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中药上市公司广誉远发布公告称,公司当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今年12月22日,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广誉远在公告中称,目前,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及业务活动一切正常。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工作,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2月29日,广誉远股价低走。收盘价26.99元/股,下跌6.53%。同日,记者多次致电广誉远董秘和证代公开电话,询问涉嫌信披违法违规的具体事项等问题,电话始终处于忙音状态。
作为中药企业,广誉远的核心公司山西广誉远是国内现存无断代传承历史最悠久的中药企业和药品品牌。目前,公司业务包括传统中药、精品中药和养生酒三个医药工业板块,以及医药商业板块。核心品种包括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前两者为国家保密品种。
不过,广誉远近几年的日子并不好过。直到2022年,公司才结束了业绩“三连降”,但还处于亏损状态。在这期间,公司连续四年收到年报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问询函,被上交所问及业绩和经营问题。
而这些窘境与广誉远此前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以及公司经营策略有关,早有迹可循。在本世纪初,经营困顿的山西广誉远被郭家学收购。后者是当时医药界有名的资本狂人,创立了东盛集团,子公司东盛科技在1999年完成借壳上市。
但此后,因为并购暴雷、债务危机,郭家学卖出了丽珠集团、云南白药、白加黑等资产,并将山西广誉远被注入东盛科技。2013年,东盛科技证券名称变更为广誉远,上市公司开始往中药方向发力。
2013年至2018年,公司营收从2.68亿元增长到16.19亿元,归母净利润扭亏并一路涨至3.74亿元。在这期间,广誉远还完成了两次定增。其中2016年的一次涉及业绩承诺。东盛集团承诺山西广誉远2016年至2018年三年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33亿元、2.35亿元、4.33亿元。因而,虽然业绩走高,但广誉远实际上没有完成该承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承诺期一结束,广誉远业绩随即变脸。2019年至2021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2.17亿元、11.09亿元、8.54亿元,连降三年。
同时,时至今日,作为“中华老字号”的广誉远都会在自己的年报中提到公司品牌影响力薄弱、市场话语权不足。这直接反映在财务数据上便是,2013年至2021年,公司应收账款、存货周转天数一路走高。前者从最初的120天左右飙升至2021年的643天,即将近两年;后者在2019年达到597天的最高点。
畸形的运营数据也让广誉远此前的业绩蒙上疑云。2020年6月,上交所向公司发出针对2019年年报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承诺期后业绩大幅下滑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采用激进销售或提前确认收入等措施完成业绩承诺,或存在其他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形。
在此之下,广誉远近几年的工作便成了收回款、清库存。此后的年报也都收到了上交所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内容多涉及公司业绩、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销售费用等方面。
如针对2022年年报,上交所要求广誉远说明公司营收增长但亏损扩大的原因及合理性、持续盈利能力是否存在不确定性;说明坏账计提方法的合理性,是否存在通过控制账龄从而少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形;说明销售费用率持续高于同行业公司的原因,是否存变相利益输送情况、通过销售费用将款项间接支付给经销商从而实现销售回款的情形等。
在这一年,广誉远营收9.95亿元,同比上涨16.44%,但归母净利润亏损3.99亿元。公司称,原因在于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增加,以及持续加大营销投入。其中,公司年度计提资产减值损失5718.89万元、信用减值损失425.23万元,销售费用高达8.54亿元,销售费用率为85%。
直到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为9.38亿元、归母净利润转正为2448.72万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降至211.65天,销售费用率降至56%。以此来看,广誉远恢复元气尚需时日。
同一时间,12月28日,广誉远还公布了一组人事变动,包括杨波因工作调整原因辞任公司董事长,并仍担任公司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董事。公司董事长一职由李晓军接任。另外,公司聘任王俊波、任岩为公司副总裁。其中,王俊波自2022年2月起担任公司财务总监。任岩则为咨询背景出身,此前曾任安信证券投资银行业务委员会高级经理、副总裁、高级副总裁、保荐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