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借壳上市期间涉嫌信披违规被证监会处罚的*ST中安,其重整相关事宜最新进展颇受市场关注。
目前,*ST中安正处在预重整阶段且预重整投资人已确定并签署《重整投资协议》,虽然尚未正式披露投资人细节,但随着债权人会议的临近(9月23日),部分先知先觉的资金已有所行动。
9月13日,*ST中安开盘大涨,迅速封住涨停。9月以来,公司股价区间涨幅接近20%。而以公司今年的股价低点计算,截至目前的区间涨幅已超过80%。
图片来源:Wind
投资人招募“时间紧、要求严”
从披露的信息来看,*ST中安此次预重整投资人的招募时间十分紧凑。中国证券报记者查阅了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公开招募和遴选预重整投资?公告显示,意向投资人的报名时效仅有10天(2022年8月4日至14日)。
另由初步筛查细节可知,临时管理人在收到报名材料后1个自然日内便启动审查程序,筛选通过后意向投资人需在3个工作日内支付500万元尽调保证金,并应在2022年8月19日晚18时前完成全部尽职调查工作,重整投资方案应在8月24日晚18时提交。
图片来源: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
*ST中安对意向投资人从主体资格、资金实力及行业背景三方面也进行了严格规定。其中,除了常规的主体资格要求外,*ST中安对投资人的资金实力要求也颇高。
图片来源: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
不仅如此,*ST中安还明确提出,“意向投资人的行业背景,或联合体中至少一名成员的行业背景,应契合公司的主营业务,或者二者从事的业务具有一定互补性,或有利于支持公司主营业务发展。”
换言之,除了有相匹配的主体资格以及充沛的资金外,*ST中安对投资人的产业协同十分看重。从这一层面看,近年来较为普遍的“财务投资人+产业投资人”联合体模式也有一定概率出现在*ST中安的重整计划中。
有市场人士表示,财务投资人提供资金,产业投资人则带来行业经验和产业协同机会,两者结合能够实现“1加1大于2”的效果。此外,对前者来说,风险相对降低,对后者来说,资金压力减小。综合在重整主体上,也就意味着后续的“推倒重来”相对会更加自如。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预重整还有一个“巧合”。*ST中安在2021年8月下旬曾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公司注册地址拟由“上海市普陀区丹巴路28弄5、6号一楼”变更为“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横路3号1幢2层007室”。同年12月6日,公司完成了相关事项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了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
而相隔不到20天,*ST中安便披露收到债权人深圳畇德的《重整申请通知书》,因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其已向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对公司进行破产重整。“这或许说明公司跟当地国资可能已经有所接触。”前述人士分析称。
未来,谁将借助本次重整接手*ST中安,值得关注。
曾因借壳欺诈遭证监会处罚
相比*ST中安,其前身——飞乐股份或许更广为人知。
作为曾经沪市“老八股”之一的飞乐股份,公司于199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价在1992年的5月25日当天一度冲至3550元/股。
图片来源:Wind
然而,曾经的辉煌早已成为过去。曾经的飞乐股份,如今的*ST中安,因后者在8年前借壳前者的交易中虚增置入资产估值等行为,已被证监会定性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并购欺诈和信披违规的一起典型案件。
回溯过往公告,2014年2月14日,飞乐股份董事会审议通过重大资产出售、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及关联交易议案,决定向国内知名安防企业中安消控股股东中恒汇志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中安消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2014年12月27日,中安消公告其重大资产重组获得证监会核准。2015年1月23日,中安消新增股份完成登记,资产重组完成。
至此,中安消借壳飞乐股份上市,“老八股”飞乐股份退出历史舞台。2018年5月,以“为更好契合公司业务特征及发展战略”为由,中安消更名为中安科,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更名为*ST中安。
然而,在上述重大资产重组过程中,经证监会查明存在多处信息披露违法情况。
彼时,中安消将发生重大变化且难以继续履行的“班班通”项目计入2014年度《盈利预测报告》,致使重组置入资产评估值严重虚增。不仅如此,中安消还将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智慧石拐”项目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该项目收入,并对以BT方式承接的工程项目收入未按公允价值计量,导致虚增2013年营业收入5515万元。
基于上述事实,证监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罚款并对时任中恒汇志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涂国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新增索赔诉讼涉案金额近2亿
证监会处罚措施正式公布后,陆续有投资者向上海金融法院进行起诉,相关索赔诉讼随之展开。从公司披露的最新索赔诉讼事项进展来看,索赔诉讼涉案金额仍在增加。
*ST中安公告,公司于2022年7月15日至2022年8月22日收到上海金融法院和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发来的相关民事诉讼《应诉通知书》及相关法律文书。信息显示,法院于本系列案件诉讼时效内新增受理1308名原告诉公司及共同被告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新增涉案金额为1.91亿元。
截至2022年8月22日,相关法院受理原告诉公司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合计7788例。在该7788例纠纷案件中,尚未判决的案件合计2250例,所涉诉讼请求金额(部分经原告诉请变更调整)合计为5.96亿元。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公司表示,鉴于本次披露的部分诉讼案件的相关司法程序尚未执行完毕,暂无法全面判断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影响。公司将根据有关规定,及时对公司诉讼(仲裁)案件的进展情况进行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