识和能力的载体由人转变成系统,让这些系统功能可以在不同场景中高效地被复用,这样企业经验的价值才能不断被放大。转文化,就是要将各自为战,转为开放共享的文化,让共享和使用别人的共享成为一种习惯。对网新来说,只有促进各成员公司、员工愿意把资源、能力共享出来,沉淀在平台上并赋能精兵作战,才能生成支持网新数智化转型的真正土壤和空气,进而孕育更多的可能性。在此我们也要认识到,转文化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要保证共享文化能被坚持不懈地执行,就要将共享精神注入到企业文化里,让有效的评价体系和及时的反馈机制不断维持共享的高效运转。
05
重视安全风险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数智化转型为企业带来很多好处的背后也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在今天,网络攻击可以让一座城市大面积停电,如美国油管攻击事件致全美进入紧急状态。全球因网络威胁、数据泄露而产生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作为客户数智化转型的合伙人,我们要把追求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的活干扎实、干细致,把核心资产、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等对接的账号及相关元素纳入进来,实施系统化防范,在攻防双方展开的永恒博弈中,网新安服也将不遗余力,助力各行各业守护信息安全,铸成信息安全防护盾。
总而言之,在数智化热潮面前保持冷静的头脑,重新思考当前数字经济和万物智联的时代,以崭新的视角重塑业务,依托数字化技术、产品和服务,高效链接客户、智能化匹配客户、适性满足客户,这正是网新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未来努力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