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华网2022-05-22
绿地控股董事会秘书王晓东曾解释称,绿地控股二次混改的目的和背景主要有三个:一是要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的改革,二是要进一步优化国资布局的结构调整,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绿地控股的股权结构。
2021年1月20日,张玉良在2020年度媒体交流会上表示,绿地控股的二次混改还在推进中,目前基本上意向企业是两家央企背景的金融机构。“按照国资委的方案,要引入的是央企金融机构,谈得比较深入的正是两家央企金融机构,一家为券商,一家为保险机构。”
这是绿地控股二次混改最接近落地的时候,此后至今一直处于“无明确时间表”的状态。
处置资产回收现金流
实际上,绿地控股二次混改背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经营层面。
2022年一季度,绿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959亿元,同比下降28%,其中房地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39亿元,同比减少30.39%;基建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56亿元(内部抵消后),同比减少39.68%;实现利润总额41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亿元,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26亿元,净资产收益率3%。
期内,房地产业合同销售金额308亿元,销售面积299万平方米,回款400亿元,回款率130%。一季度新开工59万平方米,新增有效供应97万平方米,竣工备案166万平方米,完成交付177万平方米。
“混改没有切实进展,但绿地控股的资金链已经到了很紧张的程度。”上海一家券商人士对记者称。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绿地控股持有货币资金656.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0.6%。该公司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总和为930.2亿元。
为了降负债,处置项目资产成为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
5月16日,绿地纽约太平洋公园项目中的两栋公租公寓楼顺利出售,合同总金额为3.15亿美元(约21.4亿元人民币)。同时,绿地纽约太平洋公园项目另一金额为1.5亿美元(约10.19亿元人民币)的物业大单近期已完成签约,绿地洛杉矶大都会项目等相关物业正推进销售、强化运营。
张玉良表示,一批绿地海外优质项目接连实现资金回笼,不断强化公司现金流,极大增强企业经营韧性及抗风险能力。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绿地持续加快海外业务轻资产转型,“去化、减量、处置、变现”等核心工作取得全面进展,全球发展布局的优势正获得丰厚回报。
除美国项目之外,2021年,澳大利亚悉尼绿地中心项目顺利竣工交付,回笼资金逾34亿元人民币;2020年,韩国“济州岛第一高楼”梦想大厦项目竣工交付、加拿大多伦多绿地君峯公寓项目竣工交付及入住,分别回笼资金约41亿元和约22亿元;悉尼铂瑞酒店、日本千叶海港城等项目也陆续实现资金回笼。