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赛道,热闹非凡,却也异常残酷。新年伊始,各大上市车企的财报将陆续发布。在赤裸裸的数字面前,企业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也被揭开。
近日,备受关注的华为“汽车朋友圈”中最为重要的两大合作伙伴——北汽蓝谷和小康股份,先后发布了2021年年度业绩预亏的公告。虽不同名,但却同命,“亏”字已经成为两家企业共同的心头之痛。
1月29日,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北汽蓝谷”)发布了2021年年度业绩预亏的公告。公告显示,北汽蓝谷预计2021年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为48亿元到53亿元。而再往前的2020年,北汽蓝谷净利润亏损超64亿元。这意味着,仅仅两年的时间,这家公司就亏掉了上百亿元。
官方将亏损的主要原因归结为“销量未达预期及持续的营销和研发投入”。尤其在营销方面,为了向高端化转型,北汽蓝谷2021年重金投入极狐(ARCFOX)的品牌传播和渠道建设,其广告宣传及运营费用等带来了约17亿元的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极狐正是北汽蓝谷与华为合作的“主战场”。2021年4月17日,极狐发布了该品牌的第二款车型——阿尔法S,并推出了搭载高阶自动驾驶系统的华为HI版,这也是业内第一款搭载华为全栈解决方案的车型。它甚至还出现在了华为的线下门店中,风光一时。
但是,即便有华为深度合作的背书,极狐品牌也未能将这样的优势转化为市场的销量。官方数字显示,极狐在去的2021年全年交付量仅为4993辆,远远落后于起步更晚的岚图和极氪,销售业绩惨淡,发展前景依然堪忧。
作为国内较早开启新能源转型的企业,北汽新能源曾在2009年到2019年的“黄金十年”里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但从2020年开始,其便跌落神坛,出现销量的断崖式下跌。汽车质量问题频发、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内部贪腐严重等将北汽蓝谷推向了命运的“转折点”。
就在刚刚过去的2月10日,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公布的一份刑事判决书显示,北汽新能源营销公司总监助理许峰因受贿罪、行贿罪被审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在案之钱款,予以没收,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
值得警惕的是,根据国内股票上市规则,境内上市公司若经营连续两年亏损,则面临退市风险的警示,留给北汽蓝谷的时间或许不多了。
除了深陷亏损泥潭的北汽蓝谷外,华为“汽车朋友圈”中的另一合作伙伴小康股份的日子同样也不好过。
1月29日,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小康股份”)同样发布了2021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公告显示,小康股份预计2021年度净利润亏损15.5亿元至19.5亿元。虽亏损幅度不及北汽蓝谷,但这同样是其连续第二年亏损。其上年同期的亏损达17.29亿元。
在公告中,小康股份将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主营业务和非经营性损益两方面的影响所致”。其中,赛力斯所属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带来的亏损幅度最大,达14亿元;而燃油车板块的亏损则为3.5亿元。
2021年4月,小康股份与华为合作推出了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凭借着华为的背书,小康股份的市值一度飙升。但是,这款带着华为基因的车型,2021年全年的累计销量仅为8086辆,并未在市场上激起太大水花。而没过多久,这款车型还闹出了停产风波,引发了一批消费者维权。
去年12月23日,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推出了全新品牌——AITO,并同时发布了首款智能汽车问界M5。此次合作,华为的角色从“配合者”转变为“主导者”,全面介入新品牌的规划、设计、营销、售卖等核心环节。靠生产商用车起家的小康股份缺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核心技术和话语权,也被外界视为了华为的代工厂。
也正因如此,在AITO新品牌发布后,小康股份的股票不升反降,一路下跌。而在华为体验店里专门陈列的问界M5,也依然未引发市场的太多关注。
最新的销量数据显示,今年1月,小康股份整车销量20762辆汽车,环比下降27.09%。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3520辆,环比分下降42.76%。
合作伙伴们拉胯的现实,狠狠地打了华为一记耳光。而搭载着华为Hi标的电动车,不仅未能扣开市场的大门,反而让消费者对“Huawei Inside”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当品牌的背书无法转化为真正的产品实力,留下的,只是热闹褪去后的一地鸡毛。
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谁能改写北汽蓝谷和小康股份的命运?显然,不是华为,而是它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