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1-07-20
伴随着国内造车新势力的不断发展和国外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发力进入,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格局重塑、核心价值链重构,不断抢占市场份额。
在汽车行业不断拥抱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今天,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和科技创新公司三股势力集体抢跑智能电动汽车赛道。公开报道显示,这三股势力间的“抢人”大战或已全面开启。无论是高级工程师、管理人员还是工人,均是智能电动企业争抢的热点。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开拓者,北汽蓝谷的改革渐入深水区。一方面,随着改革深入,其在核心领域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大,扩招迹象明显;另一方面,伴随着ICT技术在汽车产业的融合,其与华为、百度、麦格纳等产业链伙伴建立的合作机制同样需要懂行的人才体系持续赋能,毕竟企业间的求同存异并不容易。
人才引进,北汽蓝谷招募尖端专业人才
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人才长期处于紧俏状态。毕竟,智能电动车从诞生到快速发展,脚步太快。别说顶尖的一线研发人才与研究机构,就连基础的专业教育体系都相对薄弱,人才培育梯队也尚未成型,车企能够自发招募并且快速形成战斗力的专业人才队伍更是稀缺。
据相关招聘网站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自动驾驶研发、智能座舱设计、软件工程师、销售、用户运营等岗位的需求同比增幅已经超过1.8倍。
企业竞争最终都会归于人才竞争。最近北汽蓝谷为壮大人才队伍,启动了新一轮大规模的招募。
北汽蓝谷官方发布人才招募启事,本次招募主要集中在五大方向,分别是质量、采购、极狐品牌、信息数字化以及核心三电及智能网联方向,共涉及超80个岗位需求,几乎覆盖了前后端及技术端的全体系。
具体来看,三电及智能网联方向人才需求重点集中于高端技术层。系统工程师、算法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软件开发与集成、软件平台架构总师、充电设备开发、车载电源开发、高压系统开发、数据平台架构师等高端技术岗位超40个,可见北汽蓝谷在高端人才方面处于急聘状态。
另外,北汽蓝谷重点打造的高端业务线——极狐品牌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于产品与品牌推广层。国际市场开发与研究、商业企划、区域推广、营销活动、产品经理以及产品体验专家等岗位涉及人才缺口超30个。酒香也怕巷子深,这从北汽蓝谷在极狐品牌的推广与渠道扩充的招聘规模上足以见得。
业务调整,聚焦极狐品牌高端化
极狐品牌是北汽蓝谷业务调整后借力麦格纳共同打造的高端汽车品牌,一经推出即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在北汽蓝谷新一轮55亿元定增募资项目中,极狐品牌渠道建设、车型开发以及数据中台业务等占据了较大投资额度。在发力高端智能汽车市场的转型中,北汽蓝谷的决心着实坚定。
以用户为中心的全面改革是北汽蓝谷面向ICT企业转型的关键所在。事实上,以造车新势力形象示人的极狐品牌,其实兼具两种性格。传统主机厂的体系化能力之外,才是造车新势力的新玩法、新速度、新视角。所以它的“新”是对立统一的,既有稳中求新,也有锐意创新。
截止目前,北汽蓝谷在全国共有47家网点投入运营,计划下半年实现累计开店100家,覆盖32个重点城市。在北京地区,极狐已经运营的16家网点遍布全城。目前极狐已经建立起49家授权服务中心,覆盖全国35个重点城市,提供专属车主服务顾问,极狐直属工作人员24小时在线服务,确保覆盖多渠道全场景用户用车生活。
如今公认的底层造车逻辑早已不拘泥于三大件的比拼,电动、智能成为新双核。EE电子电气架构,先后与国创中心、斯太尔美国签署协议,实现技术开源输出与知识产权共享,可以说也是开创业界先河之举。
与其他造车势力相比,北汽蓝谷坚定地围绕用户需求做定义与开发,以ICT技术为突破口,借力华为、百度、麦格纳等产业链伙伴的硬件与软件实力,强强合作,在这方面是其他造车势力无法比拟的。
业界评论人士认为,在拥抱智能电动汽车新时代的快速变化中,汽车产业单兵作战的传统竞争力评估已不再适用。车企与科技公司、产业链伙伴之间更加积极、深度的协作已成为产业新常态。
从其大举招人、主动求变等种种迹象来看,北汽蓝谷的变革已有渐入佳境的势头。无论是顶住压力主打高端形象的极狐品牌,还是持续发力三电及智能网联的技术体系及应用能力,都在不断渗透、互为依托。在造车被重新定义的当下,行稳致远是不算错的选择,但或许只有锐意创新的资深玩家,才能走出更适合自己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