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物产中大(600704)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物产中大超60亿元入股,能解信泰人寿隐忧吗?

http://www.chaguwang.cn  2023-10-08  物产中大内幕信息

来源 :每财网2023-10-08

  

  物产中大拟向信泰人寿增资不超过60.65亿元,持股比例为33%,一跃成为第一大股东。

  文/每日财报栗佳

  自成立以来,信泰人寿发展之路就走得并不顺畅。几经股权转让、一度想要更名换姓被否后,近年来又受股东频繁变更影响,使得自身偿付能力充足率大幅下降,增资补血势在必行。

  9月25日,世界500强、浙江国资控股上市公司物产中大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信泰人寿增资不超过60.65亿元,本次增资完成后,公司将持有信泰人寿的股权比例为33%。

  紧接着第二天,物产中大再次发布公告,称浙江省国资委原则同意本次增资入股信泰人寿。这也意味着地方国资“巨无霸”物产中大顺利将信泰人寿“收入囊中”,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仅差金融监管总局审批流程这一步之遥。

  那么问题也接踵而来,此次信泰人寿大股东再次易主,将会给自身带来哪些变化?该公司实力究竟如何?未来又将驶向何方呢。

  01

  展业16年之久,综合实力有喜有忧

  关于信泰人寿的自身情况发展现状,时间拉长,从近些年披露的业绩报告中就可以略窥一二,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近五年来业绩并不算稳定。

  《每日财报》注意到,2018年-2022这五年时间里,信泰人寿分别实现营收72.23亿元、205.38亿元、485.46亿元、479亿元、50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6.56%、184.34%、136.37%、-1.33%及4.59%。

  由此不难看出,从2019年开始,信泰人寿营收增长乏力之势开始凸显,尤其是在2021年,其增速相较于2020年大幅回落。

  (制图:每日财报)

  而在盈利能力方面,信泰人寿净利润却实现了较好增长。在2018年,信泰人寿迎来了新董事会、新管理层,开始了逐步回归正轨,当年就实现了扭亏转盈,净利润为0.32亿元。而后的2019年-2022年四年中,信泰人寿盈利水平进一步扩大,分别为0.35亿元、0.75亿元、1.02亿元及2.26亿元。

  但是,在连续盈利了5年后,今年上半年信泰人寿却罕见陷入了由盈转亏的局面,亏损了4.63亿元。

  (制图:每日财报)

  第二,近五年,信泰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根据《每日财报》的统计,2018年-2022年,信泰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73.9亿元、209.57亿元、454.5亿元、489.89亿元、483.36亿元。

  2022年是一个节点,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再叠加疫情和经济下行周期压力下,其保险业务收入出现了滑坡,表现并不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信泰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为339.64亿元,较2022年同期294.74亿元同比增长15.23%,似乎有了些许回暖迹象。

  02

  股东频频变更下,偿付能力坐上“过山车”

  信泰人寿成立的前七年间,其偿付能力就像坐“过山车”一般极不稳定,而且还两次穿破零点降为负值,直到2014年之后才趋于平稳。

  究其原因,在《每日财报》看来,与信泰人寿长期以来的频繁动荡的股东跌宕有极大关联。

  成立之初,信泰人寿的注册资本仅为3.5亿元。对于一家全国性寿险公司来说,这一数目显然不够,增资谋发展也就提上议程。因此,2008年,信泰人寿公司董事会通过了继续增资决议,首批寻求至少增资5亿元,以满足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的最低资本金要求。

  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打乱了信泰人寿增资步伐,该项决议也不得不被迫搁置。而且更严峻的是,由于信泰人寿股东构成多为民营企业,在当时的经济极度不景气的境遇下,不但没有能力对其增资,反而纷纷减持股权。

  自此之后,信泰人寿陷入了频繁更换股东,但实际增资却寥寥无几的怪圈。比如, 2010年初,信泰人寿增资引入了电联控股集团、杭州供销五交化和湖州万国汽修三家新股东,股东数变为13家,不过此次增资额却只有0.46亿元。

  在此背景下,信泰人寿在2013年4季度末的时候,实际资本已为负数至-14.75亿元,最低资本仅为7.93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5.96%,属于偿付能力不足类公司。

  因不符合监管要求,2013年底至2014年3月,原保监会先后向信泰人寿下发三道监管函,包括暂停新设分支机构、暂停新的不动产投资和暂停新业务。

  为了改变现状,信泰人寿从2015年开始又继续完成多轮增资,注册资本从曾经的3.5亿元增至50亿元,增资完成后,到2016年底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92.72%,开始在保险市场重新大举发力。

  

  (制图:每日财报)

  截至此次增资落地前,信泰人寿第一大股东已变为天津大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9.9%;北京九盛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远洋资本有限公司、景成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位列第二、三、四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19.8%、14.9%、10%。

  然而,随着股东结构逐渐稳定下,近年来信泰人寿的偿付能力却还是不足。2022年年末、2023一季度末及2023年6月末,信泰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05.52%、99.59%、98.55%;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0.13%、115.37%、116.72%,均低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保险业均值。

  03

  内控顽疾待整治,退保费用高企

  当然,以上这都是市场微观数据,如果我们再深剖一些细节,不难发现信泰人寿在宏观市场层面也面临一些难题待解答。

  正如前文提到的,信泰人寿保费从2017年开始出现大规模增长,但高速扩张下也有很多问题暴露出来。比如,2019年至2022年,原银保监会曾8次通报中信泰人寿4次被点名,主要包括现金价值计算不合理,存在长险短做风险;利润测试投资收益率过高,与公司投资能力和市场利率走势不符;缴费期限过短等问题。

  复盘这些通报事项,不难看出多数与内部管控有关。众所周知,保险行业向来高度重视内部治理,也是监管部门极度关注的行业。作为一家成立至今16年之久的信泰人寿,却被频繁点名,将内控顽疾展露无遗。

  除此之外,不断走高的退保费用,也是信泰人寿需要值得高度警惕的事项。

  数据显示,从2018年开始,信泰人寿退保金不断走高,到2022年退保金更是高达96亿元,同比增长326%,是前些年退保金额总和的1.1倍。

  而根据其最新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信泰人寿开发的“信泰稳利来5号年金保险 A 款”产品,年度累计退保规模高达21.21亿元,年度累计退保率为18.26%;“信泰附加金易通年金保险(万能型)B 款”退保率更是高达29.69%。

  总的来看,股东连续变更导致信泰人寿偿付能力反复出现变化,而盈利能力及内控问题也亟待提振,这对急于通过增资缓解目前困境的信泰人寿来说,显然还有很长路要走。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