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债展期,已然成了房地产行业的常规操作。
如今,轮到了绿地控股。
绿地控股走到这一步,毫无意外。
近年来,绿地控股的主要任务之一,正是降负债。虽然成效确实不错,但是债务压力仍旧很大。
仅美元债一项,今年年内,绿地控股就需要偿还26.7亿美元。
而就在今天,绿地控股要对其中一笔5亿美元的票据进行展期。
由此可知,绿地控股的压力着实不小。
债务展期,评级下调
5月27日,绿地控股发布公告称,拟对一笔5亿美元、息票率为6.75%的票据,进行展期。
据悉,这笔美元债于2019年6月25日发行,到期时间为2022年6月25日。
对于此次美元债展期,绿地控股管理层表示遗憾和抱歉。
而在理由说明时,绿地控股方面称,由于3月中下旬上海爆发疫情,使得公司在全国范围内50%的售楼处关闭。因此,其4月的合同销售额同比跌幅57%,5月也会很高。
简言之,就是疫情影响了销量,如今资金面紧张,不再如期偿还即将到期的美元债了。
事实上,近年来,绿地控股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偿还债务、降杠杆。
2020年下半年,“三道红线”政策正式出炉,房企带上了硬性考核指标。而绿地控股作为“三道红线”全部踩线的房企之一,压力陡增。
自此,绿地控股开启了降负债的节奏,而且成效颇高。
数据显示,2020年8月到现在,绿地控股已经降了1600多亿元的有息负债。
可现如今,这笔5亿美元的票据,算是把绿地控股难住了。
事实上,市场对于绿地控股早已有所“警示”。
就在5月23日,标普宣布,将绿地控股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B+”下调至“B-”,并将公司担保的高级无抵押票据长期发行评级从“B”下调至“CCC+”。
同时,标普将绿地香港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B”下调至“B-”。上述评级,均被列入负面观察名单。
评级下调的源于,标普称,绿地控股的流动性在未来12个月内仍将面临压力。
首先,基于降负债的要求,绿地控股一直将现金资源用于偿还债务,使得其可用现金被大量消耗。
其次,由于融资渠道有限,绿地控股将严重依赖房地产销售、资产处置和在岸银行贷款再融资所产生的现金流,以满足其到期短期债务。
但是,标普预计,绿地控股的销售额在未来12个月内将保持低迷,而资产处置和境内再融资发生任何延迟都可能进一步影响其流动性。
一语成谶。
如今的绿地控股,不得不走上了美元债展期的道路。
短债巨大,卖资产求生
值得一提的是,这笔5亿美元的票据,还只是绿地控股今年年内需要偿还美元债的一小部分。
数据显示,绿地控股一年内到期的美元债共有8笔,合计金额26.7亿美元。
对于今年的美元债偿还工作,绿地控股有着清晰的安排,“下半年6、9、11、12四个月份都有境外债到期,明年后年也有债券到期,公司有能力兑付后面的债券”。
也就是说,6月这笔美元债展期,不影响后续美元债的偿还。
之所以如此“自信”,绿地控股认为,“公司内地销售回款主要取决于疫情和销售情况,公司预计6月份能恢复到之前水平”。
这一判断,本身就存在很强的不确定性。要知道,国内房地产市场疲软已久,虽然近日来政策面利好频出,但行业回暖显然还尚需时日。
即便是真如绿地控股所愿,公司销售情况大幅好转,但是,26.7亿美元的票据不难应对,难的是绿地控股的短期债务压顶。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绿地控股的货币现金有656.85亿元,除去受限制现金,其可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495.15亿元。
而在同期,绿地控股的短期借款有229.18亿元,应付票据有302.9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性负债更是高达701.01亿元。三者合计,达1203亿元。
由此可见,绿地控股账面上的现金,远不能覆盖其短期债务。
资金缺口这么大,光靠销售回款,肯定是不行的。
正如绿地控股所言,目前公司计划足够优质资产安排来偿债,包括“计划3年出售2000亿元资产,每年500亿元-700亿元,包含自持商业、办公楼和酒店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绿地控股海外资产的处理较为顺利,但回款额度不高;而国内资产虽然额度较大,但是受疫情因素影响,本来在一季度谈拢的交易,却无法确认交割时间。
正如标普所言,资产处置发生任何延迟,都可能削弱绿地控股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如此看来,美元债展期只是稍获喘息,绿地控股还得加把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