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方面对本土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落魄,终于看不下去了,并且有所动作。
中国新能源整车第一股,可能正在酝酿一场巨大的人事地震。
11月4日,有媒体传出,极狐总裁王秋凤离职,随后该消息被证实。与此同时,北汽集团副总、北汽蓝谷董事长刘宇的职权可能有调整;现任北汽新能源副总裁、极狐汽车执行董事樊京涛则可能被削弱权利,而北汽集团将从其他业务版块抽调管理人员进入北汽蓝谷。
鉴于传闻关乎上市公司管理层,北汽集团和北汽蓝谷均未否认,且表示要等上市公司发布公告。
眼看着同为一线城市的上海、广州、深圳的本土新能源汽车做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每年给地方政府带来相当可观的财政贡献,作为很早涉足新能源领域,且被充分“呵护”的北汽集团新能源板块,却成为城市之觞。
即便是北汽集团,在与其他几大国有汽车集团的新能源汽车较量中,近两年也很难抬头,还没有攻到对手阵地,自己的老巢却跑遍其他品牌纯电动汽车。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看,北汽蓝谷的人事调整,实属情理之中,又似乎意料之外。总要有人为北汽蓝谷的业绩表现负责。
1
遗失的两年
11月2日收盘,北汽蓝谷发布最新销量数据,10月该公司在产量仅为1840辆的基础上,销量高达5569辆,同比几乎翻倍;1~9月累计销量为3.42万辆,同比增长76.09%,这个数字,差不多能够跟上纯电动汽车市场增速的步伐。
然而,翌日该公司股价却下跌0.47%,很明显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对于这份看上去非常漂亮的业绩数据并不感冒。
相比于11月1日公布销量的多家造车新势力,以及传统汽车公司转型新能源推出的新品牌,北汽蓝谷,或者说极狐品牌的销量表现,与资本市场预期相差甚远。
毕竟这个中国新能源整车第一股,具有绝对的先发优势,结果10个月销量累计不及昔日老对手比亚迪单月销量的六分之一,更别说被昔日老对手碾压的没有存在感。同样是10月,比亚迪销量逼近22万辆!
发布销量前的10月30日,北汽蓝谷发布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北汽蓝谷营收仅57亿元,但亏损竟高达35亿元。2020年和2021年,北汽蓝谷亏损更是分别高达64.76亿和51.7亿元。
这可能意味着三年北汽蓝谷亏损会超过150亿元。这让北汽蓝谷从亏损的维度,终于能够与造车新势力在某一方面,一争高下。
不过,最关键的是,烧了这么多真金白银,举整个上市公司和集团资源打造的高端电动车品牌——极狐,却依然缺少竞争力和存在感,在超高速增长的市场中整整遗失了两年!公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北汽蓝谷营销费用就超过10亿元。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50万辆,同比增长1.6倍,直接从100万量级,飙涨到300万量级以上;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超过去年,达到456.7万辆,同比增长1.1倍。如不出意外,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能会逼近600万辆。
反观北汽蓝谷,2021年销量仅为2.61万辆,同比几乎没有增长,而极狐品牌全年销量还不到5000辆,同期理想、蔚来、小鹏单月销量都已经实现破万。
进入2022年,就像前文提及,看似10月销量可圈可点,但北汽蓝谷整体主要还是比较依赖B端;极狐前三季度销量不到万辆,更无法跟华为赛力斯的问界,吉利旗下高端品牌极氪10月单月销量均过万相比,而后两者均为后来者。
作为同为华为概念的两大品牌,极狐经常传出与华为的新闻,HI版、进入华为渠道……可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某种意义上成为“狼来了”的故事,资本市场很难被刺激。
虽然管理层可以将所有不如意,归咎于这三年的疫情影响,但谁又没受到疫情困扰呢?当极狐还徘徊在三位数的时候,人家后起之秀已经朝着五位数更高水平奔去。
2
代康伟“新政”
有分析认为,极狐失去的两年非常重要,一步错,后面的步伐可能都会跟着乱。本来拥有很强的电动技术研发团队,牛逼的制造合作伙伴,还有最好的政策扶持……竟然把一手好牌打成了这样!
所以,从关注北汽蓝谷与投资者互动平台上不难发现,股民普遍对当前北汽蓝谷,尤其是极狐品牌的业绩感到不满。
也有人认为,现在更换管理层恐怕不是什么好选择,谁来接盘,难道就能比现有团队做得好吗?从于立国到王秋凤、樊京涛,北汽极狐管理层似乎一年一换,可是效果甚微。从内部来看,人事的更迭似乎并没有让北汽蓝谷和极狐品牌拧成一股绳。
不过,这一局面或许会有所变化,在姜德义调任北汽集团董事长后,主抓研发的代康伟升任北汽蓝谷总经理,但作为国企,干部的任命管理与普通企业不同。
随着代康伟成为企业党委书记,对企业干部任命和管理将更有统一决策权。正如其之前采访时提到的,需要用业绩来考核和鼓励年轻团队。不破不立,或许集研发和管理实权的代康伟,能够让企业内部更为顺畅。
作为全球汽车产业为数不多的女性领导者和工程派掌门人(另一位是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从某种角度上,代康伟对于北汽极狐而言,是有利于品牌和形象打造的,也更加便于市场和研发端打通。
众所周知,北汽蓝谷或者说极狐品牌在“三电”领域经验积累超过10年,有较强的技术竞争力,且具备核心技术。此前,北汽蓝谷也曾披露,通过技术授权跨国汽车代工巨头,企业取得不菲收益。更何况,在北京,北汽蓝谷本身也拥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
所以,接下来,如何加速与华为的业务落地,创造开放包容的研发与渠道合作模式;打造更接地气和价格适合的产品矩阵,提升产品迭代进度;扩大朋友圈,快速提升规模实现降本增效;尤其是在资本市场和市值管理这块,让产品、品牌和公司市值实现良性循环,都将考验这位中国的“玛丽·博拉”的智慧。
对于北汽蓝谷和极狐汽车而言,这也许是最坏的时候,但更可能是最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