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东阳光发布公告称,拟向广药出售东阳光药2.26亿股内资股股份,向广药全资子公司香港东阳光出售东阳光药2.26亿股H股“全流通”股份,合计4.52亿股,约占东阳光药总股本的51.41%。
消息发布当日,东阳光药早盘涨8.78%,报5.7港元。公告中说明,东阳光药受新冠疫情因素持续影响,经营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东阳光药面临较大的变革压力,未来业绩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交易前,东阳光的主营业务包括电子新材料、合金材料、化工产品、医药制造。交易后,东阳光将不再从事医药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将在变频储能、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领域拓展新业务。通过本次交易,一方面,公司可进一步将优势资源集中于电子新材料等相关产业,减少在医药板块转型变革中面临的不确定性。
对于该交易,东阳光曾对界面新闻表示,这是集团的一个内部交易。广东东阳光药业是一个医药资产,从解决同业竞争的角度来看,将医药资产整合到一起是比较可行的方式。
此前,东阳光药曾因为旗下拥有商品名为“可威”的奥司他韦仿制药而创造过一段业绩神话。2005年,H5N1禽流感爆发后,上海医药子公司上海中西三维制药和东阳光子公司东阳光药获得流感药奥司他韦在中国的专利授权许可。
并且随着近年来大众对流感防控疫情的提高,奥司他韦销售一路走高。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以及中国城市实体药店,奥司他韦合计销售额超65亿元。其中2017年,东阳光药的可威拿下奥司他韦国内近90%的市场份额。
2017-2019年,东阳光药营收分别为16.02亿元、25.1亿元、62.2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6亿元、9.01亿元、19.07亿元。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可威出现断崖式下跌。2020年转折点上,东阳光药营收降为23.48亿元。今年上半年(1月到7月),东阳光药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02亿元、-5.07亿元。可威为东阳光药带来营收5363.5万元,销售量为316.15万盒,而2019年,这一销售量为1.27亿盒。
11月11日,东阳光药发布公告称,2020年初,终端医疗机构参照过往的流感高峰季进行备货,可威产销量较高。在疫情初期,由于新冠肺炎的症状与流感有一定相似性,且国内外对新冠病毒了解有限,可威曾被作为终端医疗机构储备用药。
因此,尽管2020年上半年全国各地推行了严格的防疫措施,流感发病数因传播被阻断而明显降低,但可威的产销量仍维持较高水平。
2020年下半年起,新冠疫情的持续反覆,国内人口流动性下降以及公共卫生意识逐渐加强,中国流行性感冒的发病数持续处在较低水平。
根据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中心数据统计,2020年、2021年1–7月中国流行性感冒确诊发病数分别为114.53万例、18.47万例,同比分别减少67.63%、83.64%,可威的市场需求急剧下降。
与此同时,终端医疗机构患者数量大幅下降,可威作为主要通过各级医疗机构销售的处方药,处方量亦随之下降。由于可威在2020年上半年发货较多,而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可威渠道库存消耗速度明显降低,因而2020年下半年至今,可威产销量持续低迷。
此外,奥司他韦产品的市场竞争格局也已大变,可威曾经高达90%的市场占有率早已岌岌可危。今年7月,博瑞医药和石药集团的奥司他韦胶囊获批上市,且有包括成都倍特、四川科伦在内的20余家企业包括科伦药业都递交了奥司他韦上市申请。
东阳光药的成绩单不好看,其母公司东阳光的成绩单一样低迷。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东阳光营收58.90亿元,同比增加1.72亿元;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仅有8365万元和2666万元,同比减少66.81%和85.91%。其中,制药产品收入1.88亿元,同比大幅减少90.89%;净利润亏损5.07亿元,2020年同期为盈利6.17亿元。
于是,东阳光在买入东阳光药的三年后又将其卖掉。公告显示,2018年8月,东阳光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向宜昌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购买其持有的东阳光药2.26亿股内资股股份(占比50.04%),交易作价确定为32.21亿元,对应估值64.37亿元。
而这一次,东阳光药交易的4.52亿股对应的评估值为37.2亿元,全部评估值为72.4亿元,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增值人民币12.7亿元,增值率为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