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之下,连拥有国资背景的绿地控股也无法幸免。
就在近日,绿地控股公告称,拟对旗下9笔美元债就展期事项发起同意征求。
值得一提的是,数月之前,绿地控股曾对旗下的一笔美元债寻求展期。
还不起美元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缺钱。
最新公布的前三季度数据显示,绿地控股的短债缺口,接近有千亿规模。
债务展期即意味着以时间换空间,在求生的道路上,绿地控股需要快马加鞭。
绿地业务涉及板块
头顶“违约”帽子,再对9笔美元债展期
10月31日,绿地控股公告称,拟对旗下9笔美元债就展期事项发起同意征求,其中2023年6月到期6.65%美元债展期一年,其余债券均展期两年,展期期间票息不变。
据了解,绿地控股上述债券在原到期日将偿付5%本金,剩余95%将于展期后到期日偿付,公司会在债券持续期间按时支付所有债券的票息。
这件事中,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个是展期美元债数量较大,达9笔;另一个就是展期年限,绝大部分居然为两年。
有媒体统计称,当前绿地控股存续中的美元债,也是9笔。如此看来,绿地控股此次是将旗下所有美元债进行了展期,相当于对美元债进行了整体的债务管理。
要知道,爆雷的富力地产,此前也不过一次性完成了10笔美元债的展期。
另外,大部分房企对于旗下美元债的展期期限也就一年时间,而此次绿地控股对其中8笔美元债展期了两年。
由此看来,绿地控股这次颇有些“破釜沉舟”的感觉了。
都江堰绿地无舍青城小镇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不是绿地控股第一次美元债展期了。
今年5月27日,绿地控股公告称,对公司6月到期的5亿美元债寻求展期。
而对于这次美元债展期,绿地控股董事长兼总裁张玉良曾表示,自3月以来,上海新一轮疫情爆发,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受到了很大影响。因此,“公司从稳定核心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出发,主动应对,采取积极的债务管理举措”。
简言之就是,绿地控股此次属于是“主动展期”。
然而,绿地控股的“主动展期”,并没有获得评级机构的认可。
就在6月22日,标普发布报告,将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由“CC”下调至“SD”。
标普表示,本次评级下调基于绿地控股集团完成了对将于2022年6月25日到期的5亿美元高级无抵押票据的12个月展期,标普将这笔交易视作不良债务重组,等同于违约。
如今,绿地控股顶着“违约”的帽子,再次进行美元债展期。
虱子多了,也就不怕咬了。
长沙绿地V岛
短债资金缺口近千亿,与时间进行赛跑
作为一家连续十年入围《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的特大型企业集团,绿地控股于2021年11月,将公司所属行业类别由"房地产业"变更为"土木工程建筑业",开启转型之路,以期待公司的“房地产”和“基建”两大主业并驾齐驱。
然而现实却很“骨干”,受行业凛冬的影响,绿地控股的业绩持续承压。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绿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3057.77亿元,同比减少28.35%;实现归母净利润69.48亿元,同比下滑37.77%。
业绩表现还算小事儿,绿地控股的最大隐患在于其债务情况。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绿地控股总资产为1.35万亿元,总负债1.18万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7%。
而在更为值得关注的“三道红线”方面,截至目前,绿地控股仍有两条红线未达标,属于“橙档”房企。
不过,绿地控股降杠杆的工作确实也有不小的成效。按照绿地控股的说法,自“三条红线”监管政策出台以来,其已将累计压降有息负债1679亿元,余额降至2203亿元。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房企美其名曰是主动“降杠杆”,其实就是融资活动受限、融不到钱了,只能硬着头皮还债。
说到底,绿地控股的降杠杆成效,也是被动完成的。
既然融不到钱、还要还债降杠杆,那么绿地控股就只能靠销售回款来支撑了。
但是,今年以来,绿地控股的销售表现并不好。据中指研究院房企销售业绩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绿地控股实现销售额1090亿元,同比减少了56.6%。
销售不行,那么绿地控股的流动性势必会感到巨大的压力。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绿地控股的货币资金为613.62亿元,在这之中,不受限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448.68亿元。
与此同时,绿地控股的短期借款有295.84亿元,应付票据有286.2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有809.4亿元。
三者合计,绿地控股的短期负债规模有1391.52亿元。
显而易见,绿地控股账面上的现金,与其短期负债的资金缺口,接近千亿。
这足以解释,绿地控股为什么要对9笔美元债进行展期了。
在以时间换空间的道路上,绿地控股必须要快马加鞭。
毕竟,区区数十亿美元的债务展期,在近千亿规模的短债缺口面前,过于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