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和汽车安全供应商均胜电子(600699.SH)因在智能驾驶领域频频发力而受到市场关注。
记者近日实地探访了均胜电子位于宁波的总部,一辆无人驾驶车正在园区内来回行驶进行测试,前排安全员忙于数据收集而无暇他顾,后排测试人员向记者介绍正在进行的是地图数据采集,用于后期算法调试。
均胜电子园区内的无人驾驶车,记者拍摄
不停穿梭的测试车已成为园区一景,公司智能驾驶业务进程也在加速。
均胜电子副总裁郭继舜告诉记者,公司现阶段在智能驾驶领域主要围绕以NOA功能(Navigate on Autopilot,自动辅助导航驾驶)为代表的高级别智能驾驶功能进行研发,已经与若干国内外OEM建立合作关系,正在进行量产前期验证,“均胜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预计2023年量产搭载,能够实现行业领先的智能驾驶功能,均胜希望用三到五年的时间,着力打磨技术和产品、培养团队能力、建立行业生态,成为世界领先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
汽车智能化浪潮下,公司汽车电子相关业务占比提升较快。记者了解到,公司累计在手订单金额(全生命周期)约3000亿元。受历史订单影响,汽车安全和汽车电子业务占比分别在七成和三成左右,和公司营收结构接近。据了解,汽车领域订单的生命周期一般为5年-6年不等,各订单释放节奏也会有所差异。
电子业务:新增订单占比提升,智能驾驶技术有望出海
近两年公司电子业务增速较快,订单结构正在逐渐变化。均胜电子董秘俞朝辉向记者介绍,“如果按照年度的订单获取数额来看的话,电子业务比例在持续不断提升,去年的订单结构就是电子占比较高。”
对于市场而言,均胜电子的安全业务和电子业务在规模和发展阶段上都存在明显差异,也带来估值难题。对此,俞朝辉表示,“站在公司角度而言,汽车电子业务尤其是智能驾驶业务事关公司能否实现突破,将是持续投入的重点。传统安全业务规模较大,理想情况下年营收持续稳定增长,能贡献稳定现金流。
纵观均胜电子发展历程,其安全业务经由多次并购实现规模扩张,但行业自身头部效应有待释放。不同于此,郭继舜认为,现阶段的汽车电子行业热点,如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将因技术复杂度高、供应链整合难度大、持续迭代周期长等特点而形成领域的高门槛,头部效应将更加凸显——“这将是个赢家通吃的市场,新技术产品单价高,单笔订单的规模可观。”
记者注意到,智能驾驶领域竞争格局处于剧烈变化中。部分主机厂如特斯拉、“蔚小理”等主张自主研发相关技术,对智能驾驶新技术的接受度也相对较高。在郭继舜看来,国内造车新势力内卷式竞争加快了新技术应用节奏,但一批传统车企实际上尚处于转型期,公司作为Tier1,目前瞄准的是这部分需求。
从销售数据来看,传统车企旗下新能源品牌追赶步伐确实在加快。广汽集团(601238.SH)旗下新能源品牌广汽埃安今年上半年突破10万辆,6月销量突破2.4万辆,超过“蔚小理”等新势力。广汽埃安也顺势启动新一轮定增并宣布将择机上市。此外,吉利汽车(00175.HK)旗下极氪、长安汽车(000625.SZ)旗下深蓝和阿维塔、东风汽车(600006.SH)的岚图等品牌表现也可圈可点。
业内有观点认为,“蔚小理”通过各自的理念和产品,向用户完成了新能源车市场教育后,它们所带来的汽车细分市场和发展理念的冲突却开始逐渐消亡,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逐渐为新增长极。
就均胜电子而言,郭继舜认为,随着国内这批主机厂率先尝试前沿技术,推动L2+/L2++级别自动驾驶大规模落地,相关技术有望进一步输出海外,公司凭借全球化布局有望参与其中,“过去很多年,一直是海外主机厂先用上新技术,然后在往我们这里输出,但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我们看到这种技术输出方向可能会改变。”
芯片定制:布局原因多样,已牵手多家半导体公司
作为公司战略重点,电子业务可进一步划分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新能源管理三部分。其中,智能驾驶业务和智能座舱业务对算力要求大幅提升,行业竞争逐渐向芯片环节集中。
在此背景下,均胜电子开始布局芯片定制业务。今年7月,其与公告与杰平方半导体达成合作意向,通过定制合作实现通用型芯片“保供”。郭继舜介绍,“我们和很多半导体厂商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内容也各有侧重,目前杰平方的芯片已经流片完成,加之中芯国际的产能保障,性能测试和量产保供都获得较好的结论,所以受到了外界关注。”
郭继舜介绍,均胜电子布局芯片定制有多重原因,“最基础是实现芯片保供,主要是以MCU为代表的通用型芯片,这是中短期目标,也是下游主机厂的诉求。对公司而言,智能驾驶相关业务要实现数据闭环,也要求在芯片领域做更多布局。更长远的目标来讲,国内半导体行业发展已经到了可以去进行技术输出的阶段,公司基于全球化布局,希望能助力中国芯片出海。”
“以ACC、LKAS这样的功能,现在国产中低端都会配置的常见功能,我们的打法是使用高性价比芯片,去做一个足够性价比的平台,从而形成规模优势,也能获得较好的利润。所以针对ADAS这个领域,它对芯片单个算力没有那么高的时候,我们倾向尽早实现芯片国产化。”郭继舜表示,公司已开展了相关合作,预计国产芯片在明后两年会产生有标志性的产品并搭载上车。
据了解,均胜电子采取的是联合定制芯片方式,并不直接参与芯片研发,其角色定位可理解为链接下游主机厂和上游芯片公司。对均胜电子而言,通过布局定制芯片,有助于提升公司对芯片的掌控力,对后续保供和降本都有一定作用。
资深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称,“这轮定制芯片热潮从2021年左右开始,其背后推动力较为复杂。一方面,头部企业不再满足于通用芯片,而是希望通过定制芯片满足自身特定需求;另一方面,持续的芯片短缺也倒逼下游企业加强对芯片的控制力。”
安全业务:欧美市场环境改善,国内欲实现市占率第一
眼下汽车电子业务是均胜电子的战略重点,但其持续推进仍有赖汽车安全业务提供支持。继完成KSS和高田资产收购后,均胜电子经历了一轮颇为艰难的业务整合,叠加疫情冲击,2021年安全业务宣告亏损,今年Q2逐渐扭亏,这部分业务的稳定性也受到市场关注。
对安全业务持续回暖预期,俞朝辉表示,“疫情、芯片短缺和原料涨价等负面因素影响有所减弱,公司管理层围绕此目标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目前已经看到一些积极反馈。”
在整合费用支出方面,今年Q1和Q2分别支出1.5亿元和5千万元,全球整合基本已进入尾声。记者了解到,收购完成后均胜电子对标的进行了人员优化和产线自动化改造,仅2021年安全业务就减少了约8500人。
俞朝辉介绍,公司安全业务可进一步拆分为北美、欧洲、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和日本等四个区域,前两个区域因成本结构等问题,导致去年亏损较严重。针对这一情况,公司派驻了一批国内高管协助进行降本。另外,公司也考虑将部分订单转移到国内生产,目前这部分工作已处于测算筹划阶段。
经历一系列调整后,俞朝辉表示,目前公司北美安全业务利润改善较明显,3月已实现扭亏为盈,欧洲安全业务改善相对缓慢,但新订单获取情况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Q4公司安全业务曾经历一轮超20亿元商誉减值,进而引发大幅亏损,剩余约50亿商誉减值风险持续牵动市场神经。俞朝辉指出,去年商誉减值主要是针对北美和欧洲的安全业务资产,剩余商誉主要集中在亚洲,亚洲区域安全业务发展势头较好。
目前全球汽车安全业务竞争格局稳定,奥托立夫、均胜电子和采埃孚市占率分别为40%、30%和17%。作为中国本土厂商,均胜电子对国内市场也抱有较高期待,曾提出要将安全业务做到国内市占率第一,如今这一目标仍未改变,但受制于宏观环境不稳,确定具体时间表较困难。
信达证券研报指出,在毛利率与净利率方面,奥托立夫近五年毛利率稳定在20%左右,净利率稳定在5%左右。对标龙头,均胜电子近年毛利率大约在11%-16%区间,净利率为负,仍有提升空间。
要实现提升,除欧美市场环境改善,主要有赖于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发力。不仅是均胜电子,奥托立夫和采埃孚等竞争对手也明显加大了对亚洲市场投资。今年4月,奥托立夫宣布将在日本爱知县修建汽车安全气囊工厂。7月,采埃孚也表示将投资6000万欧元在山东日照建设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汽车被动安全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